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搶兒子壽王李瑁媳婦,兒子報仇十年不晚

唐明皇搶兒子壽王李瑁媳婦,兒子報仇十年不晚

唐玄宗搶了兒子壽王李瑁的老婆楊玉環,這相當於在所有人面前扒光了兒子的衣服。更要命的是楊玉環寵冠六宮還被封為貴妃,時不時的就在大小宴會上與曾經的丈夫李瑁遇到。按照禮法李瑁還要一次次的在大庭廣眾之下對楊玉環行禮,這相當於一次次的在眾人面前顏面盡失。

受到這麼大的委屈,李瑁有沒有什麼反抗的表現呢?有,他前後反擊了兩次。第一次讓李隆基與楊玉環偷偷摸摸過了三年。第二次,他斷送了李隆基的帝王生涯。

唐明皇搶兒子壽王李瑁媳婦,兒子報仇十年不晚

咱們先來說第一次。李瑁的母親是武惠妃,這個女子也曾經寵冠後宮,因此她去世後李隆基很想念她,可是翻遍後宮也找不出一個看得上眼的人,於是就把目光轉移到了宮外,這時有人對他推薦了楊玉環。這個推薦的人不是武惠妃的敵人就是壽王李瑁的政敵,因為向好色的老公公推薦美貌的兒媳婦,這人的動機可見一斑。此人說楊玉環與武惠妃神似,是一朵最合適的解語花。楊玉環李隆基是有印象的,當時武惠妃在身邊他對那個貌美的兒媳婦沒啥想法,如今一想,恩,此女確實有幾分武惠妃的樣子。再一想這個女子長得確實漂亮,那就叫進宮來吧。

唐明皇搶兒子壽王李瑁媳婦,兒子報仇十年不晚

等等,她不是普通女子,是自己的兒媳婦,這麼叫進宮多不合適。雖說李隆基心裡不在乎這些名分,但是天下臣民看著呢,身為皇帝要做好表率作用。那麼怎麼辦呢?幸好這件事在唐朝早有先例。武則天原本是李世民的小老婆,後來寺廟一遊不也能再次入宮麼?現在就這麼辦。

於是在公元740年李隆基命令兒媳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這樣楊玉環與李瑁解除了婚姻關係,兩個人都恢復了自由身。

唐明皇搶兒子壽王李瑁媳婦,兒子報仇十年不晚

按照李隆基的計劃,楊玉環出家一年就還俗並被接進宮,但是在此之前要給兒子李瑁再安排一個妻子,挽救一下難看的吃相。

於是唐玄宗又把韋氏女賜給李瑁,並希望兩人馬上成婚。李瑁與楊玉環是五六年的恩愛夫妻,即便他不能再把老婆搶回來,但也不想這麼快就接受新人。要如何做才能拖延一下呢?就在李瑁無計可施之時,寧王李憲去世了。

唐明皇搶兒子壽王李瑁媳婦,兒子報仇十年不晚

李憲是李隆基的哥哥,當年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就是他讓出來的,因此兄弟感情很好。李憲還是李瑁的養父,當年武惠妃為李隆基接連生下幾個子女但都相繼夭折,李瑁出生後李隆基怕悲劇再次重演,就把他送到了哥哥李憲的府邸。因此李瑁是在寧王府長大的,自然與寧王李憲感情深厚。現在養父去世,李瑁就請求為其守孝三年。這個請求在情在理,即便是皇帝也無法拒絕,李隆基只能答應。李瑁三年之內不能娶妻,李隆基三年之內也不能把楊玉環接進宮。

直到公元745年李瑁完成三年守孝迎娶韋氏女,楊玉環才走出道觀走入後宮。這三年李瑁可以平復一下內心,李隆基和楊玉環也只能偷偷摸摸的搞地下戀情。對於李瑁來說,也算是收回點利息。

唐明皇搶兒子壽王李瑁媳婦,兒子報仇十年不晚

李瑁第二次反擊的後果可比第一次強烈的多,這次發生在馬嵬坡之變後。

馬嵬坡之變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逼宮,但是太子李亨的目標並不只是逼死楊玉環和楊家人,而是自己當皇帝。怎麼做才能實現目標呢?與老皇帝在一起是不行的,必須分開才能有操作的空間。於是李隆基入蜀之路上出現了一群哭著攔路的百姓,這些人哀求李隆基把太子留下收復長安,而不是與皇帝一起逃到四川。民意如此皇帝也不好駁回,更何況當時的李隆基還是個破落戶。於是太子李亨成功擺脫父皇李隆基的掌控開始便宜行事,接著他就跑到靈武稱帝了。

唐明皇搶兒子壽王李瑁媳婦,兒子報仇十年不晚

一邊是年富力強、與安史叛軍死磕的新皇帝,一邊是年老體弱、蜷縮在蜀地的老皇帝,無論是從個人發展前景還是從家國大義來看,都是新皇帝比老皇帝更惹人愛。於

是各路愛國志士都紛紛前往靈武,一個圍繞李亨的領導班子逐漸形成,並且與四川李隆基團隊的勢力此消彼長。後來安史之亂結束李隆基重返長安又當了五年的太上皇,但也只是一個對朝政毫無影響力的老人而已。若是按照李隆基自己的意願,他絕對不會允許兒子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大權獨攬,可是李亨就是做到了虎口裡面搶食,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唐明皇搶兒子壽王李瑁媳婦,兒子報仇十年不晚

李亨的登基之路確實少不了裴冕、杜鴻漸等人的支持,但這其中還有壽王李瑁的影子。怎麼看出來的呢?李亨繼位後的詔書中說李隆基“久厭大位,思傳眇身”,因此我在這裡稱帝了。有人認為這句話就是一句託詞,是李亨為自己稱帝找的藉口。但還有一個可能就是這句話是通過李瑁的嘴傳達出來的。當年流民攔路李隆基同意李亨留下抵抗安史叛軍,接著又令“高力士與壽王瑁送太子內人及服御等物,留後軍廄馬從上。”可見李瑁是有機會與李亨這夥人接觸的。並且李瑁除了與高力士一起“送太子內人及服御等物”,還擔任撫慰兵士的職責,這一點是高力士不能做的。因此李瑁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與李亨小團隊的人單獨接觸,並且傳達皇帝“久厭大位”的意思。反正你們早就想另立門戶了,反正只是口諭,反正現在皇帝李隆基已經前往蜀地誰也不能去證實,我李瑁為何不搞點小破壞呢?

唐明皇搶兒子壽王李瑁媳婦,兒子報仇十年不晚

我們再來想一下“聖皇久厭大位,思傳眇身”這句話最有可能是誰說的?高力士絕不可能。當時唐玄宗並沒有退位的打算,無論局勢如何危機都沒有心甘情願當太上皇的人,李隆基更不是胸無大志的天子,哪怕當時他被安祿山打的滿世界跑老婆還被人逼死了。百姓攔路請求李亨收復長安時他給李亨的旨意是“汝好去!百姓屬望,慎勿違之。莫以吾為意。且西戎北狄,吾嘗厚之,今國步艱難,必得其用,汝其勉之!”。可見李隆基只是命令李亨以太子的身份抵抗安史叛軍,沒有讓他當皇帝。高力士身為李隆基的鐵桿粉絲,後來李隆基無權無勢他都能做到不離不棄,這時絕對不可能出賣主子。

這句話也不可能是李亨說的,因為他是最大的受益者,說出這句話底氣不足。裴冕、杜鴻漸等人說也不合適,他們只是臣子,與李隆基的關係沒有那麼近。但是李瑁說出來還是可以的。他是皇子又是傳達皇帝口諭的人,還是在安史之亂、馬嵬坡兵變的大背景下,說出這句話有理有據。李亨等人聽到這句話也是心照不宣,都是聰明人說話不用太明白。

雖說李亨靈武繼位是預謀好的,即便沒有李瑁的神來一筆也會出現,但李瑁這句話說出來後讓李亨的皇位更加名正言順,也能讓他做的更穩。李瑁這句話讓李隆基從一國之君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太上皇,他為自己報了仇,也為自己的未來鋪好路,他的五個兒子中有三位封王,一位得到國公的爵位,最小的兒子是國子祭酒。三個女兒全部被封為縣主。這樣的結局,真的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