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千万别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哇~”随着一声清脆的哭声,你们的孩子出生了。从此他的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依赖于你们。

你们会带领着他认识这个新的世界,和那些所有美好的事物。你们给他所有的爱,同时也被这份来自相互亲密的爱共同滋养着。

父母千万别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孩子渐渐长大一些了,会来回走动或者爬动了。他们的天性使得他们对所有事物都是好奇的,等他们再长大一些,可能可以满房间跑动,时不时调皮捣蛋一下。

你们一直生活得很幸福,至少在孩子那里是这么认为的。

父母千万别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好景不长”,哪天他犯错了,你会怎么惩罚他呢?是耐心教导还是通过训斥、指责还是打骂的方式?

在这里,我想说,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来惩罚自己的孩子。

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还很可能会深深的影响他以后的行为。

我们都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打骂孩子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在外面也更容易出现打人等侵犯行为。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发现影响人的侵犯行为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学习。而学习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1、模仿其他人,特别是孩子,都有很强的模仿别人的倾向。

父母千万别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班杜拉关于儿童侵犯行为的研究证明:侵犯行为是可以通过模仿产生的;还发现如果下面的条件存在,模仿的效果更强:

(1)被模仿的人受到奖励。比如当他们发现有人可以通过侵犯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东西,促使他想要去模仿。(得到强化)

(2)被模仿的人同孩子的性别一样。当发生侵犯行为的人和他有类似之处时,如哥哥、同性别的同学、朋友等,很自然的会引起他的模仿。(认同)

(3)被模仿的人曾经与孩子关系密切。孩子首先喜欢模仿的人就是他身边的、熟悉的人。如:父母、亲人、朋友、老师。

2、强化。强化是学习侵犯行为的第二个机制。一个行为得到奖励,它今后出现的可能性会更大,而得到惩罚,则出现的可能性会减少。

父母千万别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奖励与惩罚决定了儿童对侵犯行为的预期结果,当他们发现有人可以通过侵犯的方式获得想要的东西,又或在特定的情况下有过利用侵犯获得有价值回报的经历时,

侵犯行为就被他们赋予了很大的效用价值,并且在“侵犯会带来好处”的预期过程中,那些得到了强化的儿童会逐渐产生“我有能力侵犯”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加侵犯行为。

父母千万别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在儿童的早期生活里,父母是模仿的主要对象,

由于父母是提供强化的主要来源,又是被模仿的主要对象,

儿童未来的侵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孩子以及他们自己的行为。

一般父母认为对儿童侵犯行为进行惩罚是教育孩子减少侵犯行为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惩罚往往产生相反的作用。

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中得知侵犯行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因此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所以父母千万别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一不小心,他就习得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延续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