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怎樣施基肥?追肥如何進行?

婦產科陳開華大夫


大豆怎樣施基肥?追肥如何進行?

大豆怎樣施基肥?

種植大豆一般是不施氮肥的,因為大豆根瘤中的共生根據瘤菌能夠從空氣中固定足夠量的氮供應大豆利用。在南方地區大豆又大多與玉米間作,對玉米施用基肥,因此,習慣上對間作的大豆就少施或者不施基肥,事實上對間作大豆每畝施500—700公斤優質廄肥作為基肥的,比不施的增加產量10%以上,而且與之間作的玉米葉也相應增產。大豆對磷、鉀肥需要比較多,施磷能夠增加產量,施鉀增產更多,所以磷、鉀配合施用更為必要。每畝用1000公斤土雜肥與過磷酸鈣15~20公斤(或鈣鎂磷肥25公斤),加上10公斤鉀肥混合穴施或條施作基肥,能滿足大豆對基肥的需要。也可用磷肥複合肥作種肥,但應避免種肥與種子接觸,以免燒傷種子,影響發芽出苗。

大豆追肥如何進行?

大豆生長前期是否需要追肥,要根據大豆苗情和土壤肥力而定,在中上等肥力的土壤,豆苗生長良好,一般不追肥。但因為大豆根瘤菌的固氮能力要在開花後才逐漸增強,開花前固氮量有限,豆苗須從土壤中吸收氮素,如果在肥力較低的土壤上種植,苗期所需氮素跟不上,應當適當施用一些氮肥。每畝可撒施3~4公斤尿素,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利於根瘤菌繁殖。大豆開花結莢時進入第二個吸收氮素高峰期,如果缺肥,也應適當追施速效肥,每畝可撒施尿素3~4公斤,以利結莢鼓粒。還可用1%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施作根外追肥,促進籽粒飽滿,提高百粒重。


老周說三農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歡溫暖環境,適應性較強,全國各地都有種植,我國是大豆的起源地。

大豆根系發達,並有根瘤菌共生。大豆雖自身有固氮能力,但大豆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依靠根瘤菌獲取的氮含量,不足以支撐大豆生長髮育階段所需養分。合理施肥,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結構,為大豆豐產提供保障。

大豆種植施肥方法:

一、基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1500千克,配施尿素3千克,過磷酸鈣22千克,氯化鉀8千克,硫酸鋅0.8千克,把肥料均衡拌勻,開溝條施或穴施。

二、種肥。基肥施用量較少時,可每畝施硫酸銨5千克,施肥時離種子7釐米左右。

三、初花期。每畝追施5千克尿素,可提高大豆花莢形成率,施肥時離大豆植株9釐米左右。

四、結莢期。每畝噴施0.2%的過磷酸鈣溶液40公斤十鉬酸銨0.05%稀釋液40千克,混噴於大豆植株葉面,可提高大豆產量和子粒的品質。


寒吐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還含有氨基酸、脂肪酸和維生素,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及飼料的生產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大豆的需肥特性  

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因為形成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物質需要大量的營養元素,尤其是氮、磷、鉀。一般認為,每生產100Kg大豆,需吸收氮(N)5.3-7.2Kg,磷(P2O5)1-1.8Kg,鉀(K2O)1.3-4.0Kg,與其他作物相比,大豆籽粒中氮、鉀含量是小麥的兩倍多,是水稻的四倍多,磷含量比小麥多30%,比水稻多40%。  

由於大豆根部生有根瘤,能固定空氣中的遊離氮素可供給大豆生長髮育所需,因此,大豆生長所需的氮素並不完全需要根系從土壤中吸收,而僅需吸收1/3的氮素,其餘的2/3則由根瘤菌固氮來滿足大豆生長髮育的需要。因此,為獲得大豆高產,應重視大豆施肥。 

 

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大豆需肥的數量不同。一般講,苗期是由種子營養轉為靠自身根系吸收營養時期,此時植株小,生長量少,對養分的需求量少,但此期為促進根系生長及根瘤的形成,應供應充足的磷素,並施入少量氮肥。

一般在形成第一夏葉以前,根瘤菌從根毛侵入根部而迅速繁殖,根部受到刺激形成根瘤,通過根部疏導組織,作物將糖類運送給根瘤菌,根瘤菌將其固定的硝態氮供給大豆,隨著大豆的生長、根瘤增大、數量增多,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漸增強,供給大豆氮素能力增多。

開花結莢期為大豆營養與生殖生長最旺盛的時期,大豆對養分的吸收達到高峰,充足養分供應可提高單株結莢率,明顯提高大豆產量。鼓粒期以後,根系對養分的吸收能力降低,吸收量明顯減少。有資料表明,大豆開花以前,氮素吸收量僅佔全年生育期總吸收量的16.6%,磷(P2O5)佔 2.4-12.4%,鉀(K2O)佔25.6%。到開花結莢期則分別吸收N73.4%、P2O5、K2O82.1%。 

 

大豆如何合理施肥  

1. 基肥  

施基肥是大豆高產的基礎,尤其是春播大豆,生育期較長。基肥應該包括全部有機肥、磷肥及部分氮肥,缺鉀地塊應施用鉀肥。

有機肥充足,可滿足大豆對多種元素需要,尤其是鉀及微量元素。有機肥每畝用量為2-3m3,磷肥可用普鈣與磷礦粉結合。磷礦粉開溝施於深層,供大豆全生育期生長需要。  

2. 種肥  

種肥要滿足於苗期對養分的需要。由於苗期根少根小,對養分吸收能力弱,應供應足夠的養分。種肥以速效性磷肥為主,配合少量微肥及氮肥。地力高的地塊可不施氮肥;磷肥每畝用普鈣10-20 Kg,開溝施於種子附近;微肥可採用鉬酸銨拌種。為促進大豆根瘤菌的形成,提高根瘤數量,早固氮多固氮,可採用根瘤菌劑拌種,每畝用根瘤菌劑 200-250g,增產效果顯著。  

3. 追肥  

在施足基肥與種肥的情況下,一般大豆苗期不需要追肥。開花結莢期,由於植株生長旺盛,需要大量養分,此時為滿足大豆生長髮育的需要,增花保莢,提高大豆產量,應在此期追施適量氮肥,一般每畝用尿素5-10 Kg,時間掌握在開花前或初花期,肥地、長勢強的地塊為防止植株徒長,用量宜少或不施,肥力低、生長弱的地塊宜早施、多施。  

另外,可在花莢期頁面噴施1-3%的過磷酸鈣或0.15%的鉬酸銨溶液,或0.1-0.15%的硼酸溶液375--750 Kg/hm2,可改善大豆品質並促進大豆早熟。  

種植大豆的農友,可以參考這些施肥的技術,結合實際的種植情況,合理地進行施肥。


漁人草舍


種大豆不需要施肥,其根系能固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