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幾時休?學生受過的欺凌,為什麼不願意告訴家長和老師?

都已經春暖花開,學生漫長的寒假還沒有結束,每天在家對著手機上網課,讓學生們無比懷念學校的課堂生活。寧靜的校園下,也總有黑暗的角落,近些年,網上曝出很多校園暴力事件,大多以中學生為主,看著身穿校服的少年,粗魯地對待自己的同學,不禁想問,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去年,電影《少年的你》刷屏,將校園霸凌事件演繹到了極致,不少網友也紛紛發表評論,曾經遭受過校園欺凌事件。不管是學霸、還是學渣,似乎都遇到過同學的欺凌,有些只是輕微的語言傷害,嚴重的身心都遭到嚴重創傷。

校園暴力幾時休?學生受過的欺凌,為什麼不願意告訴家長和老師?


校園暴力為什麼會頻頻發生?

校園暴力,它會造成哪些影響?這種影響會到什麼樣的程度?

校園暴力,主要是分三個類型,一個是語言暴力,一個就是心理暴力,還有力量暴力。語言暴力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因為語言是最簡單的工具,倚仗語言的氣勢,可以在最初心理上佔上風,通過開始張口罵人,看被欺凌同學的反應,就看你敢不敢還嘴,不敢還嘴的同學就會成為每天被罵的受氣包。那如果敢還嘴,這就引發了下一步的攻擊。

中學時期,是校園暴力事件的高發期,這和青春期的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有關,人類自我概念中,有一項自我判定,自己是強大、還是弱小,所以青少年都願意扮演強大者,而那些內向的孩子往往被視好欺負的孩子。

校園暴力,其實也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它牽扯到家庭問題、社會問題、交友問題,以及環境因素影響,比如電影暴力、網絡暴力等,還有一些心理上的問題,在未成年人自我意識逐漸發展的過程中,校園的暴力行為就會在這個年齡段特別的多。

校園暴力幾時休?學生受過的欺凌,為什麼不願意告訴家長和老師?


哥倫比亞大學曾經有一個實驗研究,他們對七百個案例,做了17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的項目就是讓孩子們看暴力的影片,有些一天看一個小時,有些有一天看兩個小時,還有一天看四個小時。經過17年跟蹤以後發現,看的時間越長,成年以後他的暴力行為就越多。

如果您的孩子也遇到了這種校園暴力問題,作為家長和學校應該怎麼做?

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一個成長型的思維,就是說對孩子來講關於自我,他怎麼認知?關於老師、關於人際關係、關於同學、關於比他強大的同學、敢對他施暴的人,他該怎麼樣對待,這是靠成長型思維去轉變的。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就需要家長自己不能固化,孩子不愛說話,出門見到熟人都不敢打招呼,家長直接替孩子說了,這樣錯誤的示範給孩子過多的保護,從小就讓孩子學得特別軟,家長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突破,自己開口打招呼,讓他學會溝通,而不能替代。現在我們家長太容易替代孩子做事情。

校園暴力幾時休?學生受過的欺凌,為什麼不願意告訴家長和老師?


學校的責任不是管教,而是預防。現在很多學校都配了心理諮詢師,學生可以諮詢心理老師。但是好多有問題的孩子都是在學校不諮詢,而是到社會上找心理諮詢室,其中的原因,就是孩子的隱私得不到保障,心理老師成了告密者,他們會把學生的事情告訴班主任,甚至告訴校領導,學校出於息事寧人的態度,往往對學生都是一種從上而下的說教,往往會激起學生更深的逆反心理。

對於一些欺負人成癮的學生,學校要做的不是管教,而是更多的去跟他採取單獨的交流溝通,這樣的學生往往性格上有缺陷,不是說一次兩次就管用的,老師要跟他建立一個長效的機制,而不能想著一次性的、甚至是居高臨下型強制學生改正,那樣反而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