漢武帝傾舉國之力要使匈奴亡國滅種,窮兵黷武?還是另有隱情?

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其中44年不是在攻打匈奴就是在攻打匈奴的路上。漢武帝劉徹為什麼這麼痛恨匈奴?僅僅是要為他的先祖劉邦洗涮白登山被圍之恥嗎?肯定不是,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漢武帝傾舉國之力要使匈奴亡國滅種,窮兵黷武?還是另有隱情?

匈奴和漢朝的仇恨由來已久。從戰國時期匈奴就不時的入侵中原,搶奪人口和糧食。和匈奴相鄰的三個國家,秦,趙,燕都在北方與匈奴相鄰的地方修建長城,這就是秦長城的前身。

趙國名將,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就是在趙國修建的長城,一戰圍殺匈奴十幾萬人,從此一舉成名。匈奴也好幾年不敢入侵趙國。從這點可以看出,《資治通鑑》中記載的唐太宗的一句話很對: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對付蠻夷就要打。

漢武帝傾舉國之力要使匈奴亡國滅種,窮兵黷武?還是另有隱情?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因一句讖語“王秦者胡也。”下令徵發民夫修建長城,同時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公子扶蘇監軍。秦始皇如此重視匈奴,說明秦始皇認為匈奴有實力滅亡秦朝。這次派兵也導致了秦始皇死時,扶蘇和蒙恬不在身邊,使趙高和胡亥抓住機會,害死扶蘇和蒙恬。秦的滅亡,匈奴起了間接作用。

漢武帝傾舉國之力要使匈奴亡國滅種,窮兵黷武?還是另有隱情?

等劉邦滅了項羽,匈奴內部也被冒頓單于統一。匈奴的力量空前的強大。開始南侵,劉邦親自領兵抵擋,被圍在白登山。這是漢王朝前期面對匈奴時,屈辱的開始。面對強大的匈奴,剛剛經歷戰亂,國家剛成立,國力凋敝的漢朝,只能選擇屈辱的議和,通過送公主和親的方式換取和平。

漢武帝傾舉國之力要使匈奴亡國滅種,窮兵黷武?還是另有隱情?

這是一種恥辱,對當時有血性的大漢來說,把和平寄託在女人身上就是一種天大的恥辱。漢武帝是一個有血性的漢家皇帝。和平是靠男兒用鮮血和拳頭打出來的,只有把對手打趴下,徹底消滅掉才會有和平。

總結一下漢武帝為什麼要滅匈奴的原因。中原和匈奴是世仇,已經打了幾百年;匈奴有滅亡漢的實力,參考秦國;洗涮祖先的恥辱,劉邦的白登山之圍;和親的屈辱;同時還要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安寧的國土。

漢武帝傾舉國之力要使匈奴亡國滅種,窮兵黷武?還是另有隱情?

所以,在元狩元年漢武帝發起了都匈奴的反擊。元狩這個年號起的有點意思,元狩,狩獵,也就是沒把匈奴當人看。

元狩二年,霍去病出隴西,殲滅匈奴渾邪王部,獲得隴西,設置涼州四郡。

元狩四年,衛青從定襄出塞,北進一千多里,決戰匈奴主力,大敗匈奴,斬獲一萬九千多人。霍去病從代郡出發,行軍兩萬裡,殲敵七萬多名,封狼居胥,登臨瀚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刻石記功。

漢武帝傾舉國之力要使匈奴亡國滅種,窮兵黷武?還是另有隱情?

這幾次大戰,使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一直推至漠北,同時給匈奴致命打擊,出現“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從此匈奴北遷漠北並西遷,開啟另一段上帝之鞭的傳奇。

漢武帝,終其一生都在打擊匈奴,導致漢武帝晚期,國力凋敝,民不聊生,再加上巫蠱之禍。西漢已經無力徹底消滅匈奴,有些可惜了。後來西晉時五胡亂華就有匈奴參與,可以看出,漢武帝即使揹負窮兵黷武的名聲也要滅匈奴的正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