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失败,十有八九是因为这个

作为一名 人士,我们无比期望自己能够实现 的feel。据统计,每天全球演示 的次数超过3000万次。而这3000万次中,真正成功的 少之又少。我们每天都在伏案打磨、精心设计,但屡屡在登台演讲后,得到结果是 —— 对方没听懂、不感兴趣、听一半就开始刷朋友圈。而出于礼貌,对方可能会在面子上“肯定”你几句,但实际上你的演讲没有起到任何驱动性效果。


演讲失败,十有八九是因为这个


一、问题出在哪儿?

通宵达旦的奋战,PPT的内容、逻辑没有太大的问题;演讲前,对着镜子苦练几十遍,表达上问题也不大;那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 我们弄错了PPT的听众对象。具体的表现特征是:

疯狂的介绍自己产品的特色、特点,抱着“你们都不懂,是白痴,我来给你们科普一下这个产品、这项技术”。而没有转换视角,从听众的利益角度,“我,能够给你们带来什么?”出发。

这个问题,是很多职场需要演说的人的死穴,甚至很多人都不承认这一点,但又非常之普遍存在。因为我们太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逻辑里,你不懂,今天我来给你讲透这个产品、技术。


二、案例分析


演讲失败,十有八九是因为这个

案例1:

Mark 是一家生产高品质、精准度牙根管治疗设备的企业CEO,正准备让公司上市。Mark在彩排的过程中,无比流利、慷慨激昂的陈述了公司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了产品的高质量上。他还以公司新开发的口腔设备作为例证。他手里拿着一个设备,说到“有了这样的设备,您就可以实现更高质量的牙根管治疗,不仅更快,而且痛苦更少”。


此时,他的顾问打断了他,“这没问题,但我是一个投资者,你讲的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可不做牙根管治疗手术。”


“呃…”,Mark笑着,想了一会儿,然后又举起设备说“你们应该知道,我国有成千上万的牙医,国外更有上亿的牙医,他们都需要一台这样的设备,以更好的完成治疗。而,他们只能从我们这里购买!”

始终要围绕“你(听众)能从中得到什么”

1.Mark在第一次的陈述中,心中丢掉了听众,没有去聚焦“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中的那个“你”,反而舍近求远去满足产品的使用者(牙医)的利益。面对投资人,要引起他们的兴趣,Mark必须仔细应对投资者的诉求,专注于产品的市场份额。

2.你能搞清楚自己面对的真正听众是谁么?有很多人容易忽视甚至混淆这个问题,自然的认为,即使我讲的没有和当下的听众有直接联系,但他们(听众)完全可以自己去YY、自己去联系起来啊!是的。但即使可以,他们(听众)也不得不为此分神去思考、去联系。一旦让听众思考,就将不再全神贯注的听你的演讲。所以,不要让听众思考,do not make me thinking!


演讲失败,十有八九是因为这个

案例2:

Reed是奈飞公司的CEO。这家公司专门经营DVD在线出租业务。奈飞公司最近在筹划上市,在准备PPT时是如下介绍的。

演讲失败,十有八九是因为这个

Reed 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按照原稿,我想我会“蠢蠢欲动”,并想注册成为奈飞公司的用户了。但醒醒,今天是来让我注册的?还是让我来投资的?所以,不要让听众去联想、推算他们要的结果,而是要直接给出计算过程和答案,引导听众得出结论,由此便树立了听众对奈飞公司的信心,这样Reed就抓住了机遇。

Reed 用了新稿PPT演讲后,奈飞上市1个月后,投资者认购的股票达到了5000万股,几乎是原来的10倍。


三、如何规避这个问题

1.永远不要想当然的认为“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中的那个“你”。永远要深思熟虑听众到底是谁,他们的利益是什么。如果唱错了戏,就会跌的很惨。

2.量身定做,切忌通用版PPT。不要试图用一个通用版PPT包打天下,无论是关于自己、公司,还是产品。不同听众的胃口不一样,一定要为不同的人群进行量身定做。

3.“你”字原则。多用“你、您”(听众视角)开头的语句、问句思考,倒逼自己挖掘你(听众)的诉求,并予以满足。

演讲失败,十有八九是因为这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