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史記之周本紀第四(上)

《史記》中周本紀篇幅較長,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其一為武王發之前,周室先祖興國時期;其二為武王伐紂,滅商而建立周王朝,至幽王亡國,也即我們常說的西周時期;其三自平王東遷雒邑,東周始,至三家分晉,周王室已日益衰微,對於諸侯已無管轄之力,這段時期也就是春秋時期;其四即戰國時期,周王室已經無力命令諸侯,各諸侯稱王稱霸,交伐不斷,直至秦遷周室,滅六國。

(原本想分西、東周兩篇,但由於篇幅原因,本文至武王崩而成王立,為上篇,剩餘內容分中、下兩篇。)

閒話史記之周本紀第四(上)

后稷(棄)

后稷,名字叫棄,他的母親是有邰氏的女兒姜原,姜原是帝嚳的正妻。姜原在野外見到巨人的足跡,心情舒暢想要踏著巨人的足跡,踏上之後身體行動像懷孕的人一樣,懷胎十月之後生下一子,姜原覺得這個兒子不祥,就把他丟棄在狹窄的巷子裡,過路的馬牛等都避開他不去踐踏;於是姜原又想把他丟棄在山林裡,恰好碰上山林中有很多人,就又將他丟棄在水渠中的冰上面,有飛鳥用翅膀來給他保暖。姜原認為這是神的旨意,就把他撫養長大。因為當初想要丟棄他,所以取名叫棄。

閒話史記之周本紀第四(上)

后稷

棄從小就很獨特,心智就如偉人一般。喜歡栽麻、種豆,他種出來的麻、豆長勢都很好。長大成人之後,棄就喜歡農耕種田,能夠根據土地的特性來選擇適宜的穀物種植,民眾也都仿效他去種地。堯帝聽說之後,就任命棄為農師,天下的人都受此恩惠,棄居功至偉。舜帝感激他對民眾的貢獻,把他分封至邰(地),名號叫后稷,姓姬。后稷的興盛,就在陶唐、虞、夏幾代,後世都很有賢德。

公劉

公劉是棄的重孫,當時家族已經遷移至戎狄地區,公劉重新恢復后稷的功業,專事農耕,適應土地的特性耕作,使得行路人有盤纏,居家者有儲備,人民仰賴他的恩德,多遷居而投靠他。周室的興盛從這裡開始,當時的詩人用詩歌來讚美吟誦公劉的恩德。

古公亶父

公劉之後傳九代,到古公亶父。

閒話史記之周本紀第四(上)

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恢復后稷、公劉的舊業,積德行義,人們都很擁戴他。當時有戎狄部族貪圖財物來攻打他,古公就把財物給了他們。過了一陣戎狄想要土地與人民,又來攻打,人民都很憤怒,想要迎戰。

古公說:"人民擁立君長,是希望能對他們有利。現在戎狄為了土地和人民來攻打我們,人民在我的治下,與在他們的治下,有什麼不同呢?人民要是為了我去打仗,靠犧牲別人的父親和孩子來成全我的統治,我不忍心。"於是古公就同他的親近左右遷徙到了歧山腳下。而當地人民也扶老攜幼,全部跟隨古公,來到岐山腳下。就連周邊國家的人們都聽說古公仁慈,前來投奔他。從此古公廢除戎狄的習俗,建造城郭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設立五種官職。人民都用詩歌讚頌他的恩德。

古公有三個兒子,分別為太伯、虞仲與季歷。小兒子季歷娶太任為妻,生兒子昌,生子時有祥瑞。古公說:"我的後代中能夠成大事的,應該就是昌了吧。"太伯與虞仲都知道古公想要立季歷好傳位給昌,於是兩人便逃亡到荊蠻,身刺花紋,剪短頭髮,讓位給季歷。

西伯昌(文王)

閒話史記之周本紀第四(上)

文王會太公

西伯昌的事蹟在上篇殷本紀中已有所涉及。西伯遵從后稷、公劉的舊業,施行古公、公季的法度,篤行仁義,尊老愛幼。禮賢下士,士人紛紛前來投奔。伯夷、叔齊在孤竹國,聽說西伯樂於敬養老人,一起投奔了他。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也前來投奔。

崇侯虎在紂王跟前誣陷西伯,說西伯招攬諸侯將不利於紂王。於是紂王將西伯囚禁在羑里,西伯的僚臣閎夭等人,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通過費仲獻給紂王,紂王高興,才釋放西伯,並賜給西伯弓矢斧鉞,使西伯能夠征伐諸侯。告訴西伯說他壞話的人是崇侯虎。

西伯獻給紂王洛水以西的土地,請求紂王廢去炮格之刑,紂王也答應了他。

西伯回到周地後,暗自積德行善,諸侯都來請他裁決是非。當時虞、芮兩國的人有訟事不能裁決,就前往周地。他們進入周的地界,看到種田人都互讓田界,民眾都以謙讓長者為美德。虞、芮兩國的人還沒見西伯,就已自覺慚愧,相互說:"我們所爭的,正是周人所恥於做的,還去見周伯做什麼?去了也只是自取其辱罷了。"於是互相謙讓而去。諸侯聽說後,都讚揚西伯是受有天命的君主。

次年,西伯征伐犬戎,又次年,征伐密須。再次年,打敗耆國。殷商的祖伊聽說後,害怕此事,就把情況上報給紂王。紂王說:"我做王難道不是有天命嗎?他能怎麼樣!"又一年,西伯征伐邘。後年又征伐崇侯虎。之後開始營建豐邑,並從岐山下遷都到豐邑。

武王發

閒話史記之周本紀第四(上)

周武王

武王即位後,尊姜尚為師,周公旦為輔相,另有召公、畢公等人輔佐他,遵循光大文王遺業。

九年後,武王在畢祭祀文王,然後在東方閱兵,到達盟津。設立文王的木牌神位,用車運載,放置於軍中。武王自稱為太子發,表示是奉文王的名義征伐,不敢獨斷專行。然後告誡司馬、司徒、司空、諸節:"行事要小心謹慎,言出必行!我沒有才能,全靠祖上留下的有德之臣,才能夠繼承祖先基業,各方面都要建立賞罰規則,以鞏固先祖的功業。"於是起兵。師尚父發出軍令:"集合你們的部下,帶上你們的船隻,遲到的斬首。"武王渡黃河,到河中央時,有白魚跳進武王船中,武王俯身拾起用以祭祀。渡過河之後,有一個火團從天而降,落在武王的屋頂上,化為烏鴉形狀,顏色赤紅,發出魄魄的聲音。當時諸侯不約而同前來盟津會盟的,有八百人。諸侯都說可以去討伐商紂了。武王說:"你們不知道天命,現在還不是時候。"於是班師回來。

又過兩年,紂王殺了比干、囚禁箕子,昏亂暴虐更甚於前。商的太師疵、少師強都前來投奔周。於是武王向所有諸侯宣告稱:"殷犯下大罪,我不得不全力討伐他。"於是武王依照文王遺志,率領戰車三百輛,勇士三千人,穿戴甲冑的戰士四萬五千人,東進討伐殷紂。十二月的戊午日,軍隊全部渡過盟津,諸侯都來參與討伐,武王說:"要勤勉,不可懈怠!"武王於是作《太誓》,向眾人宣告:"現在殷紂竟然聽信女人的言語,自己斷絕與上天的聯繫,背離殷的正統,疏遠自己的兄弟,廢棄其先祖的音樂,採用淫亂的音樂去竄改典雅的音樂,以取悅他的妻妾。所以我現在要恭敬地執行上天的懲罰。將士們,要努力奮戰,不能有第二次、第三次了!"

二月甲子日的凌晨,武王在商郊外的牧野,舉行誓師。鼓勵將士們討伐紂王,當時諸侯派兵參加會盟的,共有戰車四千輛,列陣於牧野。紂王聽說武王前來,也發兵七十萬抵禦武王。武王派師尚父和百夫長利用武士挑戰,引出紂王軍隊,再用大部隊奔襲紂王軍隊。紂王軍隊人雖多,但都無心作戰,只盼武王快速攻入,掉轉武器攻打紂王,為武王開路。武王馳擊紂王的軍隊,紂王軍隊潰不成軍,紛紛背叛紂王。

紂王敗退回城中,登上鹿臺,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武王手持大白旗指揮諸侯,諸侯都向武王拜手致敬,武王也向諸侯拱手回禮,諸侯都聽從於他。

武王來到商的國都,城中的百姓都在城郊迎候。於是武王派群臣告訴商的百姓說:"上天將降福給你們!"商人兩次跪拜武王,武王也還禮拜謝。進城之後,到了紂王死的地方。武王親自用箭射紂王三次才下車,再用輕劍刺他,用黃色的鉞砍下紂王的頭,掛在大白旗上。然後又到紂的兩個寵妾那裡,這兩個寵妾都已上吊自殺。武王又射了三箭,並用劍刺她們,用玄黑色的鉞砍下她們的頭,把她們的頭掛在小白旗上,之後出城回到軍中。

第二天,武王向上天祭告紂的罪行,承受天命,革除殷商,接受上天聖明的命令。武王將殷的遺民分封給商紂的兒子祿父。因為剛平定天下,尚未安寧,就派他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輔佐祿父治理殷國。然後又命召公釋放箕子出獄,命畢公放百姓出獄,在商容的閭門上設立標誌以表彰他。讓南宮括髮放鹿臺的錢財和巨橋的糧食,用來賑濟貧苦的賤民。又命令南宮括、史佚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寶玉。命令閎夭為比干的墓添土築墳。命令宗祝祭奠陣亡將士。然後撤兵回到西方。

武王到各國巡視,記錄政事,作《武成》篇。分封諸侯,向他們分發宗廟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武王追懷古代聖王,於是嘉封神農的後代於焦,黃帝的後代於祝,帝堯的後代於薊,帝舜的後代於陳,大禹的後代於杞。接著又分封功臣謀士,師尚父位次第一,武王封尚父在營丘,為齊。封他的弟弟周公旦在曲阜,為魯。封召公奭於燕。封叔鮮于管,叔度於蔡。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武王召集九州的君長,登上豳(地)的山丘,眺望商的都城。回到商都城後,徹夜不眠。周公旦前來探望,問他為何不睡,武王說:"告訴你,上天拋棄了殷商,從我沒出生到現在的六十年間,農業荒蕪,蝗蟲遍野,正是由於上天不享用殷商的祭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成功。上天建立殷的時候,曾任命賢人三百六十人,殷對他們既不顯用,也不賓禮,輕蔑拋棄以至有了今天。我還沒有得到上天護佑,哪裡有時間睡覺?要確定得到上天護佑,就要使四方之人依從京都,把惡人全都找出來,跟紂一樣的貶責他們。要日夜辛勤地慰勞百姓,招徠賢士,以便安定我們周朝。我要弄清楚各種事情,直到德教布流四方而使周朝興隆光明。從洛水河灣延伸到伊水河灣,居地平坦沒有險固,那正是夏代定居的地方。這裡南面可以見到三塗山,北面可見太行山,回頭能看到黃河,還有洛水、伊水,不要遠離這裡建都。"於是營建了洛邑作為陪都然後才離去。放馬在華山之南,放牛在桃林之野;放下干戈,整軍回國,解散軍隊: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武王戰勝殷之後兩年,問箕子殷之所以滅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講殷的壞話,只拿保存或滅亡國家適宜做和不適宜做的事情道理來告訴武王。武王也感到慚愧,就向箕子詢問天道。

武王生病。天下尚未安定,眾大臣公卿都很害怕,於是恭敬虔誠地佔卜,周公因而齋戒沐浴,自願作武王替身,想代替武王去死,武王的病稍有好轉。

後來武王逝世,太子誦即位,這就是周成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