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石油價格。


簡單的說,石油市場創造出來了一個可循環的全球軍事供養和霸權體系。

比如中國等每年進口石油花出去的數千億美元,有很大一部分,很快就通過中東等諸多產油國購買軍火,進入了美國軍事系統,而越購買美國的軍火,就越依賴美國的保護,越依賴美國的保護就越需要購買美國的軍火。

打破這個循環,應該成為中國整個石油戰略的終極目標,因為這個循環並不簡單的是資金的流向,而是一整套並不公平的地緣政治規則。

中國石油進口最直接的風險是什麼?

2013年中國原油進口量是2.8億噸,花了多少錢呢,花了2200億美元。然後到了2016年,中國進口了3.8億噸的原油,比2013年整整增加了1億噸,但花了多少錢呢,只花了1165億美元,只有2013年的二分之一。

再比如,去年中國進口原油達到創紀錄的5.06億噸,花了2390億美元,而前年,也就是2018年,中國進口原油4.6億噸,比去年少接近0.5億噸,但前年卻花了240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去年比前年多進口了10%的原油,但花出去的錢卻沒有增加。

我不知道大家能從這些數據裡面看出什麼端倪,反正我是看出了很多非常值得擔憂的事情。大家可以看看第一個對比,相比2016年,2013年中國少購買了1億噸的石油,卻多付出了接近1100億美元的成本。

大家知道1100億美元意味著什麼嗎?這差不多是中國一年進口糧食的總額,如果再把少購買的1億噸原油價值算進來,相當於中國在2013年裡,相比2016年多付出去的石油進口額,可以滿足中國接近兩年的糧食進。還可以這樣說,這個資金量,超過中國整個一年的國防開支(2019年中國國防開支1776億美元)。

另外,大家知道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創造的總利潤是多少嗎,是1.71萬億元,也就是2400億美元。也就是說,因油價波動帶來的支出增加,甚至可以抵消民營企業所有的利潤。

當然,這裡面中國的原油進口企業,也是做了“套期保值”的,也就是說,這種風險可以轉嫁出去,但我並沒有看到具體的數字,而就算轉嫁出去了,那也只是針對企業風險,更多的成本依然需要廣大的消費者承擔。

我舉這些例子的目的,是要讓大家知道,原油市場的價格博弈,是十分兇險的,是實實在在的巨大利益,這裡面的博弈者,都是以傾國之力來下注的(比如最近愈演愈烈的油價大戰)。

面對中國沒有定價權的全球原油市場,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本身就是非常不公平的。油價市場的每一次風吹草動,對中國來說,都是數十億、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損益。不要覺得我國油價貴,你不知道的是,其實我們在下一盤大棋(二)

其實對於中國來說,石油市場更大的問題還不是定價權的問題,而是石油市場創造出來可循環全球軍事供養和霸權體系。

就拿沙特來說,僅僅在奧巴馬任期內(這期間沙特是中國最大的供油國),就購買了美國1150億美元的軍火。2017年,為了降低美國各界對卡舒吉事件的施壓,沙特向特朗普政府拋出了1100億美元的軍購大單,而且按照該協議總金額來算,有望在未來10年內擴充至3500億美元(基於這個數字再去看當前的俄、沙、美原油價格博弈)。

實際上一直以來,美國60%以上的軍火銷售,其目的地都是中東產油國,沙特一國就佔了美國整個軍火出口量的25%。

產油國這些錢是哪裡來的呢?當然是石油進口國給的,所以大家應該看出來這個循環了。

產油國賺得越多,用來購買美國軍火的資金就越多,美國就越要保護像沙特這樣的盟友。所以中國每年進口原油花出去的數千億美元,裡面很大的一部分,相當於直接給了美國軍火商,用來擴充武器和進行武器研發了。

這是一個非常直接且令人不安的循環,因為它跟其他貿易、稅收等形成的複雜循環完全不同。

直到現在很多人還沒明白沙特為什麼要打原油價格大戰。美國現在要離開中東,把中東留給俄羅斯,相當於直接降低了對沙特的保護,同時給沙特製造出了新的威脅(俄羅斯)。

這種背景下,沙特會一聲不吭的繼續花那麼多保護費嗎?擁有3500億美元訂單的美國軍事集團,會輕易跟沙特翻臉嗎?

至於頁岩油和美國石油企業的問題,其實沒有那麼嚴重,整個美國的能源企業總價值,在美國的資本市場市值裡面佔比並不高,比如說標普500指數里面,能源企業的總市值,只佔到3%,就算全部蒸發,美國也能扛得住。

所以再不要跟我討論什麼沙特聯合俄羅斯打擊美國頁岩油之類的問題,這對於一個單獨的行業來說也許是件大事,但對於美國整個全球性經濟循環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事。

你看這一次美聯儲救市,首先就買了MBS(可以理解為房屋抵押支持債券),如果頁岩油行業真那麼重要,財政部和美聯儲買他們的債不就完了嗎?隨便劃撥一點救市資金就行了,要知道僅上週,美聯儲就購買了接近2500億美元的MBS。

大家可能不知道,整個北美油氣公司在未來四年間到期的總債務也就2000億美元,而今年到期的債務只有400多億美元,如果美國覺得這是一個大問題,難道出不起這個錢嗎?

所以不要再拿頁岩油說事了,美國人的真實邏輯,一定要好好去研究,你去看這次,美國股市都熔斷好幾次了,美國證交會主席卻站出來說,監管部門不應禁止賣空。

要知道美國股市熔斷的話,一天就蒸發上萬億美元,這種背景下,美國的監管機構竟然還在維護市場的自我調整,說不應禁止賣空(這在中國肯定會被罵死),那大家想想,美國會擔心幾個頁岩油企業破產嗎?

美國更高維度的邏輯是,頁岩油行業要取得真正的長足發展,不能僅僅依靠高油價支撐,那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必須要加大技術革命的緊迫感。

其實低油價反而會刺激頁岩油行業重新整合(該破產的趕緊破產),資本也就沒有那麼分散了,就可以集中資本力量提升技術研發,降低成本,這樣才會有很好的競爭力,否則未來面對像沙特這樣的低成本產油國,同樣也是死,政府怎麼可能會干預這種市場行為呢。

美國真正在乎的,是全球原油市場的高級別“良性循環”,也就是如何保證中國等原油進口大國花出去的錢,更多的流到美國軍火商的口袋裡,這才是大頭。

看問題,一定要看國家層面的利益,這種利益是全局性的,不要以為某個行業的聲音大,美國政府(特朗普)象徵性的為其利益說了幾句話,就認為白宮以此來規劃戰略,那你根本就理解不了國際局勢。

大家知道夏威夷是什麼時候被美國吞併的吧,1900年,這個時候已經是美國獨立一百年後了。那今天的美國,對他國領土到底有沒有野心呢?除了看看美國建立的數百個海外軍事基地,去年還發生了一件事。

就在去年的八月份,特朗普正式提出要向丹麥購買格陵蘭島,人家不賣,立馬取消了訪問,還發出各種威脅。

這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就在特朗普提出要購買格陵蘭島之前,美國軍方就開始向北極進軍了,而且還進行了冷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北極軍事演習。

美國為什麼突然對格陵蘭島如此感興趣呢,道理很簡單,因為這裡發現了大量的天然氣,而且已經在開採了。只是跟美國無關。

如果在格陵蘭島建立軍事基地,可以輻射整個北極地區,威懾北歐和俄羅斯等,就可以掌控未來各國對北極能源的開發。

除了“購買”格陵蘭島,最近,有一個叫“臺灣美國商會”的會長Neil Hare,發表了一篇建議美國總統特朗普買下中國臺灣島的公開信。很多人當作笑話來看,而且起底了這個機構的各種來龍去脈,然後說人家是一個騙子機構。

其實大家想想,如果這種問題,不是一個“騙子”機構發佈的,美國政府如何解釋?我從來不覺得這種信息是很搞笑的信息。假設這個時候“臺獨分子”自導自演來個投票,“自願”被美國“收購”。而進一步假設,這個時候中國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來阻止,那臺灣島是不是轉眼間就是美國人的呢?

美國對追求“程序正義”這一點,偽裝得特別好,在沒有完全撕毀《中美聯合公報》之前,美國想更深的介入臺灣問題,更進一步的刺激中國政府,這種“購買臺灣”的輿論把戲,僅僅是個開始。

很多人可能會質疑我的邏輯,認為美國如果有這種野心,為什麼不在二戰後佔領歐洲、佔領日本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因為美國非常清楚什麼叫“佔領”,再說了,駐軍難道就不是佔領?建立美元循環體系就不是佔領?你以為美國人“只識彎弓射大雕”?人家早就有了更高級的玩法。

再跟大家說點更現實的,大家應該都知道“北約”這個組織,這個組織不是簡單的軍事同盟,而是相當於把整個北約成員國,併入了美國的軍事指揮系統,在這個系統下,美國可以在北約成員國領土上駐紮軍隊,發起戰爭等等,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北約成員國,包括德國和法國,離開了這個系統,都無法獨立作戰(別不信),你說德國等如何面對美國的日常敲打?

至於日本,美國做得更“狠”,日美同盟,美國不僅擁有在日本駐軍的權力,而且一旦日本遭遇攻擊,美國並沒有幫助日本防禦的義務(經修改後美日安保條約也並沒有明確對日本的攻擊就是對美國的攻擊,只是說對日本的攻擊會傷害到美國,美國要按照自己的程序採取行動),所謂的日美共同防禦,跟北約成員之間的共同防禦(攻擊一方,等同於向整個締約國開戰)有本質區別。

但就算這樣,日本也不會對美國的駐軍有半個不字,因為除了美國早已深度介入的軍事控制之外,美國每天都在強化中國“威脅”、朝鮮威脅、俄羅斯威脅等等。

所以大家認真去看一下美國在二戰之後採取的駐軍、結盟等舉動,都是基於更大的地緣政治利益、能源利益等,刻意擴張性運作的結果,而不是什麼自然需求。如果你一定要說,這是為了保衛和平,不是侵略,不是擴張的野心,那我也沒有辦法,因為美國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不管其做出了什麼霸權舉動,總有其粉絲為其自圓其說,並持續美化,甚至是拍手叫好。

當然,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你沒有歷史的眼光,肯定是無法參透未來的。

我跟大家舉個例子,當年蒙古大軍征服了整個亞歐大陸,在亞歐大陸駐軍,提供軍事保護,相當於締造了一個統一的市場體系,使得亞歐大陸成為一個整體,安全又暢通,亞歐之路上的貿易空前繁華,整個亞歐商貿達到了歷史最鼎盛時期,那時候的世界,元大都就是當今的紐約,整個西方就是嚮往馬可波羅筆下的東方財富和繁華,才激起了大航海時代。

那時候亞歐大陸上的商隊,就是如今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跨國公司,可以說蒙古人征服亞歐大陸,把世界貿易推向了頂峰。所以,如果你是當時亞歐大陸上的商人,或者是被這種商業滋潤過的普通大眾,你一定會誇讚成吉思汗的偉大,你也會拜服元大都的繁華和氣派,會認為那是一個無法形容的偉大時代。

但從成吉思汗打通亞歐大陸至元朝滅亡,到奧斯曼帝國崛起阻斷亞歐貿易,把西方推入更加黑暗的宗教殘殺時代,其實也就一百年的時間。

目前我們所經歷和見證的,也是美國提供軍事保護,然後全球開始貿易大爆發的時代,如果從二戰後算起,實際上也還不到一百年。你會相信這是歷史的終結嗎?

就像如果你出生在一百年前,成長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你會想到掌握著世界貨幣(英鎊),控制著全球海洋貿易,殖民地人民對英皇和英軍不僅不憎恨,而且十分崇敬和願意接受統治,在全球各大洲都有據點和土地的日不落大英帝國,會在十年後開始迅速衰落嗎?最後我們再回到中國石油安全的問題。

為什麼要在講石油安全問題之前,先要跟大家講美國的問題呢,原因很簡單,當今世界,能夠威脅到中國石油安全的國家,只有美國。如果拋開了美國的國家戰略,以及這個國家的歷史秉性,來單獨研究中國的石油安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因為就算中國一滴石油都不生產,只要美國不封鎖和威脅中國,中國的石油安全問題就不存在。比如日本,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超過了99%(幾乎完全靠進口),但二戰後的日本,再也沒有遇到過石油安全這種事情,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日本成了美國的盟友。

那麼另一個問題就是,就算成了美國的盟友,就不存在石油安全的問題了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去年五月份,美國加大了對伊朗的制裁,要求盟友停止對伊朗石油的進口,導致日本石油進口受到很大影響,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6月13日急忙跑到伊朗,試圖給美國一些壓力,放寬對伊朗石油的出口限制。要知道這是41年來,日本首相首次訪問伊朗。

然而,就在安倍晉三到訪伊朗的第二天,波斯灣兩艘油輪遭遇襲擊,其中一艘就是日本公司“Kokuka Sanyo”的“Kokuka Courageous”號郵輪。你沒看錯,就是這麼巧。

然後日本就就沒聲了,乖乖的停止了對伊朗的石油進口。而且在一週之後,不依不饒的特朗普,還特意發了一條社交媒體,意思是,美國不再為日本、中國等石油航線提供軍事保護。

具體翻譯過來就是,中國有91%的石油都要經過海峽(特朗普把“海峽”【strait】拼成了“直道”【straight】),日本有62%,別的國家也是如此。那麼,我們多年以來為什麼要為其他國家保護航道,卻分文不取呢?在這段通常都很危險的航道上,各國應該自行保護本國的船隻!

至今,關於此次油輪遇襲事件,都沒有調查清楚,當然,永遠也調查不清楚,因為美國在這裡面扮演什麼角色,沒有人知道(除了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也不可能讓你知道。

所以,如果美國想動用對全球石油市場的控制力,達到戰略目的,那不管你是盟友還是對手,美國總會有幾百種辦法來“搞事情”。

在這種戰略佈局之下,無論是直接宣佈制裁石油出口國(對付伊朗),還是放暗箭資助或刺激極端主義襲擊郵輪、石油設施(震懾日本、沙特等),再或者在金融市場操縱價格(打擊俄羅斯),都是屢試不爽的手段。

大家應該明白我的意思了,其實石油安全首要問題,就是如何破解美國操縱石油市場的問題。

目前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達到了70%,而且還在不斷的上升,預計在十年後,中國石油行業的對外依存度將達到85%。

但你要說,就此來判斷,中國一旦面臨石油封鎖,將出現大潰敗,那我覺得是杞人憂天了。

最近二十年來,中國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這是事實,但另一個事實是,中國進口的石油裡面,接近90%都被越來越多的汽車消耗掉了,中國已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這是什麼意思呢?

假設遭遇石油封鎖,這就意味著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中國將啟動戰時經濟,也就是進行石油管制,整個國家的交通,將會以公共交通為主,而維持公共交通系統的石油,中國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中國去年石油產量是1.9億噸,是可以滿足除了汽車用油之外的大部分用油需求的。

可能大家對1.9億噸的產油量沒有什麼概念,那我可以告訴你,這樣的產油量,在世界產油國排名當中,位居第五,伊朗、伊拉克、阿聯酋、巴西、科威特的產油量,都排在中國之後。

況且一旦進入到石油禁運的階段,中國諸多的加工貿易也將會被限制(轉為軍事生產),這種背景下,中國的煉油需求也將減少,因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對原油的需求裡面,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給全球製造業生產塑料等工業原材料。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不就是等於讓老百姓承受代價嗎?但請注意,比如像日本、韓國等,如果一旦遭到石油禁運,你不僅開不了車,你可能連公共汽車都坐不了,更別說軍事用途等,那你如何反封鎖呢?

中國現在進口石油是5億噸,其中4億噸是用來汽車消耗的,還有一部分是用來做加工貿易和獲得工業原材料的。所以中國的石油市場,看上去對外依存度非常高,但彈性非常大。就比如這次疫情,啟動了戰時狀態,大家都不出門了,汽車也不開了,石油需求直接下降了超過80%,兩個多月的時間,大家不是照樣撐下來了,更何況中國還有龐大的公共交通系統作為支撐。

所以,如果要保證極端的,比如戰爭這種級別的安全,其實中國並不害怕石油封鎖,而且一旦進入這種狀態,意味著封鎖中國的國家,比如美國,將會失去所有在中國的利益,甚至在亞洲的利益,因為如果一旦美國開始為了石油禁運,襲擊中國的油船,那麼從衝突的性質上來說,就等同於跟中國開戰了,美國在亞洲的所有軍事基地和軍事部署,以及相關利益,都會出現在視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為無物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射程範圍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