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01有一天,我們的孩子會慢慢長大到不需要依賴我們。

疫情期間,我停掉了所有的工作,兒子的幼兒園也沒有按時開學,我們娘倆突然多了很多的時間相處。從我產假結束,恢復上班開始,好像就沒有過那麼長時間的和寶寶相處,睡前,他被繪本《有一天》的插畫吸引,主動讓我告訴他這本繪本里的故事,拋棄了他以前很喜歡的睡前故事。

兒子被上面的插畫吸引,而我被繪本的文字深深感動。兒子指著繪本開心地手舞足蹈,說我和媽媽也曾經這樣,漫天的雪花裡,媽媽把我舉高高,讓我看見更高的風景。我視線追隨著他的小手指,會心一笑,告訴他,當媽媽把他舉高高的時候,他笑得和插畫裡的小朋友一樣歡樂。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有一天》就是一本這樣的繪本,幾副插畫,幾行英語,將很多媽媽和寶寶現在經歷的和未來將要經歷的事情,講得清清楚楚,令媽媽們心軟,也令媽媽們欣慰。

在繪本里,開篇是媽媽在呵護寶寶,媽媽在夜裡愛憐的親吻著寶寶的每個小指頭,在漫天的雪花裡高高抱起自己的寶寶,讓他與大自然親密的接觸,讓他與媽媽開心的眼神對視,接觸這個世界的純淨和歡樂。在這個世界上,單純可愛的寶寶就像潔白無暇的雪花一樣純淨美麗。父母將這樣一個如雪花一般純暇的生命帶到這個可能不太乾淨的世界裡,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他們,緊緊抓住他的小手在車水馬龍中穿行,每一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大寶貝。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在繪本里還提到一句話說:“有時,望著沉睡的你做著美夢,我也忍不住陷入回憶裡。”似乎昨天你還在我懷裡,走路需要我在旁邊扶著,今天的你就已經能跌跌撞撞的跑向我。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父母總是忍不住想,你這個小屁孩怎麼還長不大,沒日沒夜操勞的日子真的快磨掉了我對生活的熱情。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但是,當我意識到有一天你會經歷繪本上描述的畫面,能夠潛入冷冽的湖水中,獨自面對寒冷,感受掙扎,有一天,你會獨自走進蒼鬱的森林中,一個人面對黑暗和未知,摸索著前進。這時的你,已經不再全身心的依賴著我時,我的內心又充滿了失落,渴望成長又害怕成長的又何止是小孩子呢?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02有一天,孩子會如你當初一般照顧著自己的孩子。

不管我們如何看待成長,成長終究會發生。就像長大的你會用你的眼睛觀察這個世界,就像繪本形容的那樣,“初見新奇,滿是光彩。”也會擁有你的夢想,“而你會為了心中的渴求,像團火球似的瘋狂的追趕”。我相信那就是年輕的力量。儘管有一天,你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壞消息而被壞情緒包圍,一時掙脫不出,你發現自己小小的肩膀裡原來也承載的負擔。但是,你依然會對遙遠的遠方抱著無窮的好奇

就像繪本里所說,“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蕩起來的高度,比你的想象中要高。”除此之外,你還會發現,我們家其實不如你記憶中那樣巨大,相反她十分渺小。漸漸長大的孩子,慢慢的學著將這個世界裡父母羽翼下的模糊擦亮,有一天,你終於發現,周圍的事物的力量都在變小,就連你曾經的依賴的父母也漸漸孱弱。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而在繪本的最後,也是我們生活的最後,你會有自己的孩子,像我一樣當初一樣,在床邊為自己的孩子梳理妝發。有一天,你也會像我一般滿頭銀絲,而當那天到來的時候,你會像最初的日子裡那般想念我。

《有一天》的繪本看完,我們生活的軌跡也差不多落幕。從孩子到孩子的家長,孩子經歷了依賴,獨立和承擔的角色責任轉換,為人母方知為母辛酸。但是是不是真的要等到寶寶成為了媽媽之後才能讓她意識到一位媽媽的不容易呢?

其實不是,通過交流和溝通就能很好的將這樣的意識傳達給孩子。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03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1. 放下家長意識,多關注孩子的自身需求

很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總是會下意識把自己放在一個家長的地位,為了樹立家長的權威,把自己的認為有必要的需求強加給孩子,因而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會處處限制孩子,這裡不對,那裡也不是。

而孩子在父母溝通的過程中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這對於在思維和情感經驗還處於模仿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會做的就是,將父母給予他們的感覺反饋到父母身上,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愛吵架的夫妻很難教育出性格溫和的孩子。

儘管,這時的孩子,還不能深切的體會到,父母養育自己為什麼不容易,到底有多不容易,但是,他們內心會覺得,父母在溝通過程中照顧了他們的感受,因此,他們也應該照顧父母的感受。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2. 遵守“一句話原則”

所謂一句話原則,就是講父母在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能簡單說明的感受就不要長篇大論,小心翼翼試探,或是拐彎抹角的暗示,孩子玩性大,耐心不足,比起苦口婆心的長篇勸說或是說教,直擊內心的10秒鐘話語更容易激起孩子內心感受

小孩子的情感經歷不豐富,當他內心的情感被激起時,並不意味他對你所說的話語,感同身受或是將你的愛都深深的理解到了。可能是一瞬間的感動和一瞬間的羞愧,在你這短短的一句話中醞釀升溫,再通過孩子豐富的腦補能力而加強的自己的情感。父母在這種方法下表達自己的辛酸或是不滿,能夠得到孩子更多的反思,而長篇大論式的說教,則會得到孩子更多的反感。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3. 控制自己的情緒,巧妙地處理孩子的“皮”

很多時候,家長們面對孩子的調皮,不理解,不懂事會十分的抓狂,揪著孩子就是一頓罵,不管場合是不是在別的親戚面前,或者不管是不是在大街上,總是情緒不對,做錯了就要罵!然而這種做法時非常無意義且很傷害孩子自尊的。

論巧妙處理調皮,陶行知先生有“四顆糖”的方法,有一個學生打了另一個學生,陶先生將打人者帶到辦公室,給了他三顆糖,第一顆獎勵他尊重陶先生願意到辦公室來,第二顆獎勵他的準時,第三顆獎勵他出手打人是為了維護同學的正義感,學生手裡拿著三顆糖,淚流滿面的認錯,陶先生掏出第四顆獎勵他的主動認錯。四顆糖化解衝突對峙,還能讓學生主動認錯,這八兩撥千斤的手法,就是巧妙的處理。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當孩子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們的世界往往都很簡單,家長們也應該拿出最簡單的處理方案與孩子們溝通。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想了解和學習更多育兒知識嗎?那就打開今日頭條APP,在上方搜索欄輸入你想要找的如“育兒知識”,然後就會看一系列你要找的內容。

《有一天》:孩子的成長,是和父母的一場漸行漸遠的告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