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鹏:专访孔夫子旧书网创始人孙雨田

陈舜臣写琉璃厂,写到了点子上。“……也许人们说起极具文化味的地方,往往会想象那是一个有大学或图书馆甚至是博物馆的地方。可琉璃厂一带并没有这些,自古以来就没有。人们想象的所谓有文化的地方都是作为政府项目修建的公共文化设施,可琉璃厂的发展却没有借助所谓国家财力。说得通俗一点儿,琉璃厂是凭借民间之力创造的、极富文化氛围的地方。”(《琉璃厂的历史》)。把孔夫子旧书网比作“21世纪琉璃厂”,只因它和那条熙熙攘攘的街道确有几分气质上的契合。老夫子逛北京城,自带指南针,不知不觉往厂甸走,而赛博空间里的读书人,兜兜转转,总要回到“孔网”。

孔网的气质和它的创始人显然是有关系的。孙雨田先生在2002年创办孔网、又在2015年参与创办杂书馆,这两者都是各自“品类”中的特殊之物:孔网是最不像电商网站的电商网站,它有个性化的商业逻辑和企业文化;杂书馆是最不像图书馆的图书馆,它突破了图书分类法搭建的严谨秩序,以“杂”而自居。孔网和杂书馆不能分开来看待,前者数字、后者纸本,前者商业、后者公益,表里归一,到底还要落在“文化”二字上。

肖鹏:专访孔夫子旧书网创始人孙雨田

孔夫子旧书网创始人孙雨田先生

肖:孔夫子旧书网的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

孙:2002年我创办孔夫子旧书网,到2006年底、差不多到2007年新年的时候开始收费。中间大约5年的时间没收过一分钱。孔网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租金和交易费。租金方面,开书摊是免费的、开书店的费用在100到600元之间,也不用交任何押金、保证金。现在入驻孔网的书店有1万3,书摊则达到10万多。在交易费方面,面向入驻门店的费率是5%。

从孔网现在的商业模式来讲,它对所有人是公平的,很多小摊摊主都能获得流量。淘宝的收费模式是向少部分人收更多的钱,投放广告卖得更多、卖得更多就继续投广告,不投广告的话,大部分人没有流量、挣不到钱。孔网不一样,它向所有人收一小部分的钱,大概每卖100块交5块钱。这种模式向所有人收费,但额度上比较温和。我们的收费采用平均主义,官方不干涉商品搜索排序,完全按用户购买意图排序,所以搜索的排序是公平的。此外,孔网卖的是非畅销书,只要书足够好、具有独特性,谁都可以卖出去。

孔网的目标不是一个电子商务公司。任何一家公司都看重利润,但电商更看重规模,更看重GMV(成交总额)等关键指标。但实际上这个行业不会有太大的交易额,去年我们做到11个亿左右,这已经算是很高的数字了。可是,哪怕再高也只是读书人的小市场。

孔网并没有想过成为一个纯商业化的公司,它和其他电商公司的商业逻辑不太一样。比如说,在我的逻辑里,促销是有问题的商业概念,互联网通过补贴获取新用户,恐怕也不太合理。在所有的用户中,最宝贝的应当是老用户,只有他们才能为网站持续地贡献价值。很多公司不看重老用户,而是热衷于招揽新用户,来一个就给多少钱。这听起来很好,但要反思一下,商业是这样的吗?搞双十一、搞促销,结果很可能是平台没挣到钱、卖家也亏本,因为这种大活动常常不收卖家佣金,还需要卖家拼命打折。不打折的话,用户也不傻,不会参加进来。这样一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