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夫婦的家庭衝突如何解決?

在家庭生活中,男性與女性的不平等性難免會導致家庭矛盾和衝突的出現,甚至出現家庭暴力。夫妻之間互相冒犯的事情也不可避免。結果是"日以相危,失人之紀,心若禽獸,長邪苟利,不知義理。"

春秋戰國時期夫婦的家庭衝突如何解決?

在家庭衝突中,男性是佔有絕對的主動的。丈夫甚至可以殺死自己的妻子,而不用受到制裁。匡章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名將,匡章的母親因為得罪他的父親,被丈夫殺死後埋在"馬棧"之下。齊王因為匡章的軍功很大,就特地允許他改葬自己的母親,匡章覺得是母親得罪了父親,父親不允許改葬他的母親,如果沒有得到父親的允許就改葬母親,就會背棄父親的在天之靈,所以匿章拒絕了齊王的好意。這樣的人"夫為人子而不欺死父"為臣子也不會欺騙活著的君主。僅僅因為妻子得罪了丈夫,丈夫就可以殺死妻子而不用負法律上的責任。丈夫死後,連兒子都不能違背父親的意願去"更葬母"。"

雖然戰國末期,男子對妻子人身的處置開始受到某些限制。如睡虎地秦墓竹簡中的《法律答問》雲:"妻得,夫毆治之,決其耳,若折支指,迭體,問夫可論?當耐。"妻子被丈夫割掉耳朵、"折支指",身體受到嚴重傷害的時候,丈夫才被論罪。也就是說丈夫毆打妻子是否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是與妻子的損傷程度有關。對於家庭衝突中普遍存在的家庭暴力,懲罰妻子作為丈夫維護其家庭權威地位所不可避免的手段,就好比父母對子女的責罰和毆打一樣,是被當時社會倫理和輿論所允許的合理行為。並且,戰國末期這種法律的制定恰恰說明了當時社會上,丈夫對妻子的家庭暴力存在的普遍性。雖然國家制定的法律政策對保護婚姻關係中處於弱勢的女性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實際生活中並沒有改善男女關係的不平等性。

相反,女性如果傷害丈夫,甚至夥同他人殺死丈夫,則會被整個社會所譴責。春秋時期,齊襄公與自己的妹妹文姜有私情,後來文姜被嫁到魯國,成為魯桓公、的婦人。桓公十八年(公元前年),魯桓公與夫人文姜一起去齊國。魯大夫申績早就耳聞文姜與齊襄公的曖昧關係,怕文姜回齊國會惹出麻煩,以"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加以勸阻,結果魯桓公沒聽,仍然帶著文姜去齊國。會盟期間,文姜趁機又與齊襄公私通,被魯桓公發覺,桓公儘管在其他方面縱容文姜,但對此時不願意忍氣吞聲,對文姜大加責備。文姜則告訴了齊襄公,並說魯桓公一直認為"同非吾子,齊侯之子也。"齊襄公大怒,便設宴灌醉魯桓公後,派公子彭生駕車送桓公回國,在車子裡殺害了桓公,偽稱暴疾而亡。桓公死後,文姜留在齊國,不敢回魯。直到她的兒子魯莊公即位,才回到魯國。回國之後,仍然經常與齊襄公會面。此事傳開後,齊國上下引以為恥,便作詩來諷刺齊襄公兄妹之間淫亂。

丈夫出門在外,妻子與其他男性私通的事情也時有發生,甚至會和他人一起捉弄或者謀害丈夫。《韓非子內儲說下》中也記載有:

燕人無惑,故浴狗矢。燕人其妻有私通於士,其夫早自外而來,士適出。夫曰:"何客也?"其妻曰:"無客。"問左右,左右言"無有",如出一口。其妻曰:"公惑易也。"因浴之以狗矢。

丈夫撞見與妻子私通的其他男子,妻子沒有承認,反而串通全家上下一起欺騙男主人,說丈夫撞邪了,竟然讓丈夫洗狗屎浴來羞辱他。

春秋戰國時期夫婦的家庭衝突如何解決?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他的鄰居經常在外地做官,他的妻子趁他外出和別的男子私通,眼看丈夫馬上就回來了,和他私通的男子很是憂慮。這個妻子竟然想謀害親夫"公勿憂也,吾已為藥酒以待之矣。"等到丈夫回來的時候,妻子就讓小妾準備毒酒給他喝。小妾知道手裡捧著的是毒酒,不忍心毒害男主人,也害怕說出實話被女主人趕走,就假裝把毒酒撒了。結果男主人大怒,還打了小妾一頓。雖然這位小妾的機智之舉,"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最終的結果卻被男主人懲罰。

鄭國的執政者子產也發現和處理過相類似一樁通姦案。子產早晨出去,路上碰見有婦女在哭泣,子產認為一般人對於親愛的人,剛生病時感到憂愁,病危的時候感到恐懼,親人死後則悲哀的哭。而這位婦女"今哭已死,不哀而懼",必然是有姦情。

看來,因為夫婦關係導致家庭衝突與矛盾的情況,可能會導致整個家庭關係的不穩定,並引發出其他矛盾。

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定經濟條件的男性,在生活中可以娶正妻之外,還可以納妾,這樣就使得家庭關係變得更加複雜。為了不讓丈夫納妾,甚至有妻子在祈禱的時候希望能夠少得到些財物,"使我無故,得百束布"。就是防止丈夫有足夠的錢財去買小妾,從影響到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般來講,為了減少家庭矛盾,丈夫對妻妾的名分設置了嚴格的等級,要求妾像兒媳婦對公婆一樣恭順服從妻子,同時妻子不能產生妒忌之心,要使妻妾之間的關係和睦。但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妻妾之間很少能夠和睦共處,互相仇視,為了得到丈夫的寵愛而明爭暗鬥的現象經常出現。

由於男子"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婦人年三十而美色衰也矣"",女性憑藉姿色和手段為了討得丈夫的寵愛,因此妻妾之間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了。鄭袖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寵妃,鄭袖美貌聰慧,但善於嫉妒、極有心計。魏王送了一個美女給楚懷王,懷王很寵愛新來的魏女。鄭袖知道懷王的心意,就把衣服首飾和房間傢俱挑好的,都送給了魏女。楚王就覺得鄭袖很懂事,明智自己很喜歡魏女,竟然沒有嫉妒之心,還"愛之甚於王",就相當於孝子侍奉雙親,忠臣侍奉君王的行為。在得到楚王的信任後,鄭袖欺騙魏女見到楚王一定要梧住自己的鼻子才能得到長久的寵幸。在楚王面前又挑撥離間,說"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導致楚王大怒,割掉了魏女的鼻子。後來楚王想要張儀尋找美女,鄭袖送給張儀許多財物,張儀就在楚王面前誇鄭袖是自己"遍行天下,未嘗見如此美者"。

為了達到了專寵的目的,女性會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鞏固自己的地位。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有個叫餘的愛妾,想讓丈夫拋棄自己的正妻,於是毀傷自己的身體在春申君面前挑撥說:"夫人非所以事君也,適君非所以事夫人也。身故不肖,力不足以適二主,其勢不俱適,與其死夫人所者,不若賜死君前。妾以賜死,若復幸於左右,願君必察之,無為人笑。"春申君就相信了愛妾的話,拋棄了正妻。之後,餘還想要自己的兒子取代正妻的兒子甲做繼承人,又向春申君誣告甲對調戲非禮自己,春申君盛怒之下殺了甲。春申君正妻在爭寵中淪落得"以妾餘之詐棄,而子以之死。"的結果。

春秋戰國時期夫婦的家庭衝突如何解決?

這種妻妾之間的矛盾,對家庭其他關係也有很大的影響。後妻想要自己的孩子成為未來的一家之主,也會激化家庭中的衝突。晉獻公的寵妃姬以美色得到了專寵,但她任然不滿足,挑撥晉獻公與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等其他兒子的關係,最終,太子申生被逼自殺,重耳、夷吾逃亡他國,讓自己的兒子奚齊順利被立為太子。更有甚者,因為國君已立太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做繼承人,君主的寵妃竟然"用毒藥賊君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