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中的竇娥之死是真的嗎?藝術視角中的《竇娥冤》

千古奇冤中的竇娥之死是真的嗎?藝術視角中的《竇娥冤》

注:本文章選擇又本人參編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系列教材》之《音樂鑑賞》篇。

雜劇簡介:唐代雜劇與散樂同實異名。北宋時已很流行,宋雜劇表演結構由豔段、正雜劇、散段三部分組成;角色有付淨、付末、孤、旦等;金代雜劇也稱“院本”;元代達到了高度成熟。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表演藝術,既是各種伎藝的統稱,又作為一種戲曲藝術形式,是以唱曲為主的一種戲曲。雜劇在劇本表演、音樂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結構一般是一本四折,可加入楔子;元雜劇表演由曲、賓白、科組成,是一種以唱曲為主的一種戲劇,音樂稱“北曲”,每折用一個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稱為一個套數;旋律用七聲音階,風格豪放剛健;伴奏樂器有:鼓笛、鑼、拍板等。

作者簡介:關漢卿(約1220- 1300)號已齋,達都(北京)人。本來是醫生,但他傾心於戲劇,一生寫了六十餘部雜劇,十餘套歌曲,五十餘首小令(單樂章歌曲)。現在尚能見到的還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蝴蝶夢》、《單刀會》等十五部著名作品。由於他長期生活於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中間,瞭解人民的疾苦,他長於歌舞,精通音樂,多才多藝,有傑出的創造才能,被人稱為“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析律志》)。他敢於對抗朝廷“亂制詞曲為諷議者”要流放、殺頭的禁令,在自己的作品中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政治腐敗、官吏昏庸、流氓橫行,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社會現狀。

千古奇冤中的竇娥之死是真的嗎?藝術視角中的《竇娥冤》

作品簡介:《竇娥冤》亦名《六月雪》,出自關漢卿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是關漢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戲劇史上傑出的悲劇之一。它的故事淵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關漢卿在《竇娥冤》中塑造了一個善良而又堅強性格的婦女,她受盡冤屈,但愛憎分明,又不屈於惡勢力,直到被押赴刑場,她還肝腸欲裂地愴呼要求老天改變自然規律以證明自己的無辜冤屈。“浮雲為我暗,悲風為我旋”,“直待飛雪六月,亢旱三年啊,那其間,才把你這個屈死的竇娥顯”。結局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竇娥感動了上天,果然六月飄雪,天下大旱。這是一部富有思想性和戰鬥性的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通過竇娥冤的悲慘遭遇和不幸,揭露了黑暗的社會現實,成功地塑造了我國古代婦女至死不渝的形象。1838年,法國出版了法譯本,以後又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受到各國人民的讚賞。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但他比莎士比亞(1564-1616)要早三百年。作品要比他多將近一倍。

千古奇冤中的竇娥之死是真的嗎?藝術視角中的《竇娥冤》

樂曲簡介:《竇娥冤》全劇四折一楔子,每折由一個同宮調的若干個曲碑連綴的套曲組成。其主要內容:(楔子)竇娥七歲時,父親因高利貸無法償還,又因進京考試缺少盤纏,把她賣給蔡家為童養媳。(第一折)不料丈夫早死,竇娥年輕守寡。她和蔡婆婆相依為命,過著日子。賽盧醫借了蔡婆婆的錢,在蔡婆婆去向他索討的時候,欲動手勒死蔡婆婆。張驢兒和他的父親剛好路過救了她。張氏父子藉此機會住在蔡家,硬要娶她婆媳倆。竇娥不依。(第二折)張驢兒想藥死蔡婆婆,再脅迫竇娥,不料竟藥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反咬一口,說竇娥藥死了他的父親,將她扭到公堂。昏官嚴刑拷打,判她死罪。(第三折)公人押竇娥上法場。竇娥的反抗性格急劇地表現出來。她不甘心向命運低頭,她指著天和地大聲指斥。但她終於含冤屈死。行刑之時,六月下雪。(第四折)竇娥死後,大地三年不雨,為她的冤情作見證。她的鬼魂誓欲報仇,找到了她父親竇建章,平反了冤獄,懲治了仇人。

譜例三:《一半兒》

千古奇冤中的竇娥之死是真的嗎?藝術視角中的《竇娥冤》

“一半兒”唱段是《竇娥冤》第一折蔡婆婆被張驢兒父子所逼答允婆媳嫁與張驢兒父子,回到家中,見媳婦時自慚而哭,竇娥問婆婆何事而悲傷時所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