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幾個“怎麼辦”

01

孩子早上醒來精神狀態不好怎麼辦?

讓孩子快樂地開始每一天。孩子剛剛醒來的一分鐘是孩子一天心情好壞的關鍵時期,許多家長反映,孩子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哭,孩子一哭我就失去耐心,不是打孩子就是罵孩子,結果這種壞毛病越來越嚴重。不如這麼做:在該起床或者孩子剛剛醒來翻身的時候,爸爸或媽媽走到孩子身邊,輕輕地把孩子喚醒或者撫摩孩子,在孩子剛剛睜開眼睛時,用手輕輕地咯吱孩子;跟孩子談一個有趣的話題,比如:爸爸猜你昨天晚上做夢了,或者說昨天晚上爸爸夢到你了等等。總之,要想方設法讓孩子興奮起來。

家庭教育的幾個“怎麼辦”

02

孩子摔倒怎麼辦?

這是教會孩子勇敢的關鍵時刻。孩子在剛剛學走路時,是培養孩子勇敢精神的關鍵時期。許多成功家長的做法是,在孩子剛剛學會走路後,孩子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並且對孩子摔倒不要大驚小怪,如果你大聲驚呼,就會把孩子嚇哭。不如這麼做:笑著告訴孩子:你真棒,自己爬起來吧。雖然孩子弄不明白你真棒是什麼意思,但是從你的神情孩子可以明白這是對他的肯定,看到你的笑,他就會勇敢的爬起來。

03

孩子第一次罵人怎麼辦?

教會孩子懂禮貌。我們家姊妹五個都不會罵人,即便是口頭語,在不是特別著急的情況下也是根本不會說。這一點得意於我們的父母,因為,從小我們兄弟四個和一個姐姐,無論是誰說了髒話都會得到母親嚴厲的訓斥。我們現在的許多家長,自己就不注意這一點,那麼如何去管自己的孩子呢?更有甚者拿著剛會說話的孩子罵人當樂趣。孩子是不會辨別是非的,他會錯誤的認為家長的笑容是對他行為的獎勵,因此,時間長了他就會不自覺的把髒話隨便拋出。這時候家長應該做的是,告訴孩子這是髒話以後不準再說,否則人們都不喜歡你,不和你做朋友。

家庭教育的幾個“怎麼辦”

04

孩子剛入學,家長怎麼辦?

重在培養孩子的自覺行為。對於剛剛入學的學生,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到學校應該怎麼做,上課怎麼做,老師佈置了作業怎麼做,老師講課時怎麼做,和小朋友玩耍怎麼做。這就要講究一點策略,而不是簡單地說教,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勤奮學習方面的故事,講的時候家長要面帶欣賞的笑容,讓孩子感覺到好好學習是一件光榮的事情。然後,告訴孩子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做的,他上課時非常認真地聽老師講課,老師佈置了作業按時、認真完成,完不成作業什麼事情也不做。這種情況下還應該注意,家長要做到“說到做到”。一旦你承諾了:完成作業剩下的時間都是你自己的。只要孩子及時完成了作業,千萬不要再讓孩子做其他附加的任務,否則,孩子在下次做作業時就會產生拖延的心理,磨洋工的孩子都是從這種想法開始的。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反正完成作業後我還得做其他的,不如晚完成點,就可以少做點了。

家庭教育的幾個“怎麼辦”

05

孩子作業多的時候怎麼辦?

家長要謹慎處理對待老師的態度。碰到過不少這樣的家長,看到孩子家庭作業多點就心疼的不得了,當著孩子的面就對老師妄加指責。更有甚者,乾脆替孩子完成作業。那麼,你想沒想過這樣一來會給孩子造成多麼嚴重的影響,一個是在他的心目中老師的形象遭到了破壞;另一方面他會覺得,學習不應該是一種辛苦的事情,所以以後他就會想著法子為自己“減負”。慢慢地做作業就成了一種負擔。不如這麼做:鼓勵孩子自己做完,不斷地給孩子“打氣”,陪著孩子完成作業。哪怕是真的心疼孩子也不會當著孩子的面給孩子找不做作業的理由,更不會對老師妄加指責。

06

孩子成績不佳怎麼辦?

注重能力、習慣培養。成功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學習習慣好,能夠自動完成學習任務,甚至超額完成任務。你只要注重孩子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那就是為孩子插上了成功的翅膀。試想,一個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的孩子成績會差的了嗎?孩子成績不是十分理想,家長不要責怪孩子,而應該從教育思路上,從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同時還應注意:孩子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漸進過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家庭教育的幾個“怎麼辦”

07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控制孩子吃零食。經常看到家長追著孩子讓孩子吃飯;經常聽到許多家長抱怨,我的孩子真累心,吃飯的時候,經常是吃一點就算,什麼樣的飯也不好好吃。據我多年的觀察和研究發現,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不過三個:

  • 零食造成的,過多的零食導致孩子吃飯時沒了胃口;
  • 家長誤導,就是在孩子偶爾不願意吃東西時,家長不注意,說了誤導孩子不好好吃飯的話。比如說,這孩子不愛吃什麼,幾次之後,孩子就會自然地排斥那種東西;
  • 吃飯的氛圍,如果家長在吃飯時經常說,某種東西不好吃,或者說某個菜做的不好,那麼孩子也會對飯產生反感,認為那種東西不好吃。
家庭教育的幾個“怎麼辦”

解決這些的方法是創造一個良好的吃飯氛圍,讓孩子感到吃飯是一件快樂的事。家長絕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褒貶飯菜的好壞,即便是飯真的不好吃也最好不要說。

08

孩子第一次撒謊怎麼辦?

不要馬上揭穿,講究策略。撒謊的孩子往往是因為第一次撒謊時嚐到了甜頭,而後來家長沒在意,經過幾次之後便很難改變。他們每次撒謊都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有的是為了不做作業,有的是做了錯事害怕受到懲罰,有的是為了取悅於人,有的是為了得到某種東西等。遇到這種事情不如這麼做:不要馬上揭穿孩子,而是換一種策略,讓孩子知道撒謊是不對的。如果,在孩子第一次犯錯誤時受到嚴懲,那麼他在第二次犯錯誤時就會更加隱蔽,想盡一切辦法不讓你知道。所以,遇到孩子撒謊時一定要冷靜,既讓孩子明白錯誤應該承擔責任,也要讓孩子以後犯了錯誤敢於承認錯誤。

www.tangdouv.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