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園又哭又鬧?六大方法讓家長輕鬆應對分離焦慮

第一次上幼兒園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到孩子們呢?這裡有一份新生家長應對分離焦慮的策略清單,希望能幫助每一位新生家長順利適應孩子入園。

原因分析

1

幼兒自身的焦慮情緒

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兒園後,一切都陌生得難以接受了,幼兒就必然會產生不安感,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他們稍不合意就會發脾氣、大聲喊叫、哇哇哭鬧。孩子哭鬧和不情願的情況是因為孩子從小在家長身邊長大,突然要離開家長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中去,他就會產生“分離焦慮”和“陌生焦慮”。“分離焦慮”使孩子產生一種離開家長的不安全感;“陌生焦慮”使孩子因為接觸到新環境和新老師、新同學而感到緊張,所以對親人的依戀感特別強。新的環境對他們提出了新的要求,這種新要求與他們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往往會產生矛盾,形成心理衝突。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剛入園的幼兒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歸屬和愛的需要。這時,老師和家長就要想方設法滿足他們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慮,幫助他們儘快進入群體環境,儘快恢復到原來的心理需要結構層次上來。只要家長和老師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悉心瞭解、分析情況,從孩子的長遠與大局出發,相互信任,密切配合,這一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2

家長的焦慮情緒影響著幼兒孩子情緒不穩定

在入園初期,家長總有許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門口還是戀戀不捨,總希望再抱一抱,長時間在教室門口、窗口張望,生怕有個閃失。其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幼兒園還沒有建立信任態度,總是擔心教師責任心不強、沒有愛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得不到悉心的照顧。當幼兒回到家裡,家長總是在物質和精神上過分遷就或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等等,這些現象的產生,都表現出家長在送孩子入園時的分離焦慮。

3

幼兒在生活方面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現代家庭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過慣了眾星捧月的日子,尤其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看的孩子更是如此。老人們對孩子疼愛有加、育兒觀念陳舊、重養輕教,生活上都由大人包辦,造成孩子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偏食、挑食情況嚴重,作息時間相當混亂,形成了任性、專橫的性格等。幼兒進入幼兒園後,他們要學會遵守相應的規則,開始學習獨立生活,因此就會遇到生活上的一系列問題,如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穿衣入廁、不會與同伴分享玩具等,面對這些方面的壓力和不適應,幼兒只能採用一些消極的辦法來發洩情緒。

4

生活環境的改變影響著幼兒的情緒。

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環境發生變化,接受的信息多了,面臨的問題也變得比較複雜。這時,幼兒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兒產生緊張感和不適應感,從而出現哭鬧等情緒焦慮等反應。

新生入園又哭又鬧?六大方法讓家長輕鬆應對分離焦慮

應對策略

家園及時溝通,減輕家長的焦慮。

1

每位家長在看見自己的孩子入園時又哭又鬧,都表現出非常的焦慮。有的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著不放……,有的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很可憐,對孩子過分的遷就……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幼兒新入園時情緒的穩定。如何減輕家長心裡的焦慮,家園的及時溝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新生入園的一項重要工作。首先,讓家長明白,幼兒哭鬧不願上幼兒園是正常的,因為離開父母,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幼兒總會有情緒要發洩,家長要有心理準備,更不要因為心疼孩子而不把他送到幼兒園,這樣只會讓孩子一次比一次哭得更厲害,就更難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其次,家長要講信用,不能對幼兒說謊。為了讓孩子上幼兒園,有些家長用哄騙的方法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結果說話不算數,影響幼兒對您的信任,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每天爸爸媽媽上班,你上幼兒園,下班後,我們到幼兒園來接你,星期天我們在家一起休息。時間長了,形成規律,幼兒也習慣了;再次,家人意見要統一。孩子雖小,卻很會觀察大人的臉色,所以家人在堅持每天送幼兒上幼兒園的觀點一定要一致,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現在,有一些家庭中,父母堅持讓孩子去幼兒園,可是祖父母覺得心疼,有的老人還總是在孩子面前掉眼淚,這樣的情況對孩子入園特別不利,只能讓孩子更緊張,更不願意去幼兒園。所以,家中的所有人都要以樂觀的態度和積極的情緒來影響孩子。最後,為了讓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還應詳細瞭解幼兒園的一些規章制度,如接送的要求、時間、請假的手續等。

建立新的依戀關係

2

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了不安全感。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係。要對孩子多誇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遊戲。讓幼兒對幼兒園產生期待感,認為在幼兒園中老師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兒園中快樂地學會本領的。切忌用老師來嚇唬孩子。

培養生活的技能

3

焦慮的產生有時還因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兒園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會做,所以,孩子覺得不方便,同時伴有心理上的緊張。在入園之前,家長應該給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導,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不能在吃飯時隨意走動等。指導孩子試著在大小便後自己脫、提褲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覺,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長在指導時不要心急,因為,你越是著急,孩子就越緊張,越怕上幼兒園。

在家中給幼兒一定獨處的時間和空間。

4

在客廳的一角,利用櫥櫃或桌椅隔出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幼兒體驗在視線中感覺不到成人注視的情況,在那裡遊戲、看圖書等,培養幼兒的獨立能力,減輕對成人的依戀感。

引導幼兒和老師、同伴交往。

5

由於班上孩子有30人所以有的時候,如果孩子不能夠闡述自己的需求,可能會被老師忽視。所以爸媽應教育孩子學會和老師交往,有什麼需求去跟老師說,相信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能夠幫助自己,愛自己。例如,想喝水了就要說:"老師,我想喝水”等。另外,爸媽也要告訴孩子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並與老師及時溝通,儘快消除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在與同伴交往方面,要告訴孩子,小朋友間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找老師,不能打架。爸媽可以通過幼兒園老師瞭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區或鄰近地區的,這樣可以互相聯繫,彼此串串門或相約在雙休日共同到郊外或遊樂場玩耍。既可以增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哦,同時孩子有了熟悉的夥伴,大多就願上幼兒園,從而緩解分離焦慮。

堅持21天習慣養成

6

孩子入園時,家長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孩子入園第一天,有些哭鬧是正常的,家長適當地安慰一下就可以走,老師一定有能力把孩子哄好。有時候,孩子哭家長也哭,這種情況對孩子絕對沒有好處。有的家長在送完孩子以後不肯離開,不時地來門前張望,這樣只能讓孩子剛剛穩定的情緒又起波動。所以,家長送完孩子就放心地去做自己的工作,孩子很快就能和小朋友玩兒到一處的。有的孩子入園時沒有哭鬧,過了三四天卻哭鬧起來了,家長認為是孩子在幼兒園受了什麼委屈,就不送了。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現象,是因為幼兒園裡的新鮮感少了,誘惑沒有以前大了。在入園的初期家長一定要堅持讓孩子入園,幼兒會在20天左右的時間適應幼兒園生活。送進幼兒園,並對寶寶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鼓勵,例如:"今天你只是到幼兒園門口時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著和媽媽說再見的,好乖”等。

及時瞭解幼兒感受

6

當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爸媽可以問他在幼兒園裡都學了寫什麼,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等,瞭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及時幫助他消除一些情緒問題。

新生入園又哭又鬧?六大方法讓家長輕鬆應對分離焦慮

附視頻訪談:深圳實驗幼兒園執行園長楊梅談“如何過渡好新生的入園分離焦慮”。

訪談內容主要圍繞“什麼是入園焦慮及其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危害、該如何正確認識以及家長、老師們該如何做”等內容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