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傳》- 思考啟迪

01.今日導讀

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遇見你,我是簡老師。今天繼續為你解讀《武則天》這本書的第五部分內容。

昨天我們瞭解到武則天稱帝的整個歷程,可謂波瀾壯闊。這位奇女子用她的一生,告訴了我們四個道理,分別是:即使低落谷底,也決不放棄希望;雷厲風行,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拘小節,知人善用才能走得更遠;最後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們下面一個個來看。

02.即使低落谷底,也決不放棄任何機遇

我們首先來講第一點:低落谷底也決不放棄。前面提到過,武則天的父親死後,她和母親姐妹在家裡的處境很不好。如果是普通女子,可能就聽天由命,聽從哥哥的安排嫁人生子,度過平凡一生。但武則天不是,楊夫人給她製造了入宮的機會,她絲毫沒有猶豫便選擇了入宮。這是她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也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機遇之一,如果武則天當年因為害怕宮中生活艱難,放棄入宮,也就不會有後面的一切了。

進宮之後,她也懂得抓住機會表現自己,在獅子驄事件中,別人都不吭聲,只有她跳出來大聲說一句“妾能治之”。雖然結果令人失望,但武則天也由此得以總結經驗,調整方向,將目光轉向了新的目標,也就是太子李治。

武則天對她和李治之間關係的處理,可謂集中體現了這個奇女子的厲害手腕。當時李世民已處在風燭殘年,武則天很清楚,如果自己還不有所行動,就真的要剃髮為尼了此一生。於是她積極地推動這段感情進一步向前發展,主動去迎合太子,追求太子,把淺淺的“悅之”變成深深的兩情相許。而當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身陷尼姑庵,李治事務纏身性格又猶豫不決,武則天也沒有就此放棄,她用一首詩重新抓住了李治的心,又利用流言造勢,讓王皇后看中她的價值,借力重返宮中。雖然受到皇后的桎梏,但她很清楚這是她翻身的唯一機會,她抓住了,並且扛住了朝堂的壓力和後宮的風雲,立穩了陣腳。

蒙曼在書裡提到:“機會的有無和大小原本就因人而異”,意思是,機會誰都有,但一般人人常常是機會到了手邊都可能抓不住,任由機會悄悄溜走,然後自己再追悔莫及;稍微強一些的人,只要有機會來了,就一定能抓住它,並藉助機會走向成功;再強一點的就會像武則天這樣,不止是等待機會,更是會創造機會,掌握自己命運的走向。

03.雷厲風行,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們再來講第二點: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武則天上位之後,她的政績從來不輸給李治在位期間。她知道,暴力只能使人畏懼,絕不能使人信服。怎樣才能讓人真心實意地信服自己的權威呢?自然就是建功立業,幹出一番事蹟,讓大臣對她信服。她主要做了兩個措施:一個是建明堂,另一個是造新字。

明堂,是中國儒家經典裡記載的一種非常神聖的建築。傳說最早的明堂是由軒轅黃帝親手建造的,它上可通天,下可達人,每一代的帝皇都想修建一座作為自己的權威象徵。武則天也不例外,她也想建一座明堂來昭告天下:自己就是傳說中的儒家聖王。

在這之前,李治也建過明堂,他當時特地找了一幫儒生來給他討論設計方案。沒想到人多嘴雜,每個人依據的經典也不一樣,爭來爭去討論了幾十年,到李治都去世了,明堂別說建起來了,設計圖紙都還沒畫好。武則天為了避免再出現這種拖延的情況,她選擇了不和那些迂腐的儒生商量,而是直接找了以辦事幹淨利落著稱的北門學士,讓他們馬上出一個方案。另外,武則天提出的要求也很明確,她要求不需要面面俱到,符合歷史記載,只需要足夠富麗堂皇符合她的帝王身份就好。有了這樣明確的指示,學士們馬上設計好了明堂的結構,接著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明堂建成了。

對比一下李治和武則天對待建明堂這件事,就能發現,李治和武則天就是兩種類型的領導,他們都想把事情做好,但是李治太拘泥,認為明堂就應該遵照古籍上說的來建造,否則就是不尊重聖人。這個想法本身沒有錯,但與此同時他又太糾結於細節,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完美主義者”,企圖面面俱到,結果導致想法一堆,行動為零。而武則天不一樣,她目標很明確,只要富麗堂皇,展示出皇家威儀就好。至於對“建明堂要尊重古人”這件事,武則天是沒什麼思想包袱的。對錯先不論,她這種確定目標之後馬上行動,絕不拖泥帶水的作風,確實做到了用李治花幾十年都沒做到的事情。

明堂建好之後,武則天又發佈了一道詔令:改革文字。我們知道,文字的改革從古到今一直在進行,像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字就是文字改革的產物。而武則天改革文字,是改字、造字,並賦予這些字獨特的含義。比如 “武曌”的曌,上面是“明”下面是“空”,即“日月當空”的意思,就是在說她自己像太陽和月亮一樣普照著萬里江山。再比如,她當時改了“君”這個字,是“天下大吉”四個字合成的,意思是當君主的人就是最吉慶的,所有吉祥的事都圍著他轉。與君相對的是臣,那“臣”怎麼寫呢?用“一”加“忠”,要求臣子一心一意忠實於君主。不難看出,這是武則天鞏固自己權威的舉措。

除此之外,武則天還改革了考試製度,比如沿用科舉制,併發明“密卷制度”。在舉行科舉考試之前,她曾經實行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舉薦制,但後來她發現,那些被推舉的人很多都是“關係戶”,沒有真才實學,於是她重新採用科舉制,並要求考生的試卷要蓋住名字來批改,這樣一來,判卷就更加公平公正了,這個習慣到我們現在還在沿用呢。官員閱卷結束後,武則天還開展了殿試,讓考生現場答題,由皇帝定奪勝負。為了網羅天下人才,武則天這個做法可謂果斷而富有見識。

04.不拘小節,知人善用才能走得更遠

除了改革文字和沿用科舉制度之外,武則天在位的時候還任用了很多賢臣來治理天下,可是說是“君子滿朝”。尤其是狄仁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這個名字非常熟悉,像“神探狄仁傑”什麼的。但實際上,狄仁傑更多是一位言官,也就是負責監督和進諫的官員。當時很多人覺得武則天兇狠霸道,動不動就殺人立威,都不敢向她進諫,但事實上,武則天討厭的是大臣猶豫不決唯唯諾諾的樣子。而狄仁傑不同,他公私分明,敢說真話,就連立皇儲這種很容易觸碰武則天逆鱗的事情他也敢直言不諱。對此武則天不僅沒有處罰他,還對他非常重用。

有一次,狄仁傑推薦自己的兒子當員外郎,一般人看來這是任人唯親的做法,但武則天知道這是“內舉不避親”,爽快答應。一段時間過去,狄仁傑的兒子果然做出了很好的成績。當狄仁傑死後,武則天忍不住感嘆道:“朝堂空矣”,朝廷上已經沒有像狄仁傑這麼優秀的人了。

對武則天來說,“求才貴廣,考課貴精”,對人才的招攬,她是本著寬進嚴出的原則。也就是說,只要有人舉薦,那武則天就會讓你上任,讓你嘗試,如果你能勝任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那就對不起了,輕者貶官,重者殺頭。這樣一來,朝廷上的官員就都是大浪淘沙的金子,是真正的優勝劣汰。

除了男性官員,武則天還願意起用女才人,就像著名的上官婉兒。說起來,上官婉兒的爺爺就是上官儀,大家還記得嗎?當初上官儀建議李治廢后,被武則天打擊報復弄進監獄,後來還一家都被處死了,只有年幼的上官婉兒倖免於難,從一個千金大小姐變成了內廷的婢女。按理來說,武則天應該對她趕盡殺絕,免得遭受報復才對。但出奇的是,武則天沒有這樣做,因為她很欣賞上官婉兒的聰慧善文,還直接讓上官婉兒擔任她的侍從,相當於我們現在說的秘書工作。上官婉兒也沒有辜負武則天的信任,非常能幹,甚至武則天開宴席、辦詩會的時候,她還能出來當裁判品評詩文,哪個寫得好,哪個寫得不好,都由上官婉兒一句話說了算,可算是“稱量天下士”。正因為武則天任用了很多傑出的人才,所以在她統治期間,才有了“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景象,社會也得以發展。

0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不過,武則天在晚年的經歷,卻給了我們另外的警示。

在武則天垂垂老矣之時,朝廷內發生了“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下臺,李顯再度成為新皇帝。之所以出現這種局勢的轉變,除了外部環境之外,最主要還是武則天自身的原因導致的。

據說,當時武則天接連生了幾場大病,這讓她對人生的意義產生了疑惑。她想,自己的壽命也就這些年了,還整天忙於朝政有什麼意思呢?還不如抓緊時間享受人生。於是,遊行,宴會,逐漸成了武則天晚年生活的主要內容。

這些還不夠,武則天最大的愛好就是養面首,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養小白臉。有一次,武則天看上了一位賣野藥為生的小貨郎馮小寶。但是這個馮小寶出身太低微了,雖然武則天向來不注重身份地位,但是被人傳聞跟一個江湖賣藥的在一起,也會讓她感覺不舒服。於是她就想法子給這個馮小寶換身份。當時武則天的小女兒太平公主已經出嫁了,丈夫叫做薛紹。武則天靈機一動,讓薛紹認了小寶做叔叔。就這樣,小寶就改姓薛了,經過這些包裝,馮小寶搖身一變成了薛懷義,而且很快當上了洛陽名寺白馬寺的住持。醜小鴨終於成了白天鵝,從此就經常出入武太后的寢宮。

雖然是仗著武則天的寵愛上位的,但這位薛懷義也是爭氣,後來硬是混成了大將軍。只可惜,人在取得了一點兒成就之後,就容易飄飄然,薛懷義日漸驕橫跋扈,一不小心得罪了太平公主,最後被處置了。

這還只是個開始。有了一個面首之後,自然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這就有了後面的“二張亂政”。

這二張是一對兄弟,還是太平公主不忍心看著母親晚年形單影隻,特地孝敬給母親的。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這兩人塗脂抹粉,穿著好看的綾羅綢緞整日陪伴在武則天的身邊。武則天一高興,就給兄弟兩人都封了三品官。後來,為了讓更多的美男子匯聚到自己的身邊,也為了讓張氏兄弟再過一把當官的癮,武則天設置了一個機構叫做控鶴監,後來改名奉宸府,讓這些人擔任長官和首席成員。有些利慾薰心的人為了巴結武則天,削尖了腦袋也要鑽進奉宸府,風氣越搞越壞,甚至後來演變成了面首干政,引起眾怒,最終才有了推翻女帝的神龍政變。武則天的一世英名也終結於此了,實在是可惜至極。

回顧武則天的晚年生活,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武則天的想法並不是不能理解,人生如此辛苦,老來享福也沒什麼不對。但享受不等於放縱,就像有一句話說的,“當下的每一次放縱都可能變成未來一筆難以償還的債”,這是我們應該思考和警醒的。

06.全書回顧

好,關於《武則天》這本書我們就全部解讀完了,下面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為傳奇的女皇帝。她十四歲入宮,三十二歲當皇后,四十歲與李治並稱二聖,五十歲晉升天后,六十歲成為皇太后,六十七歲成為一代女皇,“一手拉住了貞觀之治的餘韻,一手又挽起了開元盛世的開篇”。

在當年那個男權社會下,女性往往沒有太大出路,很多時候只能依賴男性、甚至討好男性,靠運氣才能換來好一點的生活,“自我實現”可以說是一種奢談。但武則天不從,她這一生不曾服軟,她拋棄了“媚娘”這個名字,賦予自己武瞾(zhào)之名,日月凌空,站在高山之巔。她從不認為自己是女人就低人一等,她目標明確,她堅信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可以做,她不僅要做,而且還要做得更好。就是因為秉持著這種信仰,她一步步地證明了自己,成為歷史上一個光彩奪目的“異數”,給後人無盡的驚歎和思考。

說到這裡,我們也希望聽眾朋友能像武則天一樣,不要被一些迂腐的觀念束縛,覺得女人拼命奮鬥努力沒有用,還不如找個有錢的老公嫁了;更不要覺得自己配不上“目標”和“理想”,因為女人天生有著自己的能量。所以,如果現在的生活讓你不滿意,或是你心中有夢想,不妨大膽一點,行動起來,向前一步,不斷地努力,讓自己離想要的目標更近一點,從而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好了,《武則天》這本書就分享到這裡,恭喜你又讀完了一本書,我們下次見!

07.思考與討論

通過五天的學習,你對於武則天是否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你覺得她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留言,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