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日,是對父親濃濃的思念


清明之日,是對父親濃濃的思念

清明之日,是對父親濃濃的思念。

又到清明,又是下雨日。帶著家人,一路的雨中行車,心裡卻想著已逝多年的父親。

車窗外的雨淋溼了我的記憶,也淋溼了我的眼眶。妻與兒是不知道我內心的這份懷念的。但父親曾經生活中的點滴卻一幕幕的我腦中呈現。我知道一個開車的人是不能分心的,但是這下雨的清明之日,卻不能阻止我對父親的濃濃思念,於是只好放慢行車的速度。

原本半小時的車程用了四十五分鐘才到達,當來到母親的住處,姐姐們已在等我們了。走在煙雨迷濛的田野,泥濘難行的小路讓我想起了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悲傷不由地襲向心頭。看著田野裡滿眼金燦燦的菜花,看著小路旁蓬勃生長的小草,還有河邊翠綠的楊柳,我想到的卻是父親臨死前痛苦而哀怨的眼神,想到的是父親勞碌而辛苦的一生。

清明之日,是對父親濃濃的思念

清明時節,田野裡是滿眼金燦燦的菜花。

雨慢慢小了,當兒子把鮮花敬獻給從沒見過的爺爺的墳頭,當妻子把一張張冥幣燒給從沒見過的公公時,天空中的雨停了,田野中的風止了,只有熊熊火苗中飄飛而起的灰燼。姐姐說,父親太高興了,終於看到這麼多人同時來看他了,終於看到了他業已長大的孫子,他唯一的孫子了。父親,你應該高興才對,您的後輩託您的福,都生活的幸福美滿。

簡單的祭拜之後,我們清除了墳頭的雜草,然後大家一起對著墳頭默默地鞠躬三次,希望父親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好。離開了父親的墳頭,又走在泥濘的小路,走在煙霧迷濛的田野,回頭遠望,那無際的田野中,唯有墳頭的兩棵青松陪伴父親。這一切不知不覺間又使人多了份愁緒。此時,天又開始了綿綿細雨。

清明之日,是對父親濃濃的思念

唯有墳頭的兩棵青松陪伴父親。

姐姐跟我說,這些天來她一直夢到幼時生活的老家,說想到父親的老家去看看。關於父親的生活情況我曾在《我的父親》中有所介紹。父親七歲時成了孤兒,後來被他姑姑家收留,二十歲來到母親家。然而在文革期間,作為偽保長女兒的母親因無法忍受批鬥,舉家來到了父親幼時的出生地。一家人就在父親的老家生活,一直生活了十五年。

於是,一行人又來到了父親的老家。那是在村莊的最後。遠遠就能看到一群農家高樓下那極不協調的破的不成樣的老平房。就這三間破得不成樣的老平房,曾是我們生活的地方。看著坍塌的牆壁,可以看到天空的屋頂,依然還在的老灶頭以及飯櫥,童年曾經在此生活的情形從腦中呈現。那些歡樂,那些追逐,那些田頭的嬉戲,那些昏暗燈光下的夜談……深深地印在心頭。

清明之日,是對父親濃濃的思念

破敗的老屋裡曾有無數的歡樂。

我跟兒說,爸爸姑姑小的時候就生活在這裡。他看著這破敗的場景,沒有說話,也許小小年紀他還不能明白這句簡單話語裡所代表的生活的意義,但我依然可以從他嚴肅的眼神中解讀出一點什麼。艱苦的生活,他們是永遠不可能經歷與感受的,但總有一天他們能夠理解這種生活對於人生的意義。依然燒上一些紙錢,依然虔誠的祭拜,所有的一切只表明對親人對過去生活的懷念。

也許上帝都感動了。雖然是雨天,但當我們祭拜時,雨又停了。看著那些留在老屋地基上的灰燼,再一次回望這破得不成樣的老屋,我們離開了。當我們回到車上時,天空中又下起了綿綿細雨。

清明之日,是對父親濃濃的思念

天空中又下起了綿綿細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