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还有救吗?


刚刚看了热搜,瑞幸董事长在朋友圈发“今天也要元气满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董事长牛逼。与此同时,根据各方新闻报道,瑞幸咖啡今天爆单,app热到故障,并且从股价来看,截至本文发出之时,瑞幸股价已经从谷底的4块回升到6块4。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在这次大劫面前,瑞幸不仅稳住了军心,还隐隐有触底反弹之势。

所以瑞幸还有救吗?如果此时你是股民,你可不可以抄底买瑞幸的股票?

我不炒股,在股票这一块确实不太懂,给不了大家准确的投资建议,但我可以从侧重于法律的角度,和大家好好聊聊瑞幸日后可能面临的情况。

看过《人类简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有一个基本观点:人类社会能发展到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集体想象”。什么是集体想象呢?比如货币。一张纸钞,如果仅从物质构成来看,它只是毫无价值的一张纸,但当有政府给它背书以后,它便成为全国通用的货币,在国家范围内为人所接受。

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想象他人同样能认可这一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一张纸能换一头牛,一亩田,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集体想象而成真。

而这种构建起人类社会基本文明的“集体想象”,背后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就是“相信”。

是的,我相信这件事情存在,我相信这件事情是对的,这是人类集体想象的重要前提。

而落实在商业中,我凭什么要把钱给你?当我相信你能把钱花在正确的地方,给我带来丰厚的回报时,我的钱就会给的容易些,当我不再相信你能正确使用这笔钱时,我的钱包就会变得非常紧。这也是商人重信最根本的原因。

兰尼斯特有债必还。

而如今,瑞幸出现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就是因为它涉嫌收入造假,它的信誉产生了极大风险。

在此情形下,它可能面临什么情况呢?

首先是虚假繁荣。部分消费者会因为恐惧瑞幸垮掉,开始迅速消耗优惠券。这从表面来看,瑞幸交易量迅速上升,好事。但从瑞幸一贯“赔钱赚吆喝”的情况来看,交易数越多,或许亏损就会越高。并且,在此前瑞幸给出的“培养咖啡饮用习惯”的故事下,交易数的增加可能会提振投资者信心,但如今故事破产,交易量可能反过来会加速瑞幸的倒掉。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你现在去瑞幸买咖啡的行为,你以为是在支持瑞幸,但很有可能是在加速瑞幸的倒下。

其次是友商挤兑。瑞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平时肯定会和各方企业打交道的,比如咖啡豆提供商、场地出租方及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在之前瑞幸还有信誉的情况下,有些钱今天不给没关系,缓一缓,过一阵再给也没问题,毕竟出来做生意,款项拖一拖是很正常的是吧。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瑞幸的商业前途抱有悲观态度,瑞幸的债权人们可能就有点坐不住了。打过官司的人都明白争取首封、早起诉早执行的重要性,如果你现在还不找瑞幸要钱,那很有可能当你回过头来时,再向瑞幸要钱已经来不及——因为你发现它早已被捷足先登的债权人们瓜分完了。

在此情形下,瑞幸的现金流也可能会出现较大风险。它可能会因此牵扯出很多诉讼,并且因为破窗效应,随着起诉它的人越多,准备起诉它的人也会跟着增多。

再次是美国股市秃鹫的蚕食。什么是股市秃鹫呢,这其实是上市公司对美国部分律师的恶称。它是指美国一批专门盯着上市公司问题并提出集体诉讼的律师团队,只要某家上市公司确有问题了,那这些律师就会利用自己平身所学,“为民请命”发出集体诉讼,“顺带”赚点律师费,令上市公司疲于奔命。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有多家律所准备对瑞幸发起诉讼。这些官司能赢还是不能赢,我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诉讼的枪声已经近在眼前,这场仗瑞幸是一定得打了。

最后,还有行政乃至于刑事方面的责任。美国在金融方面无论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监管总体都是比国内更严格的,在出了这类丑闻后,行政处罚、由此引发的纠纷都才刚刚开始。而这些对瑞幸来说,都极可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硬仗。

在看到上述即将到来的问题后,你还认为瑞幸前途乐观吗?

归根结底,现在能拉瑞幸一把的,只是恢复信誉。

如果自己恢复不了信誉,就拉人给自己担保,给自己兜底,和自己一起扛,找一家或几家信誉良好的公司给自己背书。有抵押吗,抵押,有担保吗,担保,有金主吗,注资时搞个大新闻,给合作伙伴们提提气。

但关键是,现在还有人愿意拉瑞幸一把吗?

我不知道。就跟现在你还愿意买瑞幸股票一样,我不知道。

就跟@艾佑威 上一篇文章一样,这主要取决于你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瑞幸咖啡”还有救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