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尚未平息,醫保DRG支付和績效考核已重上軌道


疫情尚未平息,醫保DRG支付和績效考核已重上軌道

突如起來的新冠疫情讓所有人猝不及防,環境的變化總是在驅動著各行業的變革。以醫療行業為例:

疫情期間,國家也一直出臺政策加速行業發展,比如加速醫保電子憑證的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到醫保支付等、江蘇省、天津市等各省市紛紛提出要建設更多的三甲醫院,滿足人民的就醫需求;


疫情尚未平息,醫保DRG支付和績效考核已重上軌道

疫情過後,《DRG變量》認為,國家將根據疫情期間發現的醫療機構的問題,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也會給醫療機構一些緩衝時間,但醫改的長期邏輯不會因疫情改變,改革步伐加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疫情期間,國家醫保局為確診新冠病毒患者的治療兜底

對集中收治的醫院預撥資金減輕醫院墊付壓力,患者醫療費用不再納入醫院總額預算控制指標。以廣東省醫保局為例,截至2020年1月30日,它不僅制定六大舉措抗擊疫情,還預撥基金14.1億元給定點醫院,減輕醫院的墊資壓力。

此次全國各地醫保局在“新冠”的戰役中花費巨大,為了合理利用醫保資金,後續打擊騙保和過度醫療的行為,將會加快。


疫情尚未平息,醫保DRG支付和績效考核已重上軌道

來自國家醫保局3月30日的消息,國家醫保局日前對外發布《2019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2019年,國家醫保局繼續實施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專項行動,各級醫保部門共現場檢查定點醫藥機構81.5萬家,查處違法違規違約醫藥機構26.4萬家,其中解除醫保協議6730家、行政處罰6638家、移交司法機關357家;各地共處理違法違規參保人員3.31萬人,暫停結算6595人、移交司法機關1183人;全年共追回資金115.56億元。

以張家界為例,2019年張家界持續加大打擊欺詐騙保工作力度,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848家,解除醫保服務17家,追回醫保基金4108.96萬元。通過開展專項行動,突擊檢查醫保協議定點醫療機構23家,暫停醫保服務協議5家,行政約談、整改12家,追回醫保基金2446.05萬元,協議醫藥機構自查退回違規費用347.23萬元,對違反醫保協議的1家藥店給予5萬元處罰,及時處理欺詐騙保投訴舉報6起,有效打擊了騙保行為。

今年,張家界市醫保系統將持續加大打擊欺詐騙保力度,搶抓入選醫保基金監管信用體系建設國家試點城市機遇,將醫保領域納入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立失信懲戒制度,切實維護醫保基金安全,讓“信用醫保”成為“信用張家界”新亮點。

02 DRG醫保支付落地可能會加速

DRG付費是一種醫保基金為患者購買診療服務的支付方式,按照同病、同治、同質、同價的原則,根據患者的臨床診斷、年齡、合併症、併發症等因素,將治療疾病所產生的醫療費用相近的患者劃分到相同的診斷組進行管理。通俗來說,就是將相關疾病劃分為一個組,對醫療機構進行打包付費,不再像過去一項項付費,在保障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主動控制醫療成本,幫老百姓節省救命錢。

在這種打包付費方式下病人使用的藥品、醫用耗材和檢查檢驗都成為診療服務的成本,而不是醫院獲得收益的手段。

在我國人口老年化日趨嚴重,醫保覆蓋人群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醫保基金壓力巨大,因此醫保必然以控制費用增長為第一訴求。而醫院為了自身的發展,有著強烈的獲得更多結餘的需求。推行DRG支付後,既能滿足醫保局基於控費的訴求,為每個組測算了既定的支付標準,又能為醫院獲得合理的結餘。

3月25日,從全綿陽市醫療保障工作運行分析暨DRG支付方式改革動員會上獲悉,綿陽市正式啟動醫保DRG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推進此項改革。

綿陽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指出,“DRG付費跟按病種付費類似,打包付費,目的是能夠讓病人瞭解自己整個治療過程當中能夠出多少錢,能夠節約患者的醫療費用,也保證了治療當中不會有多餘的費用讓患者承擔。”

實行DRG付費後,醫院本身的盈利模式會發生巨大變化,從過去的盈利模式,變成加強內部控制、降低成本、提高醫療質量才能獲利的模式,將有效避免過度醫療,降低群眾看病就醫的費用,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預計2021年2月在試點醫療機構全面試運行。

03 疫情期間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數據上傳推遲,但疫情後國家只會更加重視

因為數據的上傳,既關係到DRG支付推進,又關係到醫院效率的提升和醫務工作人員的績效考評。

而完善數據標準的重點在於完善病案首頁控制機制、統一ICD編碼標準。疾病分類編碼和手術操作分類編碼是DRG分組的主要依據,DRG分組對於疾病主要診斷的選擇要求很高,是分組的最基礎數據,直接影響到DRG分組結果。因此醫院需要建立完善病案管理系統,維護信息系統疾病編碼庫和手術操作編碼庫,保證病案首頁編碼和手術操作編碼的準確性。醫保局專業人員根據病案質控情況,定期統計、彙總各醫院病案首頁差錯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對存在的病案質量問題可以要求醫院如何對病案質量進行整改。並且醫保局需要持續追蹤改進情況,按照病案首頁填寫考評標準納入醫院年終績效考核,這樣可以快速明顯提升醫院病案首頁填寫質量。

同時,鄭州市醫改辦還對區域內的有關公立醫院發佈了《關於開展 2018-2019 年度公立醫院 DRG 績效評價的函》,按照國家、省、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精神,在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 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各公立醫院按照防控部門統一要求,及時做好診療服務和管理工作,確保群眾正常的醫療服務需求。

經過前期調研和徵求意見,擬於近期啟動 2018-2019 年度公立醫院 DRG 績效評價。主要是通過 DRG 信息平臺對各醫院病案首頁進行數據分析,對鄭州市 34 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醫療服務效率、醫療安全、專科能力發展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績效評價所需費用由市財政資金保障。

按照DRG相關疾病組醫保支付,是今後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有助於最終實現醫保基金支出可控、醫院控費有動力、服務質量有保障、參保人群得實惠的多方共贏的醫改目標。這種建立多層次醫保支付體系,各方協作將治療費用進行拆分,並使各方承擔的費用不具有“負擔感”,將是踐行“價值醫療”的必經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