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壞了,到底是地的事兒,還是種子的事兒,或者是肥料的事兒?

接二連三,幾枚流落國外的果子發生了黴變,冒出了壞水兒。有腆著臉建議洋主子沒收華僑超市口罩的,有出國留學大罵窮棒子仇富的,有躲毒回國抱怨沒能享受超國民待遇的。總之,是都壞了,都得丟到垃圾箱了。

果子壞了,到底是地的事兒,還是種子的事兒,或者是肥料的事兒?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黴爛的果子,是怎麼變壞的?

多少年前,晏子就說過: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果子壞了,到底是地的事兒,還是種子的事兒,或者是肥料的事兒?

橘子

故事大家都清楚,楚王說齊國人是賊。齊國的晏子說,人在齊國都是好好的,怎麼到了楚國就開始做賊了呢?這個是土地的事兒吧。就像橘子,在淮南就是橘子,到了淮北就是枳子一樣。

果子壞了,到底是地的事兒,還是種子的事兒,或者是肥料的事兒?

枳子

跟水土有關。不管是什麼樣的橘子,都是不喜歡和枳待在一起的。儘管有相似之處,內心已經完全不同了。

關鍵是,這麼個變異的枳子,竟然還覺得它高橘一等。

種子都一樣,生在淮南就是果汁飽滿的蜜橘,生在袋國就成了只能做藥的枳了呢?應該是水土的事兒。一方水土一方人,文化背景不同,內涵肯定會有差異。這種果子並不是我國生產,只是外表相似。畢竟果農有自行處理果子的權利。順手扔回去就行了。


果子壞了,到底是地的事兒,還是種子的事兒,或者是肥料的事兒?

壞掉的果子

文明古國有四個,只有我國還在延續著曾經的文明。

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在我國是美德。

果子壞了,到底是地的事兒,還是種子的事兒,或者是肥料的事兒?

孟子

在其他國家就不一定了。在我們看來,臭名昭著的維京人,到處劫掠。所到之處,應該是會激起強烈反抗的。可是當地人很快就安之若怡了,並且,他們把這種到處劫掠的“美德”作為優良的傳統繼承下來,併發揚光大。以至於他們讚譽有加的大航海時代,其實就是到處燒殺擄掠的時代。他們都認為只是無比正確的。也是這樣灌輸給他們的子民的。

這幾天,歐美各國變化的嘴臉下,掩蓋著就是這樣一副髒心爛肺。白給可以,否則免談。沾光沒夠。國家元首都是這副嘴臉,下面必然有這樣的馬仔。這樣的國家,有這樣的產品,毫不奇怪。不能僅僅因為他們中的某些人長著和我們一樣的面孔,就把他當成同類。

其實果子冒壞水兒,大部分原因是肥料的事兒。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的肥料不是很充足,但是,別人家有呀。於是就有一些“聰明”人想到得點外財,又不願意實實在在地付出,因為那樣太辛苦。於是就幹起了吃裡扒外的勾當。果然,這樣一來,這些吃著“夜草”的馬,很快就肥了起來。其中,很多人以此為己任,不遺餘力。就像這個大肘子。這是因為當初肥料少。

肥料多了,這種事兒是不是就沒了呢?

這怎麼可能?無論地裡肥有多少,野草總是能成功搶到莊稼的肥料。

果子壞了,到底是地的事兒,還是種子的事兒,或者是肥料的事兒?

野草在瘋長

然後,壯大,蓄籽,再壯大。如果沒有管理,莊稼一定沒有好收成。新生的野草可不管那些,理所當然的認為,肥料就是給我準備的,誰讓我天生具備這個能力呢?這些還好。有些野草都能攀援到莊稼的頂端,放肆地綻放出它醜陋的花。然後,農夫發現了它。你猜,留是不留呢?

所以,大面積噴撒農藥還是有好處的,畢竟遏制了野草肆無忌憚的蔓延。野草沒了,自然就不會和莊稼搶肥了。莊稼自然就能茁壯成長,一年一年的大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