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包拯去戶部當官遭到歐陽修反對?

這還得從北宋的三司使職位說起,那個時候的三司使相當於現代的財政部長。

1059年擔任這個職位的是張方平。當時京城有個酒莊老闆劉保衡,因從官府借貸負債很高,三司使的官員天天向他催債,以至於以資抵債。這時候張方平出面,以很低的價格買下劉保衡的豪宅。

包拯認為張方平趁火打劫,上述其恬不知恥,不適合擔任財政部長。宋仁宗將張方平撤職。

曾和歐陽修一起編寫《新唐書》的宋祁接任,而宋祁縱容自家人拿著公款放高利貸,而自己生活奢侈,天天大辦宴席,遭到朝廷諫官吳及,包拯隨即附諫。宋祁被撤後,宋仁宗選不到合適的人,就讓包拯暫時代理。

這時歐陽修出面了,他以“蹊田奪牛”的典故比喻包拯不合適任職。“蹊田奪牛”的意思是,如果牛踩了莊稼,你就要奪取人家的牛嗎?包拯連扳兩任財長而自任,說不過去吧?!

包拯得知歐陽修反對,趕快請辭而甚至閉門不出。宋仁宗再三催促,包拯只好繼任。而包拯掌管財政部很有一套,而自己又清廉,一年後而得轉正。

而包拯屬於木訥而不善言談者,常常還勸諫不要過於追究官員的小過錯,和眼中揉不得沙子以至於常常揪住別人小辮子不放的歐陽修理念不同,也一直沒有什麼交集,但都是正人君子。所以歐陽修並非故意為難包拯,而包拯宰相肚裡能撐船,思考的都是大是大非,當然也不會和歐陽修計較。

一代文豪歐陽修不敢妄加評論,而不管哪個朝代,甚至現代,包拯都是受世人稱頌的剛正清廉楷模。

為什麼包拯去戶部當官遭到歐陽修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