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一个被称为“好五色衣”的民族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分布很广的山地民族。由于居住地服饰和起源等方面的不同,瑶族的族系分支众多,风俗文化等也不尽相同。瑶族妇女精于刺绣,服装多采多姿。

瑶族,一个被称为“好五色衣”的民族


人口分布

瑶族人口约263.7万,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其中广西最多,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7%,主要是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富川和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境内。居住在湖南省的瑶族占全国瑶族人口的15.7%,云南约占10.3%,广东占6.1%左右,贵州约占1.5%,另外还有极少数居住在江西的西南角。大分散,小聚居和主要住在山区是瑶族的分布特点。由于来源、居住、生产方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瑶族有着众多不同的称谓:盘古瑶、过山瑶、茶山瑶、平地瑶、背篓瑶、白裤瑶、蓝靛瑶、红头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东山瑶、排瑶和平板瑶等。

瑶族,一个被称为“好五色衣”的民族


族源历史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虽然各地瑶族族源传说不一,但瑶族人普遍相信盘古王是他们的始祖。而据历史考证,他们的先人是秦汉时期被称作“长沙武陵蛮”的一部分,《隋书》中的“莫徭”指的就是瑶族的先民。追溯瑶族的原始居住地,除长沙和武陵之外,还分布于庐江、九江和湖南、湖北和河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古代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的一个民族。

瑶族,一个被称为“好五色衣”的民族


语言文字和文化艺术

瑶族的语言比较复杂。将近有一半人说的话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有大约2/5的人说话接近苗话,少数人说话接近壮侗语族中的侗语,还有一些人只讲汉语。

瑶族,一个被称为“好五色衣”的民族


服饰装束

瑶族的服装非常独特。早在《后汉书》中就有瑶族祖先“好五色衣服”的记载,以后一些书籍说瑶族人“椎发跣足,衣斑斓布”,到近代,瑶族服饰依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风格。瑶族一般穿黑色和深蓝色衣服,衣料多为自织白布,用蓝靛浸染。瑶族男子服装变化不大。有些地方的男子蓄发盘髻,用红布或黑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垮白布坎肩,坎肩左右各有一个口袋,下身穿宽大裤角的长裤。桂黔地区的白裤瑶男子穿平膝绣边白裤。瑶族男子喜欢佩戴腰刀、银牌和烟具等日用杂物。狩猎的年轻人常以鸟爪、兽角和鱼骨等作为装饰品。

瑶族,一个被称为“好五色衣”的民族


生活习俗

瑶族以大米为主食,也吃玉米、木薯、芋头和马蹄等。蔬菜主要是南瓜和黄豆。部分瑶族有忌吃狗肉的习惯。“打油茶”和“鸟酢”是瑶族的风味食品。“打油茶”盛行于桂北地区的瑶乡。瑶族人用油炒泡开的茶叶,将它煮成浓汤,再加生姜、辣椒和食盐调味,然后用来冲泡炒米花及炒黄豆等物,具有特殊风味。广西大瑶山的瑶民腌制的“鸟酢”则是另一种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有时,他们也用同样的方法腌制牛、羊及兽肉等,作为招待贵客的上品。瑶族男人喜爱喝酒,几乎每家都用糯米自酿白酒,而年轻妇女除节日之外一般不喝酒。

瑶族,一个被称为“好五色衣”的民族


节庆活动

瑶族节日很多,大节有达努节、灶王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目莲节和耍望节等,小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

瑶族,一个被称为“好五色衣”的民族


节庆活动

达努节

又称瑶年或二九节,于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举行,是瑶族民间最盛大的节日。“达努”是瑶语,意为“不要忘记”,这个传统节日是为纪念瑶族的始祖母“密洛陀”的生日而举行的。节日前夕,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杀猪宰鸭、酿米酒、做精米和和。节日时,男女老少穿上民族服装,带着食品,到事先预定的地点参加活动。一般为数百人,有的上万人,十分热闹。节日的活动多种多样,唱山歌、跳舞和吹喷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跳铜鼓舞和放冲天炮。

瑶族,一个被称为“好五色衣”的民族


干巴节

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节日这天,妇女在家杀鸡宰鸭,制作各色糯米饭,准备丰盛的食物。成年男子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捕鱼。猎得的野兽和捕到的鱼,按户数和参与人数进行分配。每家会将得到的野味留下部分挂在火塘上烤成干巴,用来招待最亲的人和贵客。

瑶族,一个被称为“好五色衣”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