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黃馬褂"爛大街" ?皇帝為何都喜歡賞人黃馬褂?

清朝為背景的影視劇中,黃馬褂成為皇帝的象徵,見到它的人們都得像聖上親臨一般倒地叩首,口尊"吾皇萬歲"。黃馬褂就是身份的象徵,就代表著皇帝賜予的特權,代表著高人一等。

清朝黃馬褂

清朝中後期,原本比較稀少的黃馬褂從少數功臣、貴族的所有物變得常見了起來。那麼,為什麼具有特殊意義,象徵皇族高貴身份的黃馬褂會變得爛大街呢?

清朝黃馬褂

馬褂是滿族人發明,有個滿族名字叫做"鄂多赫",

清朝黃馬褂

史學家愛新覺羅·昭槤在《嘯亭續錄·黃馬褂定製》中的記載:"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

清朝黃馬褂


清朝黃馬褂

清朝晚期,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各種戰事接連不斷,為了嘉獎維護清政府的功臣,朝廷便將大量黃馬褂賞賜了出去,這也是晚清黃馬褂"氾濫"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黃馬褂

其實,之所以黃馬褂會"爛大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清朝末年原本的封建等級制度遭到衝擊,僅僅一件衣服已經沒有當年那樣令被賞賜者感激涕零了。

清朝黃馬褂

清朝晚期黃馬褂所代表的皇權威望減弱,它自身也就受到影響,不再像曾經那樣高不可攀,這是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