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用孩子,才是真的愛孩子,教他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

在綜藝節目《少年說》有一期,一位叫付軒昂的男孩走上天台控訴媽媽讓他做太多的家務。

捨得用孩子,才是真的愛孩子,教他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

想從家務活中解脫出來的男孩,沒想到卻遭到臺下媽媽堅定的拒絕。

隨後,媽媽語重心長地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捨得用孩子,才是真的愛孩子,教他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


捨得用孩子,才是真的愛孩子,教他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

媽媽的回答,收穫一眾好評:這樣三觀正的媽媽,教育出的孩子將來一定很不錯。

然而現實生活中,像這樣鼓勵孩子做家務的父母,為數並不多。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最早是通過動作來發展思維的,越喜歡動手越有利於大腦的發育。”而家務,正是被很多家長忽略的一項重要技能。

為什麼要孩子做家務?

研究證明,愛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對456名孩子做了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硏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前者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同時,犯罪率是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連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都低。

在德國,孩子做家務是由法律規定,有詳細的規則明文:

6歲之前的孩子可以玩耍,不做家務;

6-10歲的孩子,要洗碗、掃地、買東西;

10-14歲的孩子,要修剪草坪;

14-16歲的孩子,要洗汽車,整理花園;

16週歲以上的孩子,每週大掃除一次。

對於不願意做家務的孩子,父母可以向法院申訴。

不只是德國,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在孩子做家務的問題上,都是儘量的支持和引導。

研究表明:

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的時間為1.2小時,

韓國孩子是0.7小時,

英國和法國的孩子大約是0.5-0.6小時,

而中國孩子卻不足0.2小時。

捨得用孩子,才是真的愛孩子,教他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

事實上,孩子不斷學會新的家務技能的過程,也是身體系統不斷髮育完善的過程。

我國古代流傳甚廣的《朱子家訓》開篇第一句就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這足見古人對“讓孩子做家務”的重視程度。

怎樣培養孩子做家務?

一、制定小目標,父母共同參與。在蒙特梭利教室裡基本桌子都用白色的,因為白桌子弄髒後會非常的明顯,孩子可以感官的發現汙漬的存在。而這種我們一般稱為“和環境的溝通”。如果你想讓孩子自發的做家務清理桌子,那麼你需要一個能讓孩子快速感知的環境,例如提供一個白色的桌子,同時提供他能快速操作的工具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父母可以給孩子做示範,如果桌子上髒了應該怎麼把汙漬擦掉,如果擦不乾淨,父母參與進去一起完成,然後孩子自然而然會去做嘗試,以後也會自然的形成一個好的習慣。

捨得用孩子,才是真的愛孩子,教他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

二、儘量放手,不去幹涉。做家務是一份能力,很多家長沒有耐心或者過分追求完美,看孩子做家務慢,做的不好,反而給自己製造了麻煩,就忍不住嫌棄孩子“別做了,還不如不做!”這種做法嚴重挫傷了孩子的勞動積極性,當下次要求孩子做家務時,孩子內心的陰影無法消除,就不想做家務了。如1歲多的孩子想掃地,家長卻認為他還小,做不好,拒絕他掃地,那麼以後想培養他做家務的能力時,就會變得困難。《孩子:挑戰》中說,我們的過度保護容易讓孩子失去勇氣。

明尼蘇達大學的Marty Rossman教授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從3、4歲就開始參與家務勞動的兒童,與直到青春期才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相比,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容易與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更容易自食其力,也更容易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成功。

三、及時表揚和肯定。當孩子完成一件苦差事時,作為感謝應該提供一點獎勵,欣賞他們所做的辛勤工作助於提高他們的自尊 。

我家孩子四歲的時候主動要求刷碗,我同意了,但是洗碗槽她夠不到怎麼辦?還沒等我引導,她自己搬了個小凳子站到上面,高度剛剛好,我及時得表揚她愛動腦筋。她刷完碗,我假裝拿起來仔細檢查,告訴她比媽媽刷的仔細乾淨,小傢伙高興的手舞足蹈。

捨得用孩子,才是真的愛孩子,教他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

有一份名叫哈佛格蘭特研究的資料顯示,研究人員跟蹤了268名哈佛畢業生和456名貧困家庭的男孩,後來又引入斯坦福大學教授對1500名學生的研究記錄,試圖尋找一個答案:那些成年後有成就的人,童年都有什麼相似處?

研究中的一項發現,可能90%的家長都沒想到。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

關於這點,斯坦福大學教授朱莉解釋說:那些職場中獲得成就的人,都有一種“擼起袖子踏實幹”的思維,遇到問題,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推卸責任,而是我要盡力去解決。這種思維模式不是天生的,是從小形成的。

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孩子最終會離開父母獨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捨得用孩子才是真的愛孩子!

————————————

歡迎關注@妙媽育兒,專注中醫育兒,讓寶寶少生病不生病,讓媽媽輕鬆愉悅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