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者”,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角色

“引导者”,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使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演化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积极引导的学生“主体性”模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时候,关注的不是如何精心设计教案,而是课堂的组织和学生知识的内化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语言情境,并使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是,这种变化所开来的问题是:教师应该在英语课堂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扮演什么角色?有的教师干脆放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替代教师;也有的教师对学生不信任,虽然口头上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但是行动上不由自主的回归到,学生提问题,老师来解决的旧模式上。所以,要想克服这种不适应教学改革的教学习惯,教师就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课堂角色,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主宰者”。

引导学生对课堂发生兴趣

兴趣是一节课能否顺利导入,持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契机。引导学生很快对本节课发生兴趣,是英语教师必须具有的一种授课技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正课开始前播放学生熟悉的英文歌曲,鼓励学生跟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活兴趣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自己的幽默,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老师的话题中。有的时候,学生的一句玩笑,一个笑话,看起来与课堂内容没有关系,但是能够调节课堂气氛,缓和沉闷的师生互动,很好地提升课堂效果。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创设

问题创设可以出现在英语教学的各种课型中,阅读课、语法课以及练习课等等。许多老师担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创设问题,是不是会浪费时间,影响课程进度。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度的引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划定的范围内以及提示一些关键词等等方式,鼓励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要拖泥带水,瞻前顾后,以免影响教学进度,使班级里的优秀学生不满。

“引导者”,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角色

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组织

课堂活动是一堂英语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活动组织的不好,不仅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还会使课堂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影响了课堂纪律和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对课堂活动的形式、主题做一个统一的安排,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活动。当遇到学生活动出现疑难,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是,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指导,以保障课堂活动的顺利的完成。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

不少英语教师对课堂总结不以为然,认为这节课学生听懂了,学会了,就是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总结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对当堂教学内容作一个简短的总结,不仅能够让整节课有始有终,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如果把这个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以个体或者整体的形式去完成,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个能力需要教师慢慢去培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最后放手给学生去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