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晉老百姓在秦朝如何生活


2002年,湖南武陵山腹地龍山縣裡耶鎮出土38000多枚秦簡,數量是此前全國發現秦代竹簡總和的十倍,總計20餘萬字。已清洗的秦簡紀年從秦王政廿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前208年),紀年完整,全景式展現了秦代縣政運行及社會生活。

當時的道路怎麼樣

裡耶秦簡中發現了道路里程書、三枚記錄道路里程的簡。由17-14“泰凡七千七百廿二里”和16-52“凡四千四百卌四里”看,簡牘所記道路的出發點和終止點也應當不同。16-12所記地名多在今河北境內,都在秦朝鉅鹿郡範圍內,所記道路經過今天河北省高陽、肅寧、饒陽、獻縣、武邑等縣和冀州市境,這一道路自古以來就是華北平原中部的交通孔道。可惜沒有發現有關寧晉的。

秦朝已有‘特快專遞’

當時郵件物資的郵遞,裡耶秦簡有“遷陵以郵行洞庭”郵書封檢木牌,這種封檢被稱為“中國最早的信封”。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榮曾在一枚簡牘上發現“快行”二字,他據此判斷,秦朝時的郵政制度就相當完善,已經出現類似現在“特快專遞”的郵件。

秦朝如何計時

裡耶秦簡,有簡牘負責記錄傳遞期間每一站的交接時刻。當時計時用的是漏壺,將白天分為十一刻,簡文中稱之為“水十一刻,刻下……”。夜晚重設漏壺,簡文記錄“夜水下……刻”,計時的漏壺配置到大部分的驛站。除了郵遞之外,其他的絕大部分工作也都有時刻記錄。

寧晉老百姓在秦朝如何生活

醫生當時咋看病

裡耶秦簡提到“艾灸”“針刺”“熨法”“方藥”等治療手段,說明針刺和艾灸療法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就已在當時的醫療體系中使用。內服外用兼有,證明當時的中醫治療手段已較為完備,秦人已將不同地域的醫學融合在一起,而這些治療手法後世一直沿用。

專家還推測,秦代權力高度集中下可能已形成較規範的“官定處方集”。類似於如今的國家藥典成方。”根據簡文中的醫方與馬王堆《五十二病方》、北京大學藏西漢醫簡等漢代出土醫藥文獻比對,發現從方藥配伍組成、製藥和服藥方法到醫學用語都有重合之處。

秦朝的戶口簿

2005年,在清理裡耶古城護城壕的時候,發現了51枚秦簡,這些簡相當於是秦代的戶口簿,這也是目前最古老的戶口簿,當時的名稱是“戶版”,戶版分五欄,分別記錄戶主的籍貫、鄉里、姓名、爵位爵稱、兄弟、妻妾、子女、有無房舍等。早在秦朝,就有了較為完善的戶口制度和戶口簿。

一片竹片或木片,上面用黑色墨字寫著每戶的信息。都有什麼信息呢?開頭,戶主,哪的人,姓字名誰。如果是官員,或有爵位什麼的,也要寫清楚。然後是妻子,兒女,有的沒分家的,還會有戶主的兄弟姐妹。家人除了登記籍貫姓名,還要註明年齡,健康情況,是否當兵。第三部分,備註;第四部分,是伍長,也就是官方代表的確認簽字。

秦朝有專門的戶籍制度,規定,百姓成年後,必須登記入籍,叫“傳籍”,搬家了,就必須重新登記,叫“更籍”。如果查出戶籍檔案中有不真實的地方,地方官都要受到處罰。始皇十六年,還專門下了道聖旨,強調男子不論成丁與否,一律嚴格登記年齡,對不報,虛報,假報的行為嚴加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