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帝英年早逝的啟示:身體被掏空了,不死才怪

學習歷史可以知古今,明得失,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對於當今的人們來說都是經驗或教訓。借鑑古人優良的作風,可以讓自己變的完善,避開古人經歷的教訓,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本文要說的歷史人物是清朝的咸豐皇帝,這是一位命運比較悲慘的皇帝。咸豐帝二十歲登基繼位,二十歲對一個人來說是朝氣蓬勃的年紀。然而奕詝卻在登基後十一年,正處盛年之際早早離世,這其中是有諸多因素的。

咸豐帝英年早逝的啟示:身體被掏空了,不死才怪

咸豐帝的“幸”與“不幸”

在道光帝的皇子中,奕詝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才能都不是最突出的,甚至還略顯弱勢。奕詝兒時因得過天花而在臉上留下印痕,童年時又因墜馬而落下腿疾。坊間甚至傳聞奕詝是早產兒,這點現雖無法考證,但奕詝身體素質不好卻是不爭的事實。

相比來說,奕詝的異母弟奕訢(後來的恭親王)的綜合素質遠在奕詝之上。奕訢不僅聰明好學,而且身體素質很好,略通武術,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皇子。道光帝對奕訢頗為鍾愛,曾以白虹寶刀相賜。

平心而論,單從個人的綜合素質來說,奕訢比奕詝更適合當皇帝。但是我們都知道道光帝最終還是立奕詝為皇太子,這是奕詝的幸運。奕詝雖是以“長且賢”被立為太子的,但實際上也有因為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深受道光帝寵愛的因素在裡面。此外,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在爭儲一事上也是功不可沒。

咸豐帝的不幸也是顯而易見的。清朝從道光帝時期就已經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也從封建社會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這是過去兩三千年都未有過的變局。奕詝從道光帝手上接過的正是這樣一個充滿巨大挑戰的皇位。而後來的事實證明,咸豐帝不僅沒能扭轉乾坤,還把自己弄的英年早逝,不可謂不悲慘。

咸豐帝英年早逝的啟示:身體被掏空了,不死才怪

勤於政事,難挽頹勢

咸豐帝即位後勤於政事,每日親書和批閱的硃批、奏摺數量繁多。而對於乾隆晚期以來的諸多弊端,奕詝也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奕詝即位不久就清洗軍機處、罷免前朝庸臣、任用改革派幹吏,為改革弊端做鋪墊。雖然此時的奕詝意氣風發,很想幹出一番作為,但國內的暴亂和境外的侵略,還是讓他飽嘗了各種失意。

奕詝登基不久,國內就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此後兩年時間裡,太平軍佔領了南方的不少重鎮。太平軍後雖被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剿滅,但經歷數年戰亂的清王朝此時的境況更加艱危。

更為嚴重的是,英、法、美等國趁清朝國內爆發太平天國起義時,再次對清朝打起了小算盤。數年間,清朝和這些國家經歷了戰爭和談判,但終究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終於在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咸豐帝以秋獮為由北逃承德避暑山莊。隨之而來的是圓明園的被燒以及《中英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

咸豐帝英年早逝的啟示:身體被掏空了,不死才怪

抽喝玩樂“助力”咸豐帝昇天

作為一心想勵精圖治、挽回國家頹勢的皇帝,奕詝在得知這些情況後的心情可想而知。此時的奕詝雖然身在承德,但心裡還是時刻在意京師的動靜。為了緩解巨大的心理壓力,奕詝用上了一些比較極端的發洩方式,這其中包括吸鴉片和縱情酒色。

奕詝吸食鴉片並不是從逃往承德後才開始的,實際上在登基不久後奕詝就違背祖訓,開始抽鴉片。而在承德期間,因為心裡壓力大,奕詝常常以鴉片麻痺自己。吸食鴉片對人體的損害不言而喻,尤其是對羸弱的奕詝來說,更是致命的。

沉迷酒色是奕詝的兩大惡習。奕詝好酒,而且經常一喝到醉,醉後便失態耍酒瘋,據說還常常酒後懲罰他人。貪戀美色其實是很多皇帝的共性,但對於天生體弱的奕詝來說,美色無疑是“致命的毒藥”。甚至有野史資料記載,奕詝為了縱慾,還在宮中常備壯陽物。

咸豐帝英年早逝的啟示:身體被掏空了,不死才怪

此外,奕詝也熱衷於看戲。為了看戲,奕詝特意將戲班從北京挪到承德,無論寒暑,幾乎每天都要看上一段。有時候甚至會因為戲子唱錯個別字而訓誡戲子,這應該也是心裡壓抑的一種發洩。

吸食鴉片外加縱情聲色和美酒,這對於一個正常體質的人來說都難以耗得起,何況是天生體弱的咸豐帝。也難怪有人會說,以咸豐帝這樣掏空身體的玩法,能活過三十歲已經算難得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