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司法戰鬥

從中世紀開始,歐洲貴族就已經在通過一對一的戰鬥來解決私人之間的爭端,或者捍衛個人的榮譽。在早期,這種決鬥被稱為“司法戰鬥”。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據說——決鬥的過程,就是上帝審判的過程。在決鬥中勝出的那個人,就是通過了上帝審判的那個人。在一個充滿暴力和血腥衝突的時代,這種“司法戰鬥”的發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人們肆意殺人的衝動。雖然許多國家在法律上都禁止決鬥,但收效甚微。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來啊,開幹啊!看的人越多,我越感到熱血沸騰。

決鬥法典

1777年,一個由愛爾蘭人組成的委員會起草了一份《決鬥法典》,法典中包括了26條具體的決鬥規則,涵蓋了決鬥的各個方面,從道歉程序,到決鬥禮儀,再到戰鬥規則,簡直是無所不包,應有盡有。這個規則如此流行,以至於全世界的人都把它看作是決鬥的“官方”守則。美國海軍甚至把這份文件列入了《海軍軍官候補生手冊》中,用以規範可能在海軍隊伍中出現的決鬥行為。直到1862年,美國海軍之間的決鬥行為才終於被禁止。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來啊,有本身不要叫人,單挑啊!

第二證人

在一場典型的決鬥中,一定要有一名第三方人士在場,他們被稱之為“第二證人”。他的角色,即是主持人,又是裁判員。而他的職責,首先卻是要設法促成決鬥雙方的和解,說服他們放棄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通常情況下,被冒犯的一方會通過他的“第二證人”向侮辱他的人發出挑戰。如果對方同意道歉,事情通常就結束了。如果對方選擇了決鬥,則同時要選擇決鬥時使用的武器,以及時間和地點。在決鬥開始之前,依然可以道歉,決鬥也可以隨之停止。即便是在決鬥開始之後,挑戰者也可以在榮譽得到滿足之後,隨時終止決鬥。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第二證人:我說開始再開始哦~

美國人的第一次決鬥

1621年,在那批最早的清教徒從英國乘坐“五月花號”輪船抵達普利茅斯後的第二年,來自馬薩諸塞殖民地的愛德華·多蒂和愛德華·萊斯特進行了一次決鬥,這是有文字記載的美國人之間進行的第一次決鬥。兩個人所用的武器都是劍,結果都受了輕傷。這場決鬥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他們兩個人的身份都是僕人。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紳士或貴族才會進行決鬥。這兩個人在不經意間,拉開了美國人決鬥史的大幕。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為了榮譽而戰!

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決鬥

在手槍發明之後,大多數決鬥者都會首選手槍作為他們的決鬥武器。1804年,美國的開國元勳,也是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由於和時任美國副總統的阿倫·伯爾政見不同,積怨已久,被迫接受對方的決鬥挑戰,結果不幸中彈身亡。這也是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場決鬥。而在這場決鬥中,兩人所使用的就是大口徑的滑膛式燧發槍。當時許多美國人都擁有一對這樣的手槍。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誰先開的槍,至今是個迷。

那時決鬥用的手槍

通常情況下,在使用手槍進行的決鬥中,死亡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燧發槍的性能還不夠穩定,在實戰中經常會啞火。即使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射手,命中率也很難保證。更何況,在決鬥中,一般用於瞄準的時間不能超過三秒鐘,長時間的瞄準會被認為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通常成對出現的燧發槍。

美國曆史上參與決鬥的名人們

隨著社會的發展,決鬥已經不限於貴族和紳士之間,會在各行各業的人群之間進行。許多眾所周知、聲名顯赫的美國人,都通過決鬥捍衛了自己的榮譽。比如,美國開國元勳,曾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巴頓·格威內特,就在一次決鬥中被拉克倫·麥金託什將軍擊倒在地。美國海軍准將斯蒂芬·迪凱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決鬥者,卻最終死於另一位準將詹姆斯·巴倫之手。而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則聰明得多,他因在報紙上嘲笑過一名伊利諾伊州的官員,結果對方發起了決鬥挑戰,最後關頭,林肯選擇了進行道歉,從而勉強避免了一場生死未卜的惡戰。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看看到底誰命大!

放棄決鬥的代價

雖然有許多人通過決鬥捍衛了榮譽,讓自己聲名遠播,但是更多的人則害怕決鬥。在當時的社會里,決鬥挑戰的風氣如此之盛,以至於你週五在公司裡多說了一兩句話,週六早上可能就會接到決鬥的挑戰,而週日可能就會死於非命。參加決鬥需要巨大的勇氣,放棄決鬥同樣如此。特別是在當時美國的南部地區,拒絕參加決鬥的人會被“公之於眾”,名譽掃地。對方會專門撰寫一份聲明,指責放棄決鬥者的軟弱,嘲笑其怯懦,然後將其懸掛在公共場所,或發表在當地的報紙或小冊子上。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接受挑戰和放棄決鬥,到底哪一種行為更需要勇氣?

那些反對決鬥的名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湧現了許多旗幟鮮明地反對決鬥這種殘暴行為的人。本傑明·富蘭克林和喬治·華盛頓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富蘭克林稱——決鬥是殘忍的行為,它們什麼都決定不了。而對於華盛頓來說,他無疑需要保留儘可能多的優秀士兵,他曾對手下的一名軍官拒絕接受別人的決鬥挑戰表示祝賀,他表示,幾乎沒有哪一個軍事決策不是對某一方或另一方的冒犯。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美國西部片中,經常會出現一對一決鬥的經典場面。

決鬥的衰落

到了內戰時期,美國各州加強了反決鬥的立法,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原本是一種旨在避免暴力和彌補冤屈的正式程序,卻惡化成了一場冷血謀殺。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文明國家,貌似正義的流血衝突就必須結束。決鬥的社會風氣終於有所收斂,最終日漸衰落,甚至在南方也是如此。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文學作品:最後一次決鬥。

決鬥成為了一種體育項目

到了20世紀的頭十個年頭,這種古老的手槍決鬥風俗在美國曾經短暫地復活了。不過這一次,它是以一種娛樂遊戲或者體育運動的面貌重生的。決鬥者會穿著像擊劍運動員一樣的厚帆布衣服,戴著金屬絲或玻璃製成的面罩,手槍上還配有金屬護手。最重要的是,他們手槍裡的子彈是蠟制的,這使它失去了危險性。在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上,它甚至成為了一種比賽項目。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關於美國人決鬥那點兒事

這算是射擊運動的一種吧?

時至今日,這種原始的決鬥形式已經非常罕見了。如果名譽受損,人們首先會選擇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討回公道。決鬥這種殘忍的維護個人尊嚴和榮譽的方式,終於成為了歷史。(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