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妃一席话能敌百万师

庄妃一席话能敌百万师


两军交战主要模式是兵戎相见,最惨的结果是伏尸百万血流成河。但还有另一种模式,更文明符合人性,少杀人或者尽量不杀人。

那就是派出使者和对方谈判,辅之以威逼利诱,分化瓦解,争取对方资源为我所用,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明末的洪承畴遇到的就是后一种模式。

袁崇焕被磔死,磔刑,是明朝刑罚的一种,简单说就是分尸。他的手下祖大寿跑去守锦州。清兵返回后短暂休整。计划先攻锦州次攻宁远。祖大寿也是有名的将领,袁崇焕手下的人,强将手下无弱兵。

但挡不住清兵人多势重,祖大寿渐渐不支,于是向蓟辽总兵洪承畴求援。

崇德六年,洪承畴统兵十三万,马四万匹,增援祖大寿。由蓟州东出发,所带粮草,足支一年。

清太宗亲自率军向松山进发,不多日已到松山。原来松山在锦州城南十八里,西南一座杏山,两峰相对,作为锦州城的犄角,此地一直有明兵驻扎,保护锦州。

太宗率范文程等一班核心人物,上山考察地形规划战略布局。见峰峦起伏,曲折盘旋,遥望杏山的形势,与松山也差不多,只有杏山后面,还有一层隐隐的峰峦。太宗问范文程:“杏山外面的峰峦,叫什么山?”文程答道:“便是塔山。”太宗望了许久,又俯瞰山麓,见远远的有旗帜飘扬,料是明军大营,便下山回帐,令全军摆成长蛇一般,自松山至杏山,接连扎寨,横截大道。明军见清营挡住去路,忙来冲突,被清兵一阵炮箭击退。

当夜太宗与范文程等商议军务,太宗道:“我兵依山据险,立住营寨,尽可无虑,只是彼此相持,旷日持久,如何是好?”文程道“何不前去袭他辎重。”这一番把太宗提醒,便道:“他的粮草,我想定在杏山后面,莫非就在塔山这边。”文程道:“据臣所料,也是如此。”太宗便召多尔衮、阿济格入帐,令带兵半夜去袭明军辎重,并将地图付给,嘱他按图觅路,不得有误。

二人选精干兵士数千名,静悄悄的出营,靠着杏山左侧,盘旋过去。可巧星月双辉,如同白昼,疾走数十里,到了塔山,正交四鼓,昂头四望,并没有什么粮草。

二人便令军士停住山下,只带亲兵数十名,上山探视,见前面复有一冈,冈上林木葱郁,辨不出有无辎重,山冈下有七个营盘扎住,寂静无声。多尔衮对阿济格道:“我看前面七营,定是护着粮草的人马,正好乘他不备,杀将过去。”遂即下山把部兵分作两翼,阿济格率左,多尔衮率右,向明营扑入。

这明营内军士,因有松山大营挡住敌兵,毫不防备,正是鼾声四起的时候,猛被清兵捣入,人不及甲,马不及鞍,霎时间七座营盘,统已溃散,清兵驰至冈上,见有数百车辎重,立即搬运下山,从原路驰回。

至洪承畴闻报,率兵追赶,已是不及,急得洪承畴面如土色,精神频于崩溃。

顺便说说范文程这个人,范文程祖上原为明朝官员,他本人后被努尔哈赤发现获重用。

范文程(1597年-1666年),明末清初人。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

范文程的六世祖名叫范岳,明代初年在湖北云梦县任县丞,洪武年间获罪,于是全家就从江西的乐平县被谪往当时的边陲重镇辽东都司的沈阳卫,范氏自此成为沈阳人。

范文程曾伴随清朝开国四代君主,是清初一代声名卓著的开国宰辅、文臣领袖,被列为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之一。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生员(秀才),时年18岁。

1666年(康熙五年)范文程卒,终年70岁。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几十年后,康熙亲笔书写了“元辅高风”四个字,做为对他的最高的评价,其生平见《清史稿列传第十九》。

该人对清朝的建国有重大贡献,国家体制的建立、制度法规草创大都出自他之手。从努尔哈赤后四代皇帝都对他非常器重。他智谋超群,堪比诸葛亮、张良、大明的刘伯温。

用反间计除袁崇焕、劝降孔有德和耿仲明、还有此次袭击明军的粮草大营,活捉洪承畴都是出自他的建议。这几个建议对大明的打击都是致命的。

洪承畴粮草被劫,退入松山城固守,被清兵围住,洪承畴拼命抵抗最终身边大将要么战死,要么自杀,眼看无望本人正要自杀被攻入的清兵抱住自杀未成,只好当了俘虏。

洪承畴在大明朝军事方面也算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威望较高手下很多人都服他。

清太宗让范文程设法劝降,范文程通宵达旦地劝说,他只是双目紧闭。死活不开口。太宗也无法了。多尔衮和豪格多次建议杀了他算了。

洪承畴最终还是降了,他是被一位美女说动了。

原来洪承畴人本刚正,只是有一桩好色的癖好,这也是人性使然,人性总有最脆弱的地方。

洪承畴被俘后,他的本意就是等死决不投降。

一日进来了一个青年美妇,袅袅婷婷的走近前来,一种异香入鼻。洪承畴不由的抬头一望,但见这美妇真是绝色,髻云高拥,鬟凤低垂,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更有一双纤纤玉手,丰若有余,柔若无骨。洪承畴暗暗惊讶不已。

庄妃一席话能敌百万师


那美妇轻轻的呼出将军二字。承畴也轻轻的应了一声。这一声相应,引出那美妇问长道短,先把那承畴被掳的情形,问了一遍。承畴约略相告。随后美妇又问起承畴家眷,知承畴上有老母,下有妻妾子女,她却佯作凄惶的情状,一双俏眼,双目含泪,洪承畴思家心动,不由的内心酸楚起来。

那美妇索性与他直说道:“我是清朝皇帝的妃子,特怜将军而来。将军今日死,于国无益,于家有害。”第一招,先用儿女情节打动。

洪承畴道:“除死以外,尚有何法?难道真个降清不成?”已经心动。

美妇道:“实告将军,我家皇帝,并不是要明室江山,所以屡次投书,与明议和,怎奈明帝偏听偏信,偏要打仗。今请将军暂时降顺,为我家皇帝主持和议,两下息争,一面请将军作一密书,报知明帝,说是身在满洲,心在本国。现在明朝内乱相寻,闻知将军为国调停,断不至与将军家属为难。那时家也保了,国也报了,将来两国议和,将军在此固可,回国亦可,岂不是两全之计么?”

这段话就是淡化洪承畴的家国情怀,力图去除“投降变节”这一心理障碍,意思是,太宗也是不想打仗本想议和,也不想推翻并取代大明朝,只是想议和。一旦议和成功,息兵罢战,就是一家,你还是功臣,那时随便去留,两边都受欢迎。

这一席话,说得承畴心悦诚服,不由的叹息道:“语非不是,但不知汝家皇帝,肯容我这般举动否?”至此五体投地了。

这美妇便是那太宗最宠爱的庄妃。听太宗说承畴不肯投降,正为此事为难。她竟在太宗前,毛遂自荐作说客,不料她竟劝降成功,立了一个大大的功劳。

天下事隔行不隔理,这个庄妃如果生在现代一定可以成为一个营销专家,谈判中能够准确把握对方的内心动态和需求,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观察问题,从对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切入话题,做营销者宜认真品品这段劝说洪承畴归降的话语。

庄妃一席话能敌百万师


太宗后宫佳丽很多但最爱庄妃,她是永福宫庄妃,生得轻盈娥媚,聪明伶俐,她本是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女儿,姓博尔济吉特氏。自献与清太宗后,列为西宫,生下一子,就是入关定鼎的世祖章皇帝福临。

女性得宠不完全靠美貌,还要靠学识和智慧。

洪承畴投降清朝后。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洪承畴建议清廷“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在招抚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开清第一功”。

这一切离不开庄妃的劝降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