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最催淚的是什麼?

carleo


我覺著因人而異。赫敏說:“我還修改了我父母的記憶,讓他們相信他們實際上叫溫德爾和莫尼卡·威爾金斯,平生最大的願望是移居澳大利亞,現在他們已經去了。這樣伏地魔就不太容易找到他們,向他們盤問我——或者你的下落,因為很不幸,我跟他們談過不少你的情況。“假如我們找到魂器之後我還活著,我就找到爸爸媽媽,給他們解除魔法。如果我不在了——唉,我想我已經給他們施了很好的魔法,保證他們一輩子平安、快樂。溫德爾和莫尼卡·威爾金斯不知道他們曾經有個女兒,明白了吧。”

哈利一直渴望親情,因為他缺少這些,當父母去世以後他在世界上就是一個人了。韋斯萊夫人的這個擁抱雖然不是來自母親的擁抱,但是無疑撫慰了哈利的內心,讓他在經歷了那麼多痛苦之後,內心有所安慰。

鄧不利多的死,尤其是看到葬禮那段,不由得哭了。鄧不利多再也不會對哈利說什麼了,再也不會幫他了。海格抱著鄧不利多的遺體緩緩走來時,“一時間,那奇特的音樂,還有離他如此之近的鄧不利多的遺體,似乎帶走了那一天所有的溫暖。”好難過。

厚厚的七部《哈利波特》,給我帶來了太多的歡樂、悲傷與感動。沒有絕對的最感人情節,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就可以在魔法世界找到自己的影子,為遇見這些人而欣喜與自豪。


慧生活慧讀書


如果你問我,我的回答是“Always”

《哈利波特》是我的童年記憶,從書本到電影,從小學開始追起,一直等到第七部下的結局中年的哈利送自己的兒子前去九又四分之三車站,另一個故事開啟......

圍繞著魔法世界中正義與邪惡開展著故事,裡面有太多太多的人物,太多太多的事件讓人催淚。

比如親情,哈利父母保護著哈利,小天狼星的離世;比如友情,三劍客從小一起成長,比如海格、盧娜等;比如成長,納威執劍的勇氣,馬爾福最終沒有泯滅自己。

然而最讓我感動的是斯內普教授,那一頭油膩雜亂的頭髮下灼熱的目光。

在此處,先致敬西弗勒斯·斯內普的扮演者英國演員艾倫·裡克曼,很可惜,他已於2016年因病過世。

第一部《密室》時,其實聰明的赫敏首先發覺斯內普的用意,應該說她並不完全認為斯內普針對哈利,果然,斯內普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保護哈利。

到了《混血王子》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會魔法但不受歡迎的男孩,童年時期就喜歡上了陽光聰明的莉莉,而莉莉也很善良,並沒有因為他個性古怪而遠離,反而做了朋友。

可斯內普熱衷黑魔法,最終導致了莉莉與他決裂。

之後,莉莉有與他討厭的那個聰明自大的傢伙——詹姆波特,在一起。

情感上的失敗導致一向陰鬱內向的斯內普更加專注於黑魔法,並臣服於伏地魔,做了食死徒。而他無意當中聽到關於伏地魔和一個男孩的預言,將此預言獻給伏地魔後,伏地魔便認為那男孩是波特。這讓斯內普感到驚恐,為了保護莉莉,他求高鄧布利多,然而在承受著鄧布利多鄙夷之下願意以任何條件作為交換,就此做了間諜。

然而最終,莉莉還是喪生於伏地魔手下。

到此,斯內普幡然覺悟。

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莉莉的兒子,忠於自己的愛情,直至奉獻一切。

為娶得伏地魔再度新任,與鄧布利多約定,親手殺死校長取代之。

死前,他請求哈利看著他。因為那雙明亮的綠眼睛和他的摯愛莉莉一模一樣。

看到這樣一個隱忍,堅強,偉大而又專情的人,怎能不落淚呢?

在鄧布利多問斯內普關於對莉莉的愛時,他的回答是Always。

這樣永恆而執著。連守護神都和她是一樣的。

好在,作者曾回答網友的一個問題,如果斯內普不是熱衷黑魔法,莉莉會喜歡他嗎?

作者說,當然,會愛上他的。


蛋蛋咋說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厄里斯魔鏡”這一段。

哈利無意間在圖書室發現了厄里斯魔鏡,鏡子有一種神奇的魔力:

它使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內心深處最追切、最強烈的渴望。

哈利·波特從未見過父母和家人,所以在鏡子裡看到的是已經過世的父母,以及自己的歷代祖先。

他從小在麻瓜世界的佩妮姨媽家裡長大,直到11歲收到來自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才來到魔法世界,在學校裡交到了羅恩和赫敏這樣的朋友。但他心裡的父愛、母愛以及親情的缺失依然無法彌補。所以,他一看見厄里斯魔鏡,就在鏡中看見了父母家人。

即使是虛幻的,但他心裡依然非常激動,怎麼也看不夠,已經到痴迷的地步:

他如飢似渴地凝視著他們,雙手緊緊按在鏡子玻璃上,就好像他希望能夠撲進去和他們待在一起。他內心感到一陣強烈的劇痛,一半是因為喜悅,一半是因為深切的憂傷。

他在那裡站了多久,他不知道。鏡子裡的形象始終沒有隱去,他看呀看呀,怎麼也看不夠,直到遠處傳來一些聲音,才使他恢復了理智。

而且他一次看不夠,一連三個晚上,都要站在鏡子前,整夜整夜地瞧裡面的父母與家人:

他要整晚待在這裡,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什麼也不能阻攔他。什麼也不能!

直到鄧布利多發現他,告訴他這沒有任何用處甚至對他有壞處,並把鏡子藏了起來,他這才停了下來。

這一段雖然沒有宏大的場景,也沒有看起來撕心裂肺的情節,卻包含著刻骨銘心的父母親情與生離死別。

當年伏地魔聽了預言家西比爾·特里勞妮的預言,便到戈德里克山谷找到對自己有威脅且只有一歲的哈利及其父母,妄圖殺死他們。在戰鬥中,哈利的父母犧牲了,母親莉莉為了保護哈利,臨死前給哈利施了一個愛的魔法,只要他成年前在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家裡生活,就可以保護他生命安全。

當時與哈利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只剩下姨媽佩妮,鄧布利多只好把他送到她家裡撫養。然而由於佩妮小時候沒有像妹妹一樣接到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便就一直嫉妒妹妹,厭惡一切與魔法有關的東西。她被鄧布利多硬逼著收養哈利之後,又夥同自己丈夫兒子把這些情緒發洩在哈利身上。

從一歲到姨媽家到十一歲收到霍格沃茨的通知書,哈利十年如一日地遭受著姨夫姨媽的虐待,被表兄哈利欺負。他從來沒有感受過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也沒有體會過親情的溫暖,更別說聽到父母的有關消息。

來到魔法的世界後,他才知曉了父母當年的事情。在眾人眼裡,他是個傳奇人物,生來就有救世主的光環,很少有人明白他從小對父母親情的渴望。這段厄里斯魔鏡的出現,以及他沉迷於鏡中的幻境難以走出來,正是把他這種渴望,以及與父母永遠無法割斷的親情,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這是一種極其隱秘的情感,即便是哈利自己,或許平時都難以察覺,只有面對鏡子的魔力時,他心裡的情感才被挖掘出來,噴薄而出。

其實,最催淚的不是大哭大鬧的場面,而是這種寂靜無聲的孤獨與思念。所以,我覺得,這一段最催淚,你們覺得呢?


蝴蝶滄海


或許是雙子兄弟裡弗雷德的死吧。

一同長大的雙胞胎兄弟,捉弄卻又疼愛自己的哥哥,辛辛苦苦培養的孩子。

一場戰爭,煙消雲散。

喬治再也看不到另一個他,再也不會有人陪他做一些誇張的惡作劇,再也不會有人把他們兄弟倆弄混。喬治或許再也使用不了不了守護神,因為他所有快樂的事都與弗雷德有關。

羅恩也沒有了和他朝夕相處的哥哥,再也沒有人陪伴他,捉弄他。

韋斯萊夫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那兩張總是氣她的搞怪面龐或許永遠要少一個了。

在最後那個黑暗的魔法世界裡,雙子的快樂或許是唯一的光。

只是現在,這個光或許要暗一點了。



lZANGl


《哈利波特》的催淚點有很多,第一個讓我感到難過的鏡頭就是教父小天狼星的死。因為太突然了,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哈利知道了背叛父母的人是小矮星彼得,不是小天狼星。剛以為自己有了一個家,卻在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被貝拉打破,這種落差是最打動我的。



十年一品溫如言書屋


十大死亡


中考助力車


對我個人而言,最催淚的是,那時一個名叫西弗勒斯的人戰死


我是Emma粉


厄里斯魔鏡中的父母,這個細節也是讓人十分感動的一部分,哈利在看到厄里斯魔鏡中的景象時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感——他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他們疼愛地將手搭在哈利的身上,讓哈利感受到了從未體驗過的父母之愛。


尋找出走的風箏


看到伏地魔復活之後,人物設定幾乎類似於《火影忍者》裡的大蛇丸,還沒有大蛇丸厲害之後,全是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