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长寿的二十位皇帝

第1位:清高宗乾隆帝(89岁)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祖父康熙帝,父亲雍正帝,儿子嘉庆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去世于紫禁城养心殿,葬于清东陵之裕陵,1928年陵墓被军阀孙殿英盗取。生前风光一世死后尸骨无存。

第2位:梁武帝萧衍(86岁)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第3位:唐朝女皇帝武则天(82岁)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67岁即位,与高宗并称二圣。在唐高宗在世时已经开始掌握唐帝国的政权(这一点和慈禧很像,慈禧在也是在丈夫咸丰在世时开始掌握政权),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公元705年去世,以皇后身份葬于乾陵

第4位:宋高宗赵构(81岁)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北宋灭亡的同年建立南宋,南宋刚建立时,为了抵抗金朝的侵扰,重用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大将,后来两国情况好转南宋朝局也渐渐稳定,为了南宋帝国和百姓休养生息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同时迫于当时宋金两国形式和朝廷状况,杀害岳飞,后世对此事争议很大,后来宋孝宗看时机成熟攻打金朝,为了朝野和民间的舆论为岳飞翻案。

第5位:元世祖忽必烈(80岁)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元朝的开国皇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封建王朝元朝,消灭南宋和大理,统一中国,首创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忽必烈在潜邸时就已经逐渐汉化,学习汉族文化知识,重用汉族知识分子,这也为明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病逝

第6位:十国楚武穆王马殷(79岁)

马殷(852年-930年),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不兴兵戈,保境安民,很少主动对外交战。对内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使得湖南经济得以繁荣。930年去世。

第7位:唐玄宗李隆基(78岁)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开创了开元盛世,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为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朝政上政策失误,造成藩镇做大不受中央政权控制,导致了藩镇割据唐朝中衰。

第8位:十国前蜀高祖王建(72岁)

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让百姓休养生息。918年去世,葬于永陵。

第9位:明太祖朱元璋(71岁)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1368年—1398年在位),原名朱重八,当过乞丐,当过和尚,最后当了皇帝,人生大逆袭的典型人物。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废除丞相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葬于南京的明孝陵(明惠宗朱允炆在位时,朱元璋的儿子朱棣造反,并且成功,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和管理迁都北京,所以明朝只有朱元璋一个人的陵墓在南京,其他的13个明朝皇帝都在北京的明十三陵,明朝有16位皇帝,其他两位,明代宗朱祁钰被明英宗朱祁镇夺权,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明惠宗朱允炆离奇失踪)。

第10位:三国吴国皇帝孙权(71岁)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承权力,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他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今天的台湾省。

第11位:五代南平高季兴(71岁)

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又称荆南)开国君主。

第12位:十六国后燕高祖慕容垂(71岁)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鲜卑名阿六敦。慕容儁在位时赐名“夬”,后改为垂。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

第13位:汉武帝刘彻(70岁)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诸侯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奠定了中国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葬于茂陵

第14位:唐高祖李渊(70岁)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生于长安。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当隋朝政权出现危机之时,李渊与李世民等于五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开始了造反生涯,后来称帝建国,国号为唐,慢慢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发生,李渊被逼无奈,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八月,传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权力被李世民架空。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葬于献陵。

第15位:辽道宗耶律洪基(70岁)

辽道宗耶律洪基(1032年9月14日-1101年2月12日),字涅邻,小字查刺,辽兴宗耶律宗真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挞里,辽朝第八位皇帝。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继帝位,改元清宁。在位四十六年,汉化明显。

第16位:西夏仁宗李仁孝(70岁)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李仁孝驾崩,葬于寿陵。

第17位:十六国南燕高祖慕容德(70岁)

慕容德(336年-405年),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

第18位:新朝建兴帝王莽(69岁)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郸大名县),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开国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公元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小说西游记中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正是王莽篡汉之时。在吴承恩眼中,孙悟空早期是一个造反人物。

第19位:清圣祖康熙(69岁)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铲除鳌拜加强皇权,平三藩统一中国加强中央集权,收复台湾,三征葛尔丹取胜巩固国土,开创了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第20位:清宣宗道光(69岁)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也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很多务实的事情,但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他本身资质又不是太高,清朝以及整个国家依旧慢慢衰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