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历史,我们能发现什么?

夏朝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充分表明其为国为民,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这是明君的体现。

回顾中国历史,我们能发现什么?

商朝

武王伐纣,纣是中国有名的昏君,暴君,被奸臣蛊惑,被女色迷惑。民众生活苦不堪言,最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演了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一幕。纣是中国昏君,暴君的典型。

回顾中国历史,我们能发现什么?

周朝

周王为了取悦褒姒上演了烽火戏诸侯,将国家大事当儿戏,渐渐失去了对地方诸侯的威信,实力和地位逐渐衰弱。同时,地方诸侯不断壮大,逐渐周天子失去了掌控天下的能力,各个诸侯各自为政,称霸一方,周王室形同虚设。中国至此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回顾中国历史,我们能发现什么?

春秋战国

各个诸侯国之间肯定不可能和谐共处的,各方的实力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肯定会存在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的现象。实力强的肯定会去欺负实力弱的诸侯国。实力弱的诸侯国也肯定会面临被割地,羞辱等。被欺负之后,各个诸侯国的君主都想奋发图强,保住自己的国土,不作亡国之君,使自己变强。怎样使国家变强呢?这是每个国家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治国之道。国家怎样管理老百姓?百姓之间怎么相处?怎样才能让国家与社会有序合理的运作?等等一系列问题,甚至上升到更高的问题,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应该怎么活着等这些哲学问题上来,这些都需要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于是,一大批学者都加入了这个问题的探讨之中,都为君主出谋划策,向君主和民众阐述各自的思想与理念。儒家,法家,墨家,道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等就此形成一些思想派别。但是,此时各个国家都还是由君主为首的统治阶级把持,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怎样使国家富强,怎样治理国家。

在这场各个诸侯国的竞争之中,其实是思想的竞争中,最终秦国运用法家的思想,通过有效的国家治理,吞并六国,实现了大一统。

回顾中国历史,我们能发现什么?

秦国

秦国虽然实现了统一,但是,秦始皇实施了暴政,百姓苦不堪言,揭竿而起,推翻了秦王朝。

楚汉相争

项羽本来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但是其缺乏抱负与远见。“锦衣夜行”,漂亮衣服在晚上穿谁能看见呢?当项羽在外地争霸风光一时时,竟然是想着回老家,让家乡父老看到自己的风光。因而被更具抱负和远见的刘邦击败,让刘邦建立了汉朝。

汉朝

汉初,由于之前的常年战争,百姓苦不堪言,因为运用了道家的思想,实行了无为而治,并且还是很有效的这时候。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家思想在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君王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受到了质疑。因为君王开始寻找一个新的思想,它能够很好的解释君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儒家迎合了君王的这一需求,最终胜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解释了君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天人合一,同时,也对其产生约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君就会天下太平,繁荣昌盛,昏君就会导致天下混乱,甚至被取代,君主并不是不可取代的。中国此后的历朝历代多多少少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回顾中国历史,我们能发现什么?

汉朝继承与发展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控制着地方,中央实力强大,地方归顺。实现大一统的初期,中央实力强大,地方实力弱,中央的统治稳固。但是,中央能够确保其一直强大吗?地方就能够一直弱吗?当中央实力衰弱,地方实力变强时,就会出现,中央被架空,形同虚设的状况。类似于春秋战国的局面又出现,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同时,又会出现最终的类似春秋战国时的结果实现大一统。

汉朝也继承了秦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君主把位置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孙子再传给下面,代代相传。但是,这个也是不可靠的会出现漏洞。首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你能够保证你的子孙后代都能够做好这个君王吗?因此会出现昏君,庸君,还会出现小孩皇帝,有的君王死的早,只能让年幼的子孙上位,这样会出现后宫当道,朝纲混乱。其次,你能够保证你有儿子,有孙子吗?因为可能出现,不知道传给谁的问题,就会造成内部的斗争。这些都会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混乱,中央混乱造成中央实力衰弱,地方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局面又会出现。嫡长子继承制不能够确保统治阶层的稳定。

三国, 魏晋,南北朝,十六国

正是中央实力衰弱,地方出现割据,春秋战国时类似局面出现。

隋唐

再次实现了大一统,发展繁荣,后期又是中央衰弱,地方割据,陷入混乱

五代十国

混乱时期,地方割据。

宋朝

分久必合,宋朝实现了大一统,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宋朝吸取了之前王朝的教训,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尤其在军事制度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吸取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皇帝加强集权,削弱大将兵权,以文臣御武事。从而减少了地方颠覆中央的可能。但,这个时候北边和西北的地区的民族矛盾转趋激烈。中原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北方民族军事迅猛发展,而宋王朝重文轻武,最终被外部势力灭亡,元朝建立。

元朝

元朝是由外来民族统治,变本加厉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汉人被掠夺更为常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终被民众推翻,明朝建立。

明朝

明朝同样面临外来民族的侵扰问题,同时,君主为国为民的稳定性和延续性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嫡长子继承制仍在延续。因而,时而出现明君,时而出现不作为的君主,时而出现昏君等等。统治内部的一些顽疾,腐败,党政,乱臣当道等问题得不到解决,拖累经济,政治,军事等。最终被推翻。

清朝

又是一个外来民族建立的王朝,但其吸取了元朝的经验,学习了汉文化。虽然有一些明君,但是,还是那个问题,嫡长子继承制。导致后期后宫当道,误国误民。再加上,更为强大的西方势力,自称天朝大国的中国第一次被比起更加先进的文明彻底打败。中国,一直以来是周边最为强大的国家,最大威胁就是游牧民族的侵扰。但在,自己的文明方面,从未受到挑战,并且是周边国家效仿的对象,自认为自己文明程度最高,闭关锁国。如今,是华夏文明真正意义上第一次面临如此大的失败和挫折。

回顾中国历史,我们能发现什么?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统一时期和分裂时期。分裂时期,各个君主都想谋求吞并天下,实现大一统,这时候每个君主的目标和理想都很明确。统一时期,前期君主为国为民,深知天下来之不易,认真治理国家,随着时间推移,下面的子孙后代逐渐麻木,丧失了拼搏和危机意识,再加上制度的漏洞,逐渐由统一走向分裂或者被推翻。后来,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分裂很难出现,更多出现的是治理不当,统治被推翻,王朝更替,这个的根本原因是最高统治的任命机制存在问题,嫡长子继承制。无法确保最高统治者始终为国为民。后期的中国,如果能够始终选出一个有能力并为国为民的最高统治者,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中华民国

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打开,割地赔款,百姓民不聊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农民揭竿而起,这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方式来推翻王朝,但这一次不一样。中国这次面临的是民族和文明生死存亡的问题。太平天国无法扭转这样的危机。统治阶级内部,也进行改革,洋务运动兴起,学习制造西方的武器,但只学到了皮毛。最终,被学习更为彻底的日本彻底打垮,打醒。戊戌变法,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最后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不统一而夭折。最终,由民间的资本主义团体发动革命,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中华民国。但当时的民国政府由于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中国历史上的老问题重现了,地方割据。各地军阀混乱,名义上统一,实则分裂。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中央军队。国民党和共产党成立黄埔军校,组建军队北伐,最终成功。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并非一个政治团队,根本的观念是存在冲突的,只是临时目标相同,一心想结束中国的混乱局面,但对于北伐成功后的问题尚未考虑。国民党窃取北伐成功的果实,同时开始排除异己,屠杀共产党。共产党惨痛。

国民政府统治中国。国民政府政治上围剿共产党,经济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的都是大城市,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生活得不到改善。军事上,部分的军阀还是存在的。这时,如果没有共产党。我想,国民党应该是不会被推翻的,可能会经历一些阵痛,一些问题。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团结广大底层民众,共产党人在一次次围剿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还有不得不提毛泽东这样的军事人。再后来,日本侵华,国共联合抗日。抗日结束后,国共决战,最终共产党,依靠工农阶层,团结一致,最终打败了,不得人心的国民党集团。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才推翻国民政府的。

国名党孙中山和蒋介石似乎一直都存在一个问题,过于的依靠外部势力。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还是中国内部,中国广大民众才是中国的主人。毛泽东,神人也。精确把握中国的问题,深刻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真正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的。

回顾中国历史,我们能发现什么?

新中国

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不存在地方割据的问题。政治上,党内推举出领导人,领导人的选择的不再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因而领导人不会出现大的不确定性。军事上建立强大人民解放军,中国如今的军事能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来侵略中国。经济上,中国一心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总结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有抱负的君主,贤能勤奋的君主,组建强大的中央,解决中国的内忧外患,中国定能获得繁荣。

如今共产党人必须继续加强中央的建设,保持清醒的头脑。共产党人必须要有抱负。共产党人必须避免犯错,保持内部和外部的稳定。共产党人必须牢记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思考

统一走向分裂很好解释,为什么分裂后的中国,定能出现统一的力量? 我想这就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接受儒家思想的人都有一颗平定天下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