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最后的明君——后周世宗柴荣2

柴荣如何受得了明君之称?

第二节 备武修文攻南唐

在高平之战后,双方休战。柴荣在此战中看到了自己军队的不足。

其一、 将骄士怠,贪生怕死,樊爱能之辈便是因此临阵脱逃,一度陷柴荣于险地。

其二、兵卒残弱,战斗力差,周军老弱病残者多,史载:侍衞兵士,老少相半,強懦不分。

其三、军法不严、号令不听,樊爱能等临阵脱逃后,事后还敢回营,运夫逃亡时,军士不但不 奉诏,反而将使者杀害。

看到这些问题,柴荣于当年十月下令整顿禁军,由此可见,柴荣知己务实,行动力强,这正是有道明君必备品格。

整顿禁军由高平之战的有功之臣赵匡胤来执行,最后是:諸軍士伍無不精當。由是兵甲之盛,近代無比,且減冗食之費焉。强兵目的达成。

有了强悍的军队,就要解决往哪里打,怎么打的问题。

柴荣下令翰林学士进献《为君难与为臣不易》与《平边策》,其实是向臣下求取治国方略。比部郎中王朴在《平边策》建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先攻取南唐,再图北进。

五代最后的明君——后周世宗柴荣2

五代十国形势图

至于为什么先攻取南唐,柴荣有以下几个缘由

其一、南唐与后周国境相接两千余里,南唐难以防备。

其二、南唐在兵马调动中,会有弱点暴露。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

其三、以战养战,先攻取长江以北,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

柴荣由此定下了国策,这个国策一直沿用到赵匡胤建宋 。由此可见柴荣广开言路, 能听谏纳言。

此后后周军攻占了由后蜀占据的秦、凤、成、阶四洲,解除了攻取南唐的后顾之忧,又操练了军队。之后于955年十一月,兵发东京,剑指南唐门户寿州,南征之战开始。

第二年柴荣御驾亲征,攻打南唐并不是一帆风顺,好在赵匡胤在关键时候均十分给力,耗时一年零四个月,寿州失守。又打了一年多,南唐长江以北全线失守,后周准备渡江作战时,南唐乞降,南征之战结束。

五代最后的明君——后周世宗柴荣2

后周攻唐之战简图

此役后周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及人口,国力一下从诸国之中脱颖而出,大有天下席卷可平之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