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我們很多人在長大的過程中都曾經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下。

無論考試還是生活,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被父母拿來與我們對比,即便努力超過了其中一個,也會出現另外一個,而我們自己,從來不被父母認可……

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01

躲不過的“別人家的孩子”

最近有個綜藝《僅三天可見》,姜思達與張藝興就有這樣一段對話:

姜:“從小到大你都有這麼一個概念,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你很在意這個說法。”

張:“永遠就,你聽見老媽說,隔壁家孩子在幹嘛。”

姜:“你媽媽真的會說這個話嗎?”

張:“你怎麼不相信呢?到現在都這麼說我。”

節目中,我們能明顯看出張藝興是矛盾的。

他一方面試圖表現出自己對他人看法的豁達,尤其是對黑粉的不在意或者無奈,但另一方面他表現的又是八期嘉賓中最在意他人看法的。

他明顯的不自信,不斷地問節目組對他和他的音樂的看法,提到父母把他和別人家孩子的比較,對作品近乎執念的追求等等……這背後都是他對他人看法的極端在意。

這正是張藝興從小的家庭環境造成的。


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可見這種“別人家孩子”的教育方式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自小就覺得不如人,不管多努力都達不到別人家孩子的地步,這會讓孩子覺得努力是沒有盡頭的,努力是沒有用的,因為沒法超過“別人家的孩子”。

這樣追逐的路線就沒有終點,只會讓孩子形成自卑型人格,做事畏首畏尾,不敢自信地表達自己。

而由“自卑”到“自信”的轉變,是一個漫長且痛苦的過程。

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02

“別人家的孩子”是父母的焦慮

有個朋友,她家兒子快兩歲的時候還不太會說話,儘管醫生檢查之後告訴她,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她還是非常焦慮,想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辦法,希望兒子能夠一夜之間學會說話。

用她自己的話說:“別人家的孩子2歲都會說話了,我能不著急嗎?”

很多家長亦是如此。

當我們看到孩子與孩子之間存在差異時,做父母的會有一種遏制不住的焦慮,擔心孩子未來會不會變成一個輸在起跑線上,平凡又普通的人。

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但真正讓家長感到焦慮的其實是他們自己,孩子的起跑線並不在擁有多少天賦上,逼著孩子起跑的,不是同齡人的奔跑,而是家長的焦慮。

有的人15歲成功,30歲去世;有的人30歲成功,活到80歲;

奧巴馬55歲已經退休了,川普70歲才剛剛當上總統;

黃渤28歲才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曾經大家都覺得他可能一輩子是配角,如今卻已成為影帝……

人生不會因為一時的落後就被否定,別人家孩子的人生節奏,未必適合自己的孩子,比起身為父母的焦慮,我們不如幫助孩子找到屬於他的人生節奏。

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03

別讓家庭環境成為孩子永遠翻不過去的山

中國新聞網曾在微博上針對“最討厭聽到的話”進行投票,選出大家最討厭的一句話。

27.6萬人中,有12.7萬人都將最討厭的一票投給了“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當孩子努力超過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時,父母總能重新找出一個全新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為孩子永遠跨不過去的山,給孩子造成一種“我不是最棒的”“我永遠都不如別人”的心理。

借表揚一個人來批評他人,抬高一個來打擊另一個,這種所謂的“榜樣的力量”,不是好的推動力,反而是破壞力。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當家長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時,真的有注意到自己家孩子的閃光點嗎?

“別人家的孩子”應該是讓孩子知道人外有人,而不是將家庭環境變成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失去自己的閃光點。

長期以往,這不僅增加了親子間的矛盾,還使孩子的自信心坍塌,對“別人”本來優秀的能力產生反感,甚至會對“別人”這個具體的人,產生厭惡和憎恨。

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04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生來就是一匹需要伯樂精心挖掘的千里馬,只要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就能夠讓孩子成為真正的千里馬。

在教育孩子方面,這兩件事千萬不要做:

不要將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孩子的優點對比

當家長忙著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時,不妨停下來看看自己孩子,他們一定有著自己的閃光點!

那個數學墊底的小女孩,在語言上卻展現出驚人的天賦;那個成績不是很優秀的孩子,在同學間卻有著非常好的人緣……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再優秀的孩子也會有缺點。

家長不能將自己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比較,而是應該主動去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

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不要對孩子說:你不如xx家孩子

同齡孩子的優秀確實能給自己孩子帶來一定激勵,但不要忘記給孩子帶來最大傷害的也一樣是“別人家的孩子”。

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最有利的原生家庭環境,成為孩子的後盾,而不是讓家庭環境成為孩子成長和學習中的負面影響。

你不妨試著這樣告訴孩子:

“那個孩子的確很優秀,但你們之間的差距並非不可超越,你可以嘗試一下,媽媽/爸爸願意支持你。”

張藝興式努力:“你不如別人”成了多少孩子一生的魔咒

孩子這個幼小的生命,其實在他的內心是渴望爸爸媽媽能夠多愛他們一點,能夠多欣賞他們一點,能夠多誇他們一點。父母的一句鼓勵、讚美、認可,能夠給他內心傾注十分強大的能量。

請記住,孩子小的時候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那種認可、那種能量,他就會形成一種自信。

帶著這種自信上路,那麼全世界都在為他讓路!


— END —


言談之間·專注女性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