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每年春去春來,花開花謝,大自然生生不息。

地球人來人往,長壽者如彭祖,短命者如同殤子,生死相間,人類生生不息。

據統計,每天都會數百萬人離開這個世界,讓生命歸於沉寂,讓一切歸於原狀。

每天也都有數百萬人出生,他們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在數百萬家長欣慰的笑容裡,帶著哭聲,他們降臨到這個世界。

生之前和死之後的事情,都與自己無關,在漫長的時間當中,我們所擁有的,不過是生死之間極為短暫的一剎那。對於這個世界來說,我們只是曾經寄居在世界的一個過客,在寄居之時,我們對這個世界盡情裝飾,我們對這個世界進行雕琢,按照自己喜歡或者厭惡去選擇塑造生活的樣子,或者被生活塑造成某個樣子。

無論結果如何,都只是這樣一群寄居的人,不斷地做些奇怪的事情。

最終,世界還是原來的世界,過客卻沒了過客的從容。


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小時候就讀過一句詩: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只是曾經一直不明白這句詩的真正內涵,直到現在,才漸漸懂了一些。

懂了什麼呢?

我們是這個世界的客人。

雖然我們常常以主人的身份自居,用主人的身份去改造我們所處的環境,但是我們並不擁有,我們只是經歷。

也許你會迷糊,我買了房子,難道房子還不是我的嗎?我買了車子,難道車子還不是我的嗎?

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我會告訴你,你買了房子,法律會規定,你擁有了房子的使用權,也就是說,你可以隨意使用那100多平方米的空間。

但是這樣就是擁有了嗎?未必吧,房子的使用期是70年,70年之後,它就不再是你的,他可能會被拆了,然後會有一個新的房間出現。

當你只能在回憶裡找到那一套房子,你還會覺得他屬於你嗎?

或者,百年之後,你離開這個世界,它如果屬於你,你能帶走他嗎?你帶不走,他會迎來送往,對住在裡面的人表示歡迎,任何人都是一樣。

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房子於你是過客,你於房子也是過客。

這個世界也是這樣,每天的太陽,都會迎接無數新的生命,會送走無數生命,每一個生命似乎都擁有他,但也都不曾擁有他。

我們只是在這個世界上,活過一陣子,做了一些事情,看了一些風景,僅此而已。


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顧城說:

“你說,你不愛種花,因為害怕看見花瓣,一片片地凋落。是的,為了避免一切結束,你避免了所有的開始。”

是的,我們不能因為最終都會失去,就不去熱愛這個世界。正如我們不能因為生命終有一死,就選擇不生一樣。

既然已經來到了這個世界,生就是一個既定的事實,而“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生死之間,怎麼把生死之間這個短暫而倉促的過程過好,才是我們最應該思考的。

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如何去生呢?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又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自己?

對於前者,我們是過客。

對於後者,我們是主人。

過客需有過客的從容,主人需有主人的樣子。

只是,在過客和主人之間,我們常常容易失衡,於是,過客沒了過客的從容,變得面目猙獰;主人也沒了主人的樣子,反而成了奴隸的姿態。

實際上,這也是人一輩子都在努力平衡的兩種關係:自己和自己的關係,自己和外界的關係。

兩種關係處得好,則萬事大吉,處不好,則痛苦、糾結、煩惱便一股腦兒來了。

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在自己和自己、自己和外界兩種關係,幾乎都是同時出現,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和外面不同的時候,他就有了自我。

隨著那個自我不斷變得清晰,這兩種關係就不斷變得明顯。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會發現人和狗的差別。

他會發現,他作為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自己、外界的界限隨著心智的成熟不斷清晰。

我們和外界的關係,是複雜的,因為外界不僅僅是那不會說話的物質世界,更有有血有肉的人的世界。

父母親人、朋友同事、陌路相逢的人,他們會對我們形成很大的影響,他們會對我們形成要求和期待。

但我們終究要明白,我們的一生,只能自己去完成,他人愛莫能助,他人無能為力。

父母有他們的生活,子女也有他們的生活。我們不能為了他人而活著,他人也不是為我們而活,所有的生命,都是為了自我完成。

誠然,有些人看起來是一直為了他人活著,可那不也是一種自我完成嗎?


人生是一場修行,他人是我們必要的修行。

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關於外界,關於物質,我們終究要明白,物質於我們而言,無論多寡,都是身外之物,他們可以讓我們的生活產生一些變化,但不能讓我們的生命產生變化!

因此,任何對於外物的執著,本質上來說都是生命的無明!

與外界的關係和與自己的關係,很多時候往往都是一回事。

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如何,進而就會被投射到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上。

對自己的認識不同,生活就有了不同的樣子。

有些人把生活過成詩,有些人在營營役役之中過完自己的一生,有些人規規矩矩一輩子·······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行為,用過客的身份去描述關於生活的樣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生活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但是大多數人,往往並不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因而生活也就未必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而是按照某種“世界潮流”來進行。

於是,自己和世界,就在一種曖昧的關係中。

何為曖昧?就是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


《新約》裡面有句說:讓凱撒的當歸於凱撒,讓上帝的當歸於上帝。

而今,我想說,讓世界的歸於世界,讓自己的歸於自己,活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那樣,當我們生命到頭的時候,不至於在回頭的時候,發現一生是一筆“糊塗賬”。

當你於這個世界兜兜轉轉,歷經千山萬水,跨過人山人海,看慣了緣起緣散,最後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你發現,你的生命並沒有因此而浪費,並沒有任何遺憾。


天地間,一過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完成了自己的生命。


任何時候,我都敢對自己說,我問心無愧,對任何人任何事,我都做了我該做的,他們的歸於他們,我的歸於我。

文|帝小羽,我從山裡來,欲回山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