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辋川山河

十六、漆园

《漆园》和《椒园》位于《鹿苑寺》之东西两侧,是“老鹤沟”和“寺沟”分隔开的两座山坡。现代的许多研究家认为,王维的辋川园林是“可耕、可牧、可渔、可猎”的“四可”综合园林。也有的认为是分“花木区”即观赏区”:“经济林区”,“水泉区”等。

“经济林区”即可取经济利益,提供生活用品的使用经济区;“水、泉区”即生活用水或养殖区等。如果按后一种分法,《漆椒二园》当属经济林区无疑。但吾以为这是研究家的“画蛇添足”之举。而所谓的“四可”倒是应肯定的。对于居住在辋川的我来说,任何额外的猜想都是“可怜无补费精神”。山里人都流传着一句话:山是人类之宝,因为它与水结缘,几乎可以提供人们最低的生活来源,包括柴、米、油、茶、衣、住等等,从过去的生活经验看,还可以从植物中提出染料,盐类和碘类等。就是说人可以依赖与山,可以成为“自给自足”的自然人。这也就是人有本能的依恋与山的原因。而从王维隐居辋川来说,无疑是对自然之景的“深度爱恋和人工点缀。决不是研究家们的牵强之为。纵观辋川,山、水、林、木、花、草、鱼、鸟、禽、兽等无处不在,移步随行。怎么能依地形或区域划分,由此可知《椒园》和《漆园》是天然的两座山而已。是以天然植物“漆树”和“野花椒”而评引人们瞩目的,也是可以为王维及其僧侣们生活服务的。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能从漆树身上刮漆,和从其种子上提取油料。知道用花椒种子做高级调味品。何况,这两座山都是杂草混交林,辛夷、合欢、黄栌无所不有,芳草野果无所不备。故山里人常说:“进了宝山不空回。”然王维并没有像普通人去一一描写这诸多的自然物像,而是借典以自说。表现出与老庄不谋而合的人生理念。“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其中的“古人”者是庄周。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记:“庄子曰,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其学无所不窥,然善属书离辞,指以类情,……其言光泽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间周贤,使使厚币以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凯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自焉。”以快吾志焉,”这里诗人引庄周事以返璞,调庄周并非做史。“自阙经世务”是说庄周不出任官职,是自认为缺乏治世之才。浓不然有道是“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诗人在此隐讳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天下黑暗的现实。是奸侫专权,朝政的腐败,而诗人又无回天之力的社会局面,同时紧接着说“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是借用郭璞的《客傲》:庄周晏骞于漆园,老来婆娑于林窟。句谓晏息于林下、之典,以抒发自己,“此漆园不必有景色,自与古人高情会”的高杰志向,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在诗人对仕途极度厌倦之后,他追求的是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是一个生气充盈的天然园林。在这寂静而又无喧哗的世界,一切都是“任缘随性”“真性如如”,多么自由自在!说起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封建社会,不知要好千倍万倍!这就是诗人以辋川为精神归属根本原因。尽管作者写此诗时可能正是

官运亭通的时候,但何不高蹈林泉以自况呢?又根据禅行八喻之种树喻可知王维的《漆园》以漆树的沾濡作指诗人以栖居《鹿苑寺)为已终达光时之顶,光明之塔。此时诗人仍在朝庭,但心存山野。已与沆瀣一起的黑暗势力分道扬镳。他已是邀游于一个人的世界中淡泊而闲适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