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还有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吗?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4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被称作“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还有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吗?

近日,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各大资讯平台上“瑞幸咖啡”的身影。

也许你在许多大城市的角落里,也都能发现“瑞幸咖啡”里爆满的人群。

对,“瑞幸咖啡”毫无疑问成了最近中国人甚至是全球的焦点。

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

从成立到上市仅仅19个月,成为全球最快IPO的公司。那一天,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打出瑞幸“不可一世”的广告语。

中国咖啡和美国咖啡相比,差距在哪?差在自信。现在看来,既可笑,又愤怒。

被称作“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还有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吗?

01

4月2日,瑞幸盘前暴跌85%,盘中6次熔断,最终仍然重挫75%。

一夜功夫,350亿人民币灰飞烟灭。

许多股民,今天一开盘,懵了。

民族之光,中国的星巴克,美股上市公司瑞幸咖啡股价跳水。

美股的跳水,和我们A股的跌停是不一样的,它是实打实的跳水。

瑞幸被市场疯狂抛售,导火索是公司“自爆”财务造假。

据瑞幸向SEC提交的报告显示: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与虚假交易相关的总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

在此期间,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而大幅膨胀。

22亿人民币,什么概念?瑞Q2+Q3的营收总额为24亿元,相当于营收几乎全部由造假而来。

一杯普通咖啡,既可以喝出优惠券,还可以喝出爆棚的优越感,甚至是喝出投向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的标枪,那感觉,简直兴奋得不可言喻。

不过,瑞幸咖啡恐怕会令大家失望了。

被称作“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还有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吗?

02

南美的咖啡豆,澳洲的牛奶,瑞幸咖啡骨子里流淌着进口的血液,就连咖啡机,也来自瑞士的制造商。

你可能想说,洋为中用的廉价销售,不是更显示出“民族之光”了吗?

那我告诉你,瑞幸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还不够?幕后大老板陆正耀是加拿大永久居民。

简单说,这家公司除了经营地点在国内,跟民族企业没有任何关系。它怎么能扛起“民族之光”这面国家大旗?

你可能想说,资本主义企业割资本主义韭菜,然后为我们提供优惠,这岂不是更妙?

那你又错了,正是因为经营地点在国内,瑞幸身上打着浓重的中国烙印——中概股。

瑞幸之所以能创造一个又一个资本神话,关键就在于背靠庞大的中国市场,投资人看重的不是瑞幸的身份,而是其未来的前景。

这也是瑞幸造假的关键所在,它需要数据上的繁荣取悦投资人,继续将神话讲下去,将雪球滚下去。

曾几何时,瑞幸咖啡的神话被视为行业标杆,激励着无数人欣欣然而向往之。

虽然新商业模式的成败仍未有定论,拜瑞幸所赐,这扇大门正在缓缓地关闭。

被称作“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还有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吗?

03

不过,即便瑞幸证明了自己在成为“国内最大连锁咖啡品牌“这件事上没吹牛。

包括此次的财务造假风波在内,对于无数次成为新闻主角的瑞幸,普通消费者的讨论仍然有一大部分集中在,“小蓝杯”如此烧钱,咖啡品质到底如何?

知乎上就有网友单纯的发问:最近看到好多人说瑞幸咖啡跟星巴克比,瑞幸简直连速溶都不如,瑞幸咖啡真的有他们说得那么难喝吗?

这个问题被浏览超过300万,在餐饮领域中算是关注度颇高的话题。可见对于瑞幸咖啡的口味问题,大家都抱有很强的好奇心。

调查显示,大家的看法见仁见智,两极分化也比较严重,但总体来看持完全正向态度的人数是持负向态度的两倍左右。

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咖啡并没有那么讲究,那些诸如拿铁、摩卡的热销产品大多是疯狂加糖加奶,早已喝不出咖啡本身的味道了。

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都是刷锅水,就不要搞什么鄙视链了吧。

以星巴克一半的价格能喝到几乎一样品质的饮品,让不少网友逐渐又回头发出了“真香”的评论。

如果抛开瑞幸的各种骚操作,仅将它作为一个餐饮企业来看,对于消费者来说,瑞幸的确提供了品质佳价格优的饮品选择。

通过大量烧钱在中国开门店、补贴顾客拿优惠券的方式卖咖啡,瑞幸在投资者眼里虽然满怀疑点。

但在缺少咖啡文化的国内市场,可确实让越来越多人以更廉价的价格接受,甚至喜欢上了咖啡这种饮品。

即便前途未卜的瑞幸咖啡可能只是在写字楼下短暂的火了一下,喝惯了便宜咖啡的都市白领们,也大可不必为领不到咖啡券而遗憾。

性价比和折后瑞幸相当的便利店咖啡,对于白领上班族来说,难道它不香吗?

被称作“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还有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吗?

04

瑞幸咖啡还有可能翻身么?

难!很难!

第一点,在美上市公司涉及财务造假,一旦调查证实,后果很严重,基本上是废了。并且还会引发集体诉讼,面临巨额索赔。

第二点,在当前疫情蔓延的情况下,餐饮行业是重灾区,何况是原本就基本不赚钱的瑞幸咖啡。

第三点,从瑞幸咖啡的定位、策略、运营思路来看,它根本就没想过做百年品牌,只是作为一个流量平台去割韭菜。

被称作“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还有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吗?

目前,瑞幸咖啡可能会试图挣扎,但要想翻身很难;后面入局的资本算是入坑了。

但最后我想讲一下,瑞幸咖啡尽管有很多方面出了问题,但从送餐模式到中国市场开发模式,用互联网和快递是解决中国人衣食住行问题模式应该是成立的。

前面有美团、包括京东等等这些公司,只不过是可能他走的过程中走的有点急了,或者是说当事人道德品性有问题,糟蹋了这样很好的创新模式。

所以我们也为此表示惋惜。我们也期望中国今后的创业企业能够扎扎实实把企业做好,不要弄虚作假,诚信第一合法获利。造假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咖啡在中国早就不具备饮料奢侈品的身份。随着咖啡的逐渐平民化,有多少人是真爱还是装装小资?

相信瑞幸事件后,爱咖啡的“真粉丝”们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买咖啡,而不仅是因为折扣劵、买一赠一等优惠活动,让一些对咖啡本来就不感冒的路人产生不喝白不喝的捡便宜心理。

相比于个别用欺骗性的小伎俩谋取私利的企业,这些脚踏实地的企业,才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与赞颂。

将瑞幸咖啡称作“民族之光”,只是一个并不美丽的“误会”,这不仅是对这个称号的抹黑,也是对那些更优秀的中国企业的侮辱。

被称作“民族之光”的瑞幸咖啡,还有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