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孩最终没能抢救回来,这些低趣味“逗娃”方式,家长要拒绝

儿子发烧,带儿子去医院打退烧针,在急诊室听到一位妈妈声嘶力竭地对着他丈夫大吼:“你怎么那么糊涂,让你看着孩子,怎么搞成这样!”男人脸上通红,身上一股很浓的酒味,应该是喝了很多酒。

5岁男孩最终没能抢救回来,这些低趣味“逗娃”方式,家长要拒绝

原来爸爸带着儿子参加同学聚会,孩子自顾自的在旁边玩起来,爸爸在餐桌上喝得不亦乐乎,这时叫孩子过去他身边,想逗孩子让大家开心,便塞给孩子一杯白酒,谁知道小孩子猛地举起酒杯,一口全喝了,震惊过后便纷纷拍手叫好,他的爸爸很是得意,但看孩子还能跑还能玩,便也没多在意。

谁知回到家后,孩子处于醉醺状态,到后半夜睡觉时开始抽搐,发高烧,便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结果是急性酒精中毒,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了,真是让人惋惜又痛心。

恶趣味的逗,实质就是不负责任

5岁男孩最终没能抢救回来,这些低趣味“逗娃”方式,家长要拒绝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见,家长通过逗孩子惹大家欢笑,或想要让大家看到孩子天真一面,让孩子受到大家关注,但有时过分的逗会使孩子受到伤害,我们要杜绝,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样毫无意义的逗娃,说到底还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孩子是天真可爱无邪的,大人看到孩子单纯的面庞,会忍不住想要去逗孩子,有些孩子也喜欢这样跟大人们互动、玩耍,但在逗孩子时要注意方法,不要过分,逗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开心,而不是通过恶趣味的逗来取悦自己。

逗孩子这件事本身没有错,但也要注意分寸,注意底线,不然就伤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所以以下几种“低俗”、“恶趣味”逗孩子的方式一定要杜绝。

1、让孩子喝酒抽烟

5岁男孩最终没能抢救回来,这些低趣味“逗娃”方式,家长要拒绝

大人日常中喝酒、抽烟是很常见的事,但对孩子来说,它们更是像毒药一般。有人会开玩笑把酒给孩子喝几口,烟也给孩子抽几口,名曰让孩子以后不会对这些上瘾荒唐理由来掩饰低俗的恶作剧,实际就是想逗孩子,这样“低俗”的行为请停止。

2、故意欺骗孩子

5岁男孩最终没能抢救回来,这些低趣味“逗娃”方式,家长要拒绝

很多孩子都会问家长:我是从哪里来?家长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普及性知识太早,所以找一些逗趣的理由来回答孩子,如:你是充话费送的;你是从垃圾桶边检的等等,孩子把这些回答当真了,孩子不会表达,但在心里会产生怀疑甚至认同,会缺失安全感,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3、假装跟孩子抢东西

5岁男孩最终没能抢救回来,这些低趣味“逗娃”方式,家长要拒绝

当孩子认真专心吃东西或做事情时,有些大人会假装抢孩子吃的,或正在玩的玩具,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东西要被抢走的恐惧感,大人看着孩子着急又认真的样子,觉得很好玩,但这样孩子安全感会缺失,在孩子认真时总是被打断,专注力也会下降,将来做事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对孩子发展不好。

孩子那么小,不能要求孩子进入成年人的世界,用适合孩子的方式去逗孩子,当孩子从中感受到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快乐,而不是拿逗娃来逗自己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