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有多大?


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有多大?

你好,歡迎來到《科學人物課:楊振寧》,我是卓克。

上節課講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恩怨,這節課我們講講楊振寧身上另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他對中國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網上有個流傳很廣的論調,說的是:楊振寧在祖國最需要他的時候沒有回來,到80多歲才回來養老,佔盡了好處。

尤其是2017年夏天,95歲的楊振寧把國籍從美國改成了中國,正式成為中科院院士後,這種說法又捲土重來,更加氾濫。

但我們這節課要告訴你的是——

這種說法是個謠言。事實上,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非常非常大。

下面咱們就具體說說。

充當中美兩國的橋樑

很多人不知道,楊振寧為中國科學做貢獻是從1971年開始的。

你可能問了:1979年中美才建交,兩國高層恢復往來最早也是1972年,楊振寧怎麼能從1971年就對中國科學做貢獻呢?

是這樣的。1971年的一天,楊振寧在報紙上看到一條通知。之前美國公民的護照上有幾個不能隨便去的國家——古巴、北越、北朝鮮、中國。但那天的報紙裡說,中國從裡面取消了。雖然還沒有其他細節,但楊振寧馬上決定回北京,他擔心這個窗口期不久就會關閉。

從那次回國起,對於中美雙方,楊振寧一直在起橋樑的作用。

那時候,中美兩國對彼此都嚴重缺少了解。

中國的高層盼著和楊振寧長談,多瞭解真實的美國。而楊振寧回到美國後,也在各地的演講中給美國人講他看到的新中國。當時很多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還是盤著辮子、穿著大褂的裝扮,所以那些演講對他們來說是非常新奇的。

如果說更具體的,那就是楊振寧在70年代幾次回國,每次都被要求列一張“親友會見名單”。

楊振寧列的很多人,都是那個年代正在勞改的科學家。這份名單的實際效果就是救命。因為只要會見後,這些人就不再被關押,有些甚至可以繼續從事和科學相關的工作。比如,鄧稼先夫婦就是因為在會見名單中才被放回北京的。

所以說,楊振寧的會見名單挽救了不少科學家的生命,這既是人的生命,也是中國科學事業生命的一部分。

實際上,楊振寧自從博士畢業就一直準備回國。但那時,美國不允許敵對國國籍擁有博士學位的人離境。但楊振寧還是抱有一線希望,多年來一直避免參與任何跟核武器有關的研究,就是希望等到哪一天禁令解除時能馬上回去。

即便如此,楊振寧回中國還是引起了太多部門的關注。

1971年楊振寧從中國回到石溪分校後,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的盤查電話就打來過很多次。甚至有一次,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員去了楊振寧的辦公室,並語帶威脅。

另外的風險,就是和臺灣的關係了。因為當年楊振寧離開中國時拿的留學獎金,是美國退還給國民政府的庚子賠款的錢。時隔這麼多年,一回國就去了北京,臺灣的學界、政界是很不滿意的,有些極端分子還打電話恐嚇他。

但這些,都沒有阻擋楊振寧回國的腳步。

以科學家身份建言獻策

從1971年開始,楊振寧差不多每年都要回中國待上1、2個月,去各學校演講,和科學界辦座談會,給政府提供有用的建議。

其中最應該提的,就是他反對中國建設高能加速器這件事。

這件事之所以這幾年在網上流傳這麼廣,最早是因為華人頂級的數學家丘成桐是贊同建的。兩個頂級牛人意見相左,很容易被當做新聞報道。

尤其是2019年5月份,楊振寧在國科大的演講中,又再次公開反對建造大型加速器,所以我們更要在這節課仔細說說了。

其實,楊振寧的反對是由來已久的,第一次是1972年提出的。

那年在北京飯店舉行的“高能物理發展與展望”座談會上,討論了建設高能加速器的計劃。主持會議的,是楊振寧從前西南聯大的老師張文裕。會上很多人都贊同建設,但楊振寧沒有順從大會的主流意見,舌戰群儒,反對這項計劃。

這裡我們介紹一下背景:

高能加速器就是通過電磁場給粒子加速,讓兩束相向運行的粒子撞在一起。在碰撞過程中會產生新的粒子,分析碰撞結果,可以給基礎物理的研究提供證據。但這個設備開銷非常大,建造的起步價是1億美元。

當年中國科學界響應毛主席“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貢獻”的號召,才提出建這個東西。當時認為我們已經有了原子彈和氫彈的經驗,高能加速器也一樣可以成功。

楊振寧為什麼反對呢?主要理由是不符合中國國情。

他認為:在那麼窮的時候,應該把錢花在刀刃上。1億美元分給計算機、生物學、機械製造,不但能培養更多人才,還可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提升人民生活質量。

這個理由,得是對物理學有全局瞭解的人才能提出來。

中國當時規劃的加速器是500億電子伏特,而當年世界上出產學術成果最多的,用的是3000億電子伏特的加速器。我們的規劃目標,就已經是別人10年前淘汰的了,最終的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另外,就算有錢建超大規格的加速器,也不太可能有突破進展。因為之前的科學家利用“楊-米爾斯方程”,把絕大多數預言的粒子都找到了。預言中有,但還沒找到的粒子,那種設備需要的經費連美國都花不起,更別提當時的中國了。

知道了這個背景,你就能理解為什麼楊振寧從1972年到2019年,都一直反對建設高規格的加速器了吧。

雖然那個年代領導指明方向的事很難改變,但楊振寧的反對還是非常有效。最終,這個項目拖到了科研經費稍微充裕些的1984年才開工,經費也削減到2000萬美元,省下了80%的錢。

而楊振寧,因為從1972年起一直“不識時務”地反對,後來成了一些人眼中很不受歡迎的人。直到改革開放後,這種負面影響才逐漸消失。而他在這些年中的反對,反而是他對中國科學最直接的貢獻。

除此之外,翻譯出版《科學美國人》這份科普雜誌,也是楊振寧在1973年見毛澤東時提出的建議,以至於今天我們都還受益於他。

表面來看,楊振寧並沒有為中國某個科研機構做過什麼研究,但因為他世界頂級科學家的身份,幾十年來深深影響了中國領導層對科學界的政策。

這個影響,不比實際投入科研工作來得小。

創建清華高等研究中心

楊振寧對中國的第三個貢獻,是在他74歲時,參與創建清華高等研究中心。

楊振寧在其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找人、找錢兩方面。

在吸引人才方面:

楊振寧的作用相當於愛因斯坦之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早期受到召喚的頂級科學家,有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物理學家聶華桐、文小剛、張首晟,數學家張壽武,咱們上一門《密碼學30講》裡說的王小云等。他們各個都是自己的領域內世界一流的科學家。

在找錢方面:

楊振寧為了創立高等研究中心基金會,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的房子,把這100多萬美元捐給了基金會。還號召“對沖基金之王”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給清華捐了一棟小樓——陳賽蒙斯樓。

在楊振寧到來之前,清華大學的物理水平在世界上排不進一流。楊振寧來到清華後,用個人影響力和私人朋友圈招募到很多牛人,有些就留在了清華,有些即便沒有任教也經常來做學術交流。

到今天,在理論物理、數學、理論計算機科學、密碼學、理論生物學、理論天體物理這些方向上,清華大學都是國內水平最高的機構。甚至在凝聚態物理這個物理學大分支和冷原子這個小分支上,現在清華已經接近世界頂尖大學的水平。

這種巨大進步在十幾年內快速發生的現象,在學術界是很少出現的。

回報中國的情感來源

雖然楊振寧在清華的最大作用不是科研和教學,但在2004年,82歲的楊振寧給物理系一年級的130個同學,上了整整一個學期的基礎物理。

這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

楊振寧50多年的學術生涯,可以算非常長,但授課卻不多,只在芝加哥大學畢業後教過一年的書。我想他願意給清華本科生上一學期的基礎物理課,更多是出於情感因素。

楊振寧15歲時,抗日戰爭就爆發了,直到他1945年去美國留學,一直沒停。日軍在二戰中很多次把醫院、住宅、學校當做轟炸目標,其中西南聯大就遭到過3次大規模轟炸。這是突破戰爭底線的做法。所以楊振寧在懂事後,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民族的屈辱。

後來在美國,雖然不用經歷底層移民的苦難,但因為政治原因一直不能回家鄉。這26年裡,積累了太多的鄉愁。

此外,楊振寧在美國瞭解到不少華人移民的苦難史。比如,從1878年到1886年,多地華人被當地人屠殺。還有就是1892年、1904年、1911年、1912年、1924年連續出臺排華法案,把華人社區變成隔離勞工、剝削單身漢的“集中營”……

所有這些歷史資料,讓他慢慢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華人所處的歷史座標。可以說,他盼望中華民族強大起來的願望,是由心而發的。

當一個人經歷了這些,晚年又回到了自己少年時代的象牙塔——清華大學。有些70年前的景物還在,而中國呢,又遠比自己離開的時候強大多了,那種感觸是很難說清的。

在這種情緒下,給這裡的本科生上一個學期的大課,可能是楊振寧對於中國感情的最好表達——

把夕陽的光和熱,灑給這個民族最有希望的年輕人。

思考題

你覺得82歲的楊振寧教的普通物理,和其他老師教的有什麼不同呢?

——羅胖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