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民拿出70年前“借条”, 八路军借420大洋, 如今该还多少?

中国红军刚成立时,弹药紧缺,物资匮乏,并且在敌方的围剿之下军人们时常要饿着肚子打仗。但之所以红军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愈发壮大,除了昂扬的革命精神,还离不开严格执行统一的纪律。

如1929年8月,红四军第二、三纵队经过福建漳平杨美村,当时村民们误信土豪劣绅的污蔑,吓得躲到山里不敢出来。等红军走后村民回到家里,发现家中秋毫无犯,红军只拿走了一些口粮,却留下了远高于市场价的钱款。后来红军再次路过杨美村时,村民们不但没躲,还主动无偿提供最好的食物慰劳红军,这便是严明纪律下最好的榜样。

湖南农民拿出70年前“借条”, 八路军借420大洋, 如今该还多少?

当初红军长征到陕北,生活用具都是和老百姓借的,且都是有借有还,因此当地百姓都愿意帮助红军。而到了抗战时期,日本人对我军根据地进行大范围的扫荡,因此由工农红军改编后的八路军不得不开始转移。在这个过程中,缺少枪支弹药还可以靠意志力拼刺刀,但缺少粮食物资却是个大问题。因此不得不和路过的老百姓借。

八路军有著名的“三大注意、八项纪律”,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来的物资,有偿还能力的当时就已经还了,而暂时还不了的,就打个借条,以便来日再还。其中有不少借条都被留到了现在,有些是因为战士牺牲而无法及时归还,有些是因为这些借条的意义比钱款更重要,持有人自己留着当纪念。如果不是实在遇到困难,很少有人想把它们变现的。

湖南农民拿出70年前“借条”, 八路军借420大洋, 如今该还多少?

2015年,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农民周炎光,拿出一张泛黄的借条,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张借条十分与众不同,因为其落款签名竟是贺龙元帅,上面写明:“借爱国人士周连池先生大米陸拾肆斗、大肥猪壹条、银元肆佰贰拾块、铜钱伍佰块、小钱十贯,祖国统一时来中央,八路军贺龙。”时间是1945年3月,除了贺龙还有一位叫陈菊生的印章。

据周炎光介绍,这张借条是自己的父亲周连池悉心保存,父亲去世后他于2003年在族谱的夹层中发现的,距今已经70年时间了。自己之所以现在拿出来兑换,一方面是想证明父亲是真正的爱国人士,而不是当初的“地主”身份,另一方面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

湖南农民拿出70年前“借条”, 八路军借420大洋, 如今该还多少?

不过这张借条的真实性当时受到了不少文物专家的质疑。隆回县文物局专家戴鹤就表明,首先借条中是简繁混用,但1945年还未用简体字,如“条”要写成“條”,又比如“祖国统一”的概念在抗战时期还没有。也有网友表示1945年应该写成民国三十四年,公元纪年是建国后才有的。而且贺龙当时还在担任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军司令员,怎么会跑到湖南去了?

面对众多疑点,周炎光委托邻居吴佑元帮自己调查借条的真实性。吴佑元便带着借条先去鉴定纸张本身的真假,经过湖南省收藏协会的专家鉴定,借条纸张老旧磨损自然,字迹和印章都没有人工造假的痕迹。这是第一条有力证据,而后他更找到当年亲身参与此事的当事人。

湖南农民拿出70年前“借条”, 八路军借420大洋, 如今该还多少?

这位当事人就是被确定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红军:向轩。他7岁就已经参军,9岁就开始长征!吴佑元在资料中查到,向轩在八路军期间一直隶属于贺龙部队,这个发现让他很兴奋,他找到向轩,得到了十分肯定的回复。

向轩是贺龙元帅的亲侄子,但这个身份他很少对外讲,自小就跟着军队出生入死,实在让人敬佩。他如实阐述,在1945年抗战时期,贺龙部队廖汉生、贺炳炎路过湖南宝庆(今邵阳市),当时的后勤部长陈菊生确实经办借款,并以贺龙首长的名义立下字据!由此,证据链终于完整。

湖南农民拿出70年前“借条”, 八路军借420大洋, 如今该还多少?

那么证明了借条是真的,如今到底应该还多少钱呢?有专家表示,按照当时的购买力,420块大洋,再加上大米、肥猪和不少铜钱,换算成如今的购买力应该是5万元左右,加上政府给予的奖励,最终应该给8万元合情合理。但也有网友表示,按70多年前的物价换算并不准确,如今一块品相尚可的银元收藏价值至少在1000元以上,应该按照收藏价值给予补偿。

不过周炎光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证明自己的父亲周连池,要知道当初农村的老百姓一个月可能都见不到一块大洋。周连池能一次拿出来这么大数目,是对八路军的支持与信任,甚至可以说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如今得到国家的认可,这是一种比金钱还要昂贵的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