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主说明朝:“三无”朝代明朝

高晓松曾经说过明朝是一个“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

”的三无朝代。高晓松的这句话一说出来,就立马遭到了许多明粉的反驳。

很多明粉立马反驳说朱元璋、朱棣不是明君吗?徐达、戚继光不是名将吗?唐伯虎、王阳明不是名士吗?

阁主说明朝:“三无”朝代明朝

朱元璋


而且有的甚至上升到对高晓松人身攻击的地步。这只是一个人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且不论此语错对与否,每个人都能对历史做出自己的看法的点评。

如此做法实在是不至于,明朝虽然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很多人对其抱有历史感情,要温情脉脉。但是历史是无情的,历史是残酷的,我们要明白汉人执政未必就好,百姓生活就高人一等。因为三个汉人王朝汉唐明都出现了宦官干政,而且农民起义也一波比一波高。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汉人执政时期,皇帝并不信任大臣,而是喜欢信任宦官,而且老百姓活不下去。当然这在明朝表现的更为突出。

明朝确实不怎么样,这并不表现在明朝是不是有没有明君,有没有名将,有没有名士,明朝是不是“三无朝代”这个问题之上。

明朝有很多问题,本来挺好科举考试搞成了八股文走入死胡同;宦官干政问题比汉唐更要突出;官员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明朝率先开启了海禁也就是闭关锁国。

不少人说明朝有航海家郑和,千古清官海瑞,反腐君王朱元璋,明朝为何就不怎么样了呢?问题偏偏出在这里。

明朝的问题就在于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海瑞之后再无海瑞,朱元璋之后再无朱元璋,这个才是明朝的新“三无”。


阁主说明朝:“三无”朝代明朝

郑和

明朝虽然有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但是航海事业并没有得到长足之发展和进步,反而得到了毁灭和打击。明朝从朱元璋就是开始实行了海禁政策,而且非常严厉,所谓“不许片帆入海”

《大明律》:“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郑和下西洋是官方行为,是明朝为了宣扬明朝国威而搞的政绩工程。当时明朝国力强盛尚且能维持下西洋的成本,可是后来土木堡之变,明朝国力衰弱,再也不能维持官方航海事业的发展。

而且郑和下西洋走的航海路线都是宋朝元朝航海事业发展开辟的路线。郑和下西洋的背后却是闭关锁国政策,明朝海禁不允许民间航海事业发展,明朝的海外贸易得到打击,闭关锁国的问题就此形成。

自郑和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这样的航海壮举。而沿海百姓本来就依靠出海打渔,航海贸易为生。海禁政策让沿海百姓失去了因海外贸易的谋生出路。

阁主说明朝:“三无”朝代明朝

郑和下西洋路线


反而因为海禁问题形成了影响明朝长达50年之久的倭寇问题。好多倭寇都是沿海百姓为了和明朝政府的海禁抗争而形成。他们的目的就是解除海禁,进行民间的海外贸易。

《虔台倭纂》:“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而郑和下西洋五十年后,西方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航海事业一浪高过一浪,大航海家层出不穷,恩里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踏着前人的脚步不断远航。

阁主说明朝:“三无”朝代明朝

戚继光抗倭


可以说明朝放弃了和西方同时竞争的机会,也失去了和世界交流,认识世界的通道。东方开始落后于西方,虽然后来明朝也解除了海禁,但是明朝已经错过了时机,西洋人来华贸易居多,而明朝人出海贸易渐少。

明朝有大清官海瑞,海瑞的名头很响,他的官声值得人敬佩,确实配得上千古第一清官的荣誉头衔。这并不是说明朝除了海瑞就没有清官,也不是说其他朝代没有清官,也不是说其他朝代的清官不如海瑞。

近代若海忠介之清,似出天性;然亦有近诈者。…然忠介身后诚无余财。近来效颦者,家藏余镪,而外为纤啬之态,欲并名与利,而皆袭取之,视海公又不啻天壤矣。

海瑞能有如此大名,他的清廉是事实。但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恐怕要靠他的同行大明官员的衬托。因为明朝官员腐败比其他朝代更为严重,这就好比漫漫黑夜中只有一颗明亮的星星,那便显得光芒万丈,格外耀眼。所以混浊不堪的大明官场上出了一个清官,自然风骨傲然,与众不同了。

阁主说明朝:“三无”朝代明朝

明朝官员

可是问题在于那片漆黑一片的黑夜,是混浊不堪的官场,贪腐成性的大明官员。那片黑夜,那官场,那官员笼罩在所有大明百姓的头上。一颗星星,一个海瑞打破不了这黑暗,也不能给百姓送来黎明和曙光。

海瑞解决不了明朝官员腐败的问题,没有人愿意解决明朝官员腐败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都是贪污腐败分子。自身不干净,哪敢去察别人的腐败。

当然了面对明朝的官员腐败还有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对腐败是持零容忍态度的。

可以说朱元璋是古代帝王反腐第一人。而且朱元璋的反腐手段很震撼人心,贪污数目不是很大都会被处死。


阁主说明朝:“三无”朝代明朝

朱元璋


建昌县知县,接受四百贯钞,凌迟处死;开州知州贪赃害民,地方耆老百姓赴京告发他,他让手下在途中将告状的百姓抓回去关押致死,事发,被处以枭令示众;德安县县丞,收受下面里长送的罗、绢、布共十匹,钞八十贯,知府前往抓他,他居然还拿一把铁叉拒捕,被凌迟处死;莱阳县丞收赃一百贯,凌迟处死。

而且朱元璋整治贪污腐败的面非常广,从朝廷大臣到地方官员没有一个贪官能逃脱刑责。为此朱元璋杀了超过十五万的腐败官员。

朱元璋搞的反腐败运动,时间之久、措施之严、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杀人之多,为几千年历史所罕见。

但是效果如何呢?尽管朱元璋反贪决心大、力度猛、出奇招,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腐败,官员是前腐后继,用朱元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早上刚做官,晚上有成了腐败分子。

朱元璋:“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

为何明朝的腐败无法根除呢?原因在于制度。明朝的官员俸禄制度和监察制度。

明朝的官员俸禄是历朝历代官员俸禄中最低的。明朝的官员俸禄是按品级来发放的。就这么来说吧,一个知县,是正七品,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是90石米,在今天也就是6372公斤米。

更要命的是,有40%的米官员是拿不到的。因为皇帝开始耍无赖,克扣官员俸禄。那一部分就被皇帝光明正大地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来发放给明朝的官员。而且明朝官员俸禄有的还是不值钱已经在民间市面上无法流通的大明宝钞。

阁主说明朝:“三无”朝代明朝

朱棣


在明朝官员要是靠俸禄是活不下去的,根本养不活自己的家人。就连清官海瑞当知县的时候,生活也很艰苦,只有在自己母亲寿辰才买了几斤肉。这件事成为官场奇事传到上司胡宗宪耳中,胡宗宪都惊奇的说:“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明史》:“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官员俸禄微薄,没有几个人会去做清官,当海瑞。官员自然不会让自己活不下去,他们靠手中的权力向下级百姓去获取。一条条官员灰色收入产业链就形成了。

明朝的监察制度也不太好,明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丞相制度,也废除了古代王朝监察机关御史台制度,设立了都察院。监察的职能大大受限,满朝官员腐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明朝官员俸禄微薄皇帝是知道的,明朝官员腐败皇帝也是知道的。但是没有一个皇帝愿意给官员涨工资,他们宁愿官员腐败,也不愿官员拿高薪。但是百姓就此遭殃了,不仅要纳皇粮,还要满足官员的私欲。

而且自从朱元璋之后,没有那个皇帝反腐败了,也没有一个皇帝正视过腐败问题。明朝就此一腐到底,也就是因为腐败,在明朝末期,陕北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易子而食。但是官员就是不赈灾,朝廷也不赈灾。

阁主说明朝:“三无”朝代明朝

明朝疆域


他们反而变本加厉,压榨百姓搜刮民脂民膏。最后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高迎祥反了,李自成反了,张献忠反了。这些朝廷所谓的反贼将大明王朝推翻了,连同昏庸那皇帝,腐败的官员都扫进了历史的尘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