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真正的自然美是艺术美,与社会认同感无关

“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历来被奉为最高级的美,它浑然天成,无可替代,它一向被认为是事物与生俱来的特性。


《谈美》:真正的自然美是艺术美,与社会认同感无关


可是《谈美》一书中关于自然美的内容,却颠覆了人们的常识,试图让人们了解自然美的真面目。下面,让我们进入《谈美》第三部分内容,看看朱光潜美学中关于”自然美“的解读。

大众定义的自然美实质

《谈美》:真正的自然美是艺术美,与社会认同感无关


战国时期宋国公子宋玉,形容一个美人说道,“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不可太长、短、白、赤,位于一个恰到好处的范围内就是自然美,这个范围的确定来自人对生活的经验总结。


我们看到一张脸,认为它太长或太短,就会综合长短,确定一个均衡的数值为标准和理想,并称之为美。自然本身并无美丑之分,人用自己的观念划分混沌世界,形成了美丑。


常人所谓自然美,实质就是合乎人的标准,事物处于我们认为的常态之中,反之,自然丑,就是不合乎人的标准,事物处于我们认为的异常之中。


生物的常态是健全、活力,因此老年人不如少年人美,跛足之人不如健康人美。山的常态是巍峨,水的常态是澄澈,因此泰山是五岳之尊,清水比浊水美。

大众定义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别


我们已经了解到,大众定义的自然美,实际上是个体主观想象,人们却误认为自然美是客观存在,这导致人们把自然美和艺术美混淆,认为两者是一体,由此产生两种错误的艺术主张。


第一种错误主张


写实主义认为自然尽善尽美,是上帝的创造,人工的雕琢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自然,主张艺术要模仿自然,最忌讳凭个人意志选择取舍。

《谈美》:真正的自然美是艺术美,与社会认同感无关


法国作家左拉的写作信条是完全按照实用世界描写,越像越好,一个酒店就必须是实实在在存在,与现实完全一样的酒店,因此写实主义者喜欢实地探访,将收集来的信息整理一番就是作品。


写实主义者有两处逻辑荒谬,一是如果自然已经是最高级的美,艺术只是拙劣地模仿,人类创造艺术美的意义何在,二是如果自然的一切都是美,那就不存在丑,就不会有美丑之分。


第二种错误主张


理想主义认为自然中有美有丑,艺术应当模仿自然的美,将丑得丢开,再进一步从美中选择重要的,将琐碎的丢开。

《谈美》:真正的自然美是艺术美,与社会认同感无关


画家画一只马,就要把一切马的特征和普遍性表现出来,不能画得只是眼前这只马,画的马应该成为所有马的模具。


理想主义的逻辑谬误在于,艺术的生命在于具体的形相,最忌讳抽象化、概念化,如果每个人都套着模具作画,千篇一律,根本无法引起观者的情趣。


常人定义的自然美,即事物的常态,与真正的艺术美并不是一回事,一个美丽的模特,在技术低劣的摄影师镜头中会呈现丑的样子,一个相貌平平的模特,在技术高明的摄影师镜头中会呈现出最动人的姿态。

自然美的正解


法国画家德拉库瓦曾说,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


人人手中都有一部字典,用字典里的字写出来的文章,全凭个人情趣,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陶渊明写出了《归园田居》,自然本身没有美丑,艺术美是创作出来的,是人心与物结合的产物。


大众追求的自然美原本是艺术美,只是走错方向,停留在对标准的确立和追求共识上,最后形成了大众主流审美偏好,认为年轻胜于衰老、消瘦胜于肥胖、福贵胜于贫穷,思维固化后追求的“美”,并不是真正的“美”,真正追求的是社会认同感。

《谈美》:真正的自然美是艺术美,与社会认同感无关


杜甫被贬,穷困潦倒时,依然做出流传千古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然美的正解是,面对环境时,将自己的情趣投映在环境上,让环境成为一种心境,不管这在穷乡僻壤还是秀丽之地,你都能创造出属于你的自然美。


真正的自然美与社会认同感无关,打动人的并非山野风景中那一堆堆无意义的东西,而是人类用想象力赋予它们的艺术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