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做好孩子第一老师

教育的重点在家庭(源头),最应接受教育的是父母,因为家庭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孩子的学习成绩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健康的人格!


家长必读,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做好孩子第一老师


·有爱心懂感恩

·敢梦想耐挫折

·有自信有自尊

·善沟通愿合作

·会求知能生存

父母往往会肆无忌惮地为孩子贴上标签,譬如,“你真笨,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太慢!你真懒,你就是喜欢拖拉,在外面胆子这么小,你根本不听话,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什么事都要我帮你做,你从来都不知道反醒自己的错,你根本就不努力,你从来不改变……!”父母在说这些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对孩子的伤害,因为孩子在他眼里就是一个是他供养的,天生就是一个听教训的人。


家长必读,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做好孩子第一老师


但只要换一个角度,想想自己在单位上,假如领导也这么训斥你:“你就是想偷懒!整天混日子!”你会怎样?

在一个家里,如果妻子责怪丈夫:“你太没本事了,要钱没钱,要权没权,你看别人……”或者丈夫挖苦妻子:“你成天不知道在干什么,家也没收拾好,人也邋里邋遢,你看别人……”那这个家一定是没法安宁了,而且被责怪的一方,也许真的就变成你所描述的那种人。

我们经常对孩子脱口而出这些无意间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很可能会像魔咒一样控制他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他的整个人生。

孩子是有自尊的,对孩子的任何评价都不是一件小事。对孩子的个性可以认真地讨论、剖析,提出忠告,不能粗暴地指责。当然,一味地表扬,以至于偏离了实际的情况,也会让孩子迷惑,一旦孩子对你的评价产生怀疑,鼓励也就失去了作用,甚至走向反面。外部评价往往成为自我评价的依据,最终决定了个性发展的方向。评价是成长的导航系统,你现在怎样评价他,将来他就很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分享一则故事:


家长必读,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做好孩子第一老师


一位母亲的三次家长会

第一次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了。你最好带他上医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饭,而且没有要妈妈喂。

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了泪,然而回到家,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考了21名。”说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得都早。

第三次,初三年级家长会,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发现儿子在等她,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

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被清华大学第一批录取,儿子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对跟过来的妈妈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有您一直都在欣赏我!”

因为爱


所以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