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這兩首詠荷詩,雖然都是以荷花為吟詠對象,但境界絕然不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睛柔。

小符才露尖尖角,早有蜻挺立上頭。

——楊萬里《小池》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你一定讀過宋人周敦顧的《愛蓮說》吧,你對“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的荷花當留下高尚而聖潔的印象。你也一定讀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清幽美妙的“荷香月色”更是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宋代大詩人楊萬里的兩首詠荷詩,同樣也能使你得到美的享受。

楊萬里這兩首詠荷詩,雖然都是以荷花為吟詠對象,但境界絕然不同

楊萬里

楊萬里最擅長描寫自然景物。他曾說過:在後園散步,或者登臨古城,或者採菊賞花,總有千萬種景象紛至沓來,向我貢獻寫詩的素材,常常是揮之不去,前面的景物還沒有寫下來,後面的接著又來了,因此一點也不覺得作詩有什麼困難。(原文引自《荊溪集》自序:“步後園,登古城,採頻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子請材,蓋庭之不去,前者未銷,面後者已迫,澳然未覺作請之難也。”)這是因為詩人平時注意觀察自然,一旦把自然景物寫到詩中來就生動逼真,清新自然。下面我們將要賞析的這兩首味荷詩,很能說明楊萬里這類詩歌的藝術特色。先來看第一首《小池》。這是一首七絕,四句詩是這樣寫的: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這兩首詠荷詩,雖然都是以荷花為吟詠對象,但境界絕然不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人先寫小池和周圍的環境:一汪清泉,滑滑細流,無聲地流淌著,形成這樣一個小小的池塘。池塘邊有鬱鬱蔥蔥的林木,濃密的樹蔭倒映在水面上;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的柔和寧靜。在這樣一片溫馨寧謐的小池塘裡,詩人再推出他要吟詠的對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剛剛從泥中冒出水面的新荷,葉子還沒有舒展開來,方才露出一個尖尖的小角;在這個尖尖的小角之上,還有一隻蜻蜓站立在上面。以上就是《小池》這首小詩給我們描繪的一幅小巧玲瓏、生趣盎然的畫面。通過畫面,我們可以看出詩人觀察自然景物的細緻以及詩人捕捉自然景物入詩手法的高妙。

楊萬里這兩首詠荷詩,雖然都是以荷花為吟詠對象,但境界絕然不同

泉眼無聲惜細流

例如,第一句描寫泉水“泉眼無聲惜細流”,詩人用一個“惜”字,不僅把泉水的涓涓細流緩緩流出的景象表現得十分準確;而且又以擬人化的手法把泉水寫“活”了,彷彿這汪清泉十分吝惜自己,捨不得流出似的。這樣就使詩句頓時增添了無限情趣和韻致。又如,最後兩句描寫荷葉和蜻蜓,那剛出水面的新荷,翠綠的嫩葉捲起尖尖小角,卻早有一隻可愛的蜻蜓立於其上。這是詩人剎那間所見的景象,卻能手捷眼快,簡直就像一個高明的攝影師,把那稍縱即逝的一瞬“定格”為永恆的詩意,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楊萬里這兩首詠荷詩,雖然都是以荷花為吟詠對象,但境界絕然不同

杭州西湖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第二首,題為《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是描寫杭州西湖的,“淨慈寺”是西湖邊上一個著名的佛寺。“曉出”是拂曉時從淨慈寺出來。“林子方”是詩人的朋友,曾做過直閣秘書的官。這個題目交代了寫詩的緣起。一天早晨,詩人從淨慈寺出來,送朋友林子方出行,經過西湖邊,看到西湖美麗的景色,隨即吟成了這首小詩。這也是一首七絕,詩人寫道: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這兩首詠荷詩,雖然都是以荷花為吟詠對象,但境界絕然不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前兩句交代時間和地點,強調六月的西湖風光特別美好。“四時”即春、夏、秋、冬四季。人說,畢竟是西湖啊,它的炎夏六月,比起春、秋和冬日,風光大有不同。農曆六月,在江南正是暑熱難當的時節,然而西湖卻不同。為什麼不同呢?詩題已經告訴我們,詩人是一大早從淨慈寺出來,來到西湖邊上,這裡地處山水之間,加之西湖水域寬廣,也能減少幾分暑氣,因此詩人此時不但不會有暑熱的感覺,反而覺得格外涼爽。再加上眼前的景色如此美好,所以詩人興致極高,覺得六月的西湖風光特別不同。

楊萬里這兩首詠荷詩,雖然都是以荷花為吟詠對象,但境界絕然不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那麼,六月的西湖風光有什麼不同呢?它的特異之處何在?詩的後兩句做了具體描寫:“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西湖上一望無際的荷葉,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在碧綠的荷葉之上,一朵朵粉紅色的荷花,映著早晨的陽光,顯得格外豔麗。可以想象,愛好大自然的詩人,面對西湖萬頃碧葉紅花,怎能不為之而陶醉,為之而吟呢!詩的前兩句彷彿是詩人看到眼前這片勝景之後的一聲喝彩,脫口而出,誇讚西湖的風光,雖然並不具體,卻是滿懷激情。隨著這聲喝彩,詩人便採用濃墨重彩具體描繪了湖面上的荷花那浩渺廣闊的氣象和鮮豔奪目的景色,使我們切實感受到西湖六月的不同風光。

楊萬里這兩首詠荷詩,雖然都是以荷花為吟詠對象,但境界絕然不同

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這兩首詠荷詩,雖然都是以自然界的荷花為吟詠對象,但境界絕然不同。前一首《小池》顯得清幽雅緻,形象小巧;後一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則寫得境界闊大,氣勢恢宏。然而,無論境界如何不同,而詩人師法自然的精神是一致的,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的那樣:“不是風煙好,何緣句子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