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心事寄于书:《小康之路》后记


万千心事寄于书:《小康之路》后记


这是个传统的中国故事,无非就是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或者鲤鱼总想跃龙门。几千年以来,农民是贫困的代言人。脱贫致富的道路,大多数人的选择只有一条:进城。进城,是农民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渴望和梦想成真的可能。农村家族之间的较量与竞争,家庭的兴旺发达,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谁家里的人在外面的多,外面其实就是指城里。

每年的清明节,家族的后人们都在村庄对面的高山挂青。青草萋萋,满山坟茔,一个一个石碑开始认清。家族的亲人血浓于水。年轻的后辈们努力拼搏,一面为了自己的未来,一面告慰祖先的灵魂,如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就是中国人的梦想与奋斗,中国人的故事与生活。

这不是个俗套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的已经长眠不醒,有的却还在凡尘俗世中,或有滋有味儿,或苟且安生。世界那么大,所有的故事好像都从乡村开始。从乡村奋斗到城市的人们,少年孜孜以求走出农村,青年奋斗自以为舍我其谁,中年反思自我反观世界。每一个从村里走出去的人都享受着乡亲的无限期待与慕名崇拜。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多动力也有沉重的压力。金花的生活也是沉重的,她一直扛着要出人头地要给自己和家人争气的沉重负担。

或许在某种意义上,金花代表了那一群从乡村大地上走出来的人。她们的生活很难轻松,她们肩上扛着的太多,有些是自己给自己加压的,有些是乡村的家庭给予的。每个人都在人生路上孤独行走,生活的道路上有多少闪耀的起飞,也有多少无声的沉沦。乡村出来的人肩负着故乡的信任和家族的骄傲,尽管他们只是一个个靠自己突围而出的打拼者。

万千心事寄于书:《小康之路》后记

正是乡村的期待,他们或多或少承载了更多的人生压力,但也激发了他们的奋斗激情与社会责任。这是历史上乡村最幸运的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下,才能真正实现梦想。每个时代赋予了人们不同的时代定义,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满怀幸福的期待。乡村的人不再削尖着脑袋往城里钻,城里的人想回乡下去,这其实就是伟大时代的巨大变迁。中国有广阔的乡村,有庞大的乡民群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乡村振兴。很幸运,我能亲眼看见着乡村的变化与城乡的变迁。

几十年以来,我陆陆续续听到亲友离去的消息,内心的不舍与惋惜和疼痛就增加几分。这些人物的悲欢离合就是历史画卷。这些人物命运就是时代印记。他们带着对人间的留恋与曾经沧海和未曾实现的梦想抱憾而去。

在我的童年和青年时期里,目睹了多少同龄人无钱治病、因病离世、早早辍学流入社会,目睹了多少农村家庭奋力挣扎苦苦追求却并不如愿,目睹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目睹了政策变化带给农民更多的机会与心灵激荡。经历过校园的青葱岁月与毕业分配的考验,经历过社会变革与生存艰难,感受过人间冷暖与世态炎凉,观察过风云变化与人生沉浮,但坚信:尊重内心的渴望,坚持追求梦想,生活不一定会给你十分的回报,但一定不会亏待你追梦的理想。

离开家乡三十年后回去扫墓挂青,或许是祖宗护佑,或许是高祖显灵,或许是生命轮回,或许是寓意新生。清理杂草丛生的祖宗墓地,坟头上一年的枯草开始冒黄牙,正准备插上树枝挂上香纸,却露出一窝鸟蛋圆圆乎乎。十个绿壳鸟蛋散发出玄妙之光,家族众人惊叹不已,这山上的野鸡为何偏偏在家升的坟上下蛋?

构思了多年的小说,就从祖先的坟头发现一窝鸟蛋开始动笔。生活如此玄妙,追思故人,眺望未来。世代更替、家族较量、阶级分层,农村变化、国家政策,城市变迁,政治烙印、底层人生,脱贫致富,那些古老的、现代的、农村的、都市的、家长里短的、时代烙印的,都浓缩在这部小说里。

万千心事寄于书:《小康之路》后记

小说从2013年开始动笔,多次调查了解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力求真实展现建设全面小康之路。初次写长篇小说战战兢兢,因琐事缠身,创作精力投入不够,作品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之处,诚挚感谢这一路上给予关心和帮助的领导、老师、朋友们。

生活,谁也说不清楚,却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你想拥有的,终究都会得到。

万千心事寄于书,家祭无忘告祖宗。

主笔简介

万千心事寄于书:《小康之路》后记

海燕,作家、编剧。父母大学堂全国巡讲、青少年励志报告主讲。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讲师。代表作《妈妈养育心经》《孩子我想让你幸福》。长篇小说《小康之路》作家出版社即将出版。影视作品《陈香梅与飞虎将军的一千个春天》《民国第一家庭:宋美龄的传奇人生》。原创公众号燕语世界、今日头条燕语父母大学堂每日更新。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