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人际关系中的隐形攻击


弱者的武器 | 解锁人际关系中的隐形攻击

橙全心理

04.02 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那些来自星星的孩子,拥有较为严重的社交、沟通和行为问题,“具有暴力倾向”已经成为了自闭症孩子的一个标签,哪怕有时候所谓的“攻击”行为明明是和正常人相同的反应。

罗洛.梅这样描述愤怒:“我们所听说的关于愤怒最多的说法是:愤怒会蒙蔽我们的视线,使我们相互之间产生误解,而且通常会使一种理性、清晰的生活观所必须的冷静受到干扰。人们指出,愤怒会剥夺人的自由。

以上所说,句句属实,但这种说法却忽视了愤怒的建设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把愤怒与不满相混淆——不满是一种被压抑的愤怒,不断在我们内部侵蚀着我们。

我们在不满中存储着弹药,以便向我们的同伴“进行报复”,但我们却从未直接以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交流。

正如尼采明确指出的:把愤怒转换为不满是一种中产阶级的疾病。它侵蚀着我们作为人类存在的发展状况。

“同时,我们把愤怒与怒气相混淆:一般来说,怒气是被压抑的愤怒的爆发;"

“和狂怒相混淆:狂怒可能是一种病态的愤怒;"

“和使性子相混淆:使性子是一种孩子气的不满;"

“和敌意相混淆:它是被吸收到我们的人格中去的愤怒,直到它侵染了我们的每一次行动。"

“这里的愤怒与以上所有词的所指都不同。相反,愤怒应该是一种把自我的不同方面都聚集在一起的愤怒,它把自我整合起来,使整个自我活灵活现地存在,使我们充满生机,使我们视觉敏锐,激励我们更加清晰地思考。这种愤怒是一种自尊和自我价值的体验。它因为能够促使我们摆脱不必要的负担而成全了我们的自由。”

以下这篇文章正是被压抑的愤怒所导致的“被动攻击”。需要补充的是,表达愤怒的方式不必非是是哭泣、喊叫、夺门而出(这只是万不得已时的对策),表达愤怒最好的方式是找出对方的思维习惯,以他能够理解的方式、话语,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我们面临的情况时常是:禁闭在自己的思维方式内,对对方的抗议充耳不闻。最普遍的感受是:我们都在大声呼喊,耳朵却总是选择性失聪。这时,是否能理智而慎重地考虑对方的观点就成了关系发展的关键环节。

很多人际关系是失衡的,一方明显处于强势,一方明显处于弱势。并且,强势的一方攻击性很强,同时又不允许弱势的一方表达他的感受。

然而,任何人一旦被攻击,一定会感到愤怒,并想还击。一个关系不管多么失衡,这一点也不例外。但在严重失衡的关系中,弱势一方不敢表达愤怒,更不敢还击,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甚至还会发生严重的分裂,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愤怒。

但是,愤怒一旦产生,就一定会寻找宣泄的出口的。弱势一方根本不能直接表达愤怒,那么,他们绝对不敢违背强势一方的要求,绝对不敢挑战强势一方的意志,在强势方的强大攻击下,他们唯唯诺诺,乖得不得了。

然而,他们会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况。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做砸了;很容易兑现的承诺,他们却不守信……总之,他们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令强势一方暴跳如雷。

当暴跳如雷时,强势一方看上去仿佛是遭到了严重侵犯似的。

这,也正是弱势一方的还击,也是弱势一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他们没有表达出强有力的愤怒,甚至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但他们通过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的方式最终达到效果,却和直接用愤怒攻击强势方没什么两样。

这种心理机制,叫做被动攻击,常被比喻为“隐形攻击”。

隐形攻击常出没的地方,是家庭。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以及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最容易失去平衡,而父母也最容易一方面以爱的名义攻击孩子,同时又绝对限制孩子的还击。

然而,不管攻击时借用的名义多么伟大,被攻击的孩子都有愤怒产生,他们都得找到宣泄愤怒和还击的方式。

01被动攻击是弱者的武器

其实,不管关系多么亲近、多么特殊,当你对另一个人表现出相当强烈的攻击性时,对方在第一时间产生的一样是愤怒。

许多人长大后认同了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为父母辩护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

然而,假若你请他们做一个简单的工作——描述一次一个被暴打的经历,他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心中仍存着强烈的愤怒。

从这一点而言,民主的家庭营造的氛围,就远好于专制的家庭。并非说,民主的家庭没有攻击与被攻击。

其实,任何家庭都和社会一样,家庭成员很容易会侵犯彼此的空间,而愤怒也由此产生,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攻击与被攻击,而在于攻击产生以后。

在民主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均衡的,没有明显的强势方,也没有明显的弱势方。这样一来,愤怒一旦产生,他们就可以进行表达,并且,因为他们可以进行很好的沟通,这种表达轻易不会发展到摧毁性的地步。由此,因为心中没有郁积愤怒,这样的家庭也就不会有多少“隐形攻击”。

家庭中如此,社会中也如此。所以,一个民主氛围重的公司,人们相对比较积极主动。相反,一个专制的公司,人们势必会发展出许多被动攻击的方式,于是大家经常会犯一些莫名其妙的低级错误,譬如懒散、遗忘、拖沓与失约……这些所谓的马虎大意其实常常就是被动攻击。

尽管专制的父母、配偶或老板常压制对方表达情绪。然而,他们自己常会被激怒,因为他们发现,“无能”的孩子、配偶或下属常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这些错误让他们暴跳如雷。

其实,这正是对方潜意识深处的渴望,“我不能直接攻击你,但我有办法令你恼怒,这和直接攻击你也没什么两样。”甚至,被动攻击造成的伤害反而更大。

被动攻击非常普遍,并不是只有严重失衡的关系才会产生被动攻击,实际上一般失衡的关系一样也会如此。在一般的亲密关系中,被动攻击也是常见的调节机制。

瑞士女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在她的著作《怒气与攻击》中描绘说:

(关系的)一方占有优势而另一方处于劣势,优势的一方对劣势的一方心存顾忌,从而不得不作出某种程度的妥协,而劣势的一方对优势的一方则感到某种畏惧,必须表现出反抗才能使对方作出让步……

(双方)进而形成一种脆弱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双方便会发生冲突。此时,若强势的一方采取攻击行动,弱势一方大多会以被动攻击,如沉默不语、躲避、哭泣、离家出走等等,来进行自卫。这时,强势的一方将感到自己被忽视、被冷落、被蔑视而生气。与此同时,他也会为自己的攻击行动所带来的后果感到懊悔,从而采取某种弥补措施,并作出让步,使双方达成一定程度的妥协。

因此,在配偶关系中,被动攻击有时会起到调节机制的作用。

被动攻击范例:

1)你和某个人在一起,他不断地打哈欠。你问他,是否累了或病了。他回答说不是,他很好。这时,你再看到他打哈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和我在一起,你觉得是这么乏味和无聊吗?”于是,你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可是,对方看上去会很真诚地对你说,他喜欢和你在一起。然而,他还是不断打哈欠。他哪个信息是真诚的?你无从判定,也无法还击。继续和他在一起,你不情愿,但离开他,好想你又有内疚感。

2)你的同事很健忘,他总是耽误重要的事情。你请他起草一份重要的文件,他向你保证没问题。然而,第二天你向他索要文件时,他却说:“实在对不起,我把这件事完全忘了!我现在马上去办。”他看上去是真诚的,他现在满怀歉意地去补办,但是,你的事情还是被耽搁了。重要的是,他一再这样做。

3)一个14岁的女孩,有一个小她6岁的弟弟。自从弟弟出生后,父母原本对她的爱几乎全部转移到弟弟身上了,对她非常忽略。她渴望父母的爱,但她不敢表达,因为父母对她很不耐烦。因此,她心中很不高兴,但她不敢表达对父母的怨气,因为她担心一旦表达了,可能连目前的爱都得不到了。于是,她争着做家务,争着照顾她无比嫉妒的弟弟。然而,她总是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洗衣服时,她不是把各色衣服混到一起令它们相互染色,就是忘了晾衣服。做饭时,常把饭菜烧糊,还很容易摔碎碗碟。照顾弟弟时,她刻意对弟弟好,弟弟就是不愿意和她在一起。总之,她非常尽力地去做各种事情,但好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其实,她的这一切“无心之失”都可能是被动攻击。

延伸阅读:《穿越人际的迷雾 | 十八个经典的职场心理学效应》

02愤怒是调节关系远近的重要武器

被攻击,会愤怒。作为一种基本情绪,愤怒是调节关系远近的重要武器,并且,有了愤怒,一定会想办法表达。

意识不想,潜意识也会做这个工作。

不攻击别人,就会攻击自己。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写道: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

因为,看似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其实也在用他的独特方式来回击你,而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

正如《为什么爱攻击别人的都是“老好人”?》一文曾引用《隐形攻击》中的话:关系中弱势的一方通过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报复等非直接方式,向强势一方表达因地位不平等而累积的愤怒。

一些人看似从不愤怒,永远和善,但你和他在一起却非常不舒服,脾气变得很糟糕,这是因为,这些貌似永远不生气的人实际上频频以被动攻击的方式攻击你。

并且,因为被动攻击如此隐蔽,你好像没有资格实施回击。如果回击的话,也像是一拳打在棉花套上,不能发力。

此外,你还很容易内疚。毕竟,被动攻击者看上去是很无辜的。

不过,我们不能轻易责怪被动攻击者,因为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几乎必然是他的愤怒被一些重要人物给严重压制了。譬如,孩子愤怒的资格被父母剥夺了,妻子愤怒的权力被丈夫给劫掠了。他们在这些重要的关系中形成了被动攻击这种消极的自我保护方式,然后将它带到了生活中各个地方。

但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省一下,我是不是喜欢使用被动攻击。正如维雷娜•卡斯特在《怒气与攻击》中所建议: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一问自己:你是否通过语言、态度、姿势等等伤害过别人,在这样做时装作若无其事甚至和颜悦色?

如果你经常这样做而自己并未意识到,那么,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看看你的自我定位是否出现了偏差,你同别人的关系有哪些不正常。

延伸阅读:《情绪垃圾分类图鉴》

03十句话提示对方隐藏敌意被动攻击

有人是否总让你的情感高低起伏,像坐过山车?有人是否昨天对你热情如火,今天又冷冷淡淡?想和家人朋友谈谈心,他们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美国莫雷维安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塞恩·惠特森认为,如果你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有一个yes,那么很有可能你被人实施了被动攻击,或者你自己也有被动攻击的倾向。

所谓被动攻击,指的是故意掩饰自己来婉转表达愤怒的方式,包括对目标对象实施的一系列行为,使对方觉察不到自己的愤怒。

以下10句话是被动攻击的典型表现,可以帮你对隐藏的敌意进行早期预警。

1)“我现在很冷静!”

被动攻击者不会坦白地表现敌对的情绪,而是否认愤怒的感觉——他一边坚持自己“很冷静”,一边却怒火中烧。

2) “好吧。”“随便。”

满心不悦地退出争辩,是被动攻击的基本策略。人们相信,直接地表达愤怒是不好的,所以用这两句话间接表达不快,同时切断和你的直接情感交流。

3) “快了!快了!”

口头上答应,却迟迟未见行动。例如,你叫孩子打扫自己的房间,他答应得很爽:“好的,马上!”但却不见动静,很可能他在以被动攻击的策略来应付你。

4) “我不知道你现在就要啊。”

一般人拖延的只是不喜欢的任务,而被动攻击者是拖延大师,用拖延来折磨别人,或者摆脱苦差事,而不会直接拒绝。

5) “你样样事情都要求十全十美。”

除了拖延,更复杂的被动攻击策略是按时完成任务,但完成的质量却不是你所希望的。例如,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很马虎,老公给不喜欢牛排的老婆做一顿美味的牛排,员工在一个重要的项目上严重超支……这些情况下,你去批评他,他不但为自己辩护,还反过来指责你不懂变通,或者过分追求完美。

6) “我以为你知道啊!”

被动攻击的最高境界是特意“疏忽”。为了表达愤怒,他故意不告诉你一些事情,让你很不好过。你质问他为什么,他就推说疏忽来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而背后却在幸灾乐祸。

7) “放心吧,很荣幸为您服务。”

在客服部门,经常能够见到貌似很关心你的工作人员,或者在客服电话中听到超级有礼貌的声音,向你保证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表面上,客服代表的态度是合作的,但要留意笑容后面的怨气——一转脸,他就把你的申请扔进废纸篓,或者在你的申请表上重重地盖上“不予受理”。

8) “以你的能力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被动攻击以这种绵里藏针的恭维给你最深的羞辱。类似的还有“不用怕,即使到你这个岁数还可以箍牙嘛”、“其实有很多男人喜欢肥妹的”,你听了这种“安慰”,心里是什么滋味?

9) “我只是开玩笑啦。”

挖苦是公开表达敌意的常用手段,但过后又要拐弯抹角显得很得体。如果你不高兴了,被动攻击者就会装出一副可怜相:“一个玩笑而已,你不会吧?”

10) “不会吧,你这就生气啦?”

被动攻击者很善于在打击完别人之后,看着对方暴跳如雷的样子,自己还能保持镇定,或者伪装成惊奇的样子。实际上,他正在乐呵呵地看着你情绪失控,反过来还说你“反应过激”。

生活、工作、职场、情场,处处都隐藏着看不见的攻击,无法言说的“潜规则",橙全学院特推出专题系列课KY大咖讲师团 带你揭秘职场、情场「潜规则」,特邀来自哈佛大学、美国职业生涯发展协会、那洛巴大学的金牌导师,带你揭秘职场、情场「潜规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