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秘籍:《九要论•后记》

后记

“九要论”按照文意分段《九要论》本应该在“此捶一名心意”之前完结,但古抄本如此,故保持原貌。济本:“而所以转弯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勉以致之也。”李本:“而所以转弯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观诸本皆作“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这是和济本最大的不同,以致于意思完全相反了,“九要”论“步法”,作者对于步法的重要性再三致意,并强调说“而要勉以致之也”,句中“勉”谓努力,作“尽力”解,意为“一定要努力练习从而达到这一点啊!”而其他抄本将“勉”写作“勉强”致使意思颠倒,故再加一“非”字自圆其说,文意不乖而前后义理相违。济本:“活乎不活固在于步,灵乎不灵亦在于步。”文中用“乎”字,他本用“于”或“与”字。济本:“逢单敌似巨炮推薄之势。”李本作“单敌”,凌本作“应敌”,赵堡本作“逢单敌”与济本同。济本似漏一“壁”字,否则与理不通。  

“此捶一名心意”后面的部分独立成章,现在人们习惯称之为《心意要诀》。李本、凌本作“捶名心意”,董本到此结束,未见后文,不论。值得注意的是,赵堡本却和济本一致,写作“此捶一名心意”。河南习惯上称“拳”为“捶”,如太极拳又称“太极捶”,练拳称为“蹦捶”,“此捶一名心意”意思为“这个拳又叫心意拳”,那么就是说这门拳术除了“心意拳”之外还有其他的名称,至于什么名称,此问题以后再论。从文法上判断,《心意要诀》和《九要论》非一人一时之作,两文连在一起当属当时誊抄者的缘故。济本:“发手快如风箭,响如雷崩。出没遇众园,如生鸟入群笼之壮。”李本:“发手快如风箭,响如雷崩。出没遇众园,如生鸟入群笼之状。”凌本:“手快似风箭,响如雷鸣。出没如兔,亦如生鸟之投林。”赵堡本:“发手快似风箭,响如火炮。出没遇众围,如生鸟入笼之状。”“壮”是“状”之误,唯李本与济本最相近。济本:“静以待动,有法动以处静。”李本与济本同,凌本作“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以处静有借法”,赵堡本作“静以待动,动以处静”,济本、李本读之不通,似乎脱漏早已有之,凌本大约是后来补充完整。济本:“向容易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李本、凌本作“交勇者不可思误,思误者寸步难行。”赵堡本作“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向容易”似是“交勇”之误,故应以赵堡本为准。济本:“起如箭攒落如风,委催崩绝手搂手,昏合暗迷中,由路入闪电。”李本、赵堡本与济本基本相同,语义斑驳难读,疑有脱漏,惟凌本语义顺畅,作“起如箭攒落如风,手搂手兮向前攻,举动暗中自合,疾如闪电在天。”济本、李本、赵堡本同样脱漏,此几种似可追溯到同一版本的抄本。济本:“两边提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李本、凌本皆作“两边挝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赵堡本和济本意义相同,作“两边提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挝”古同“抓”,用指或爪挠。济本:“云背日月天地交,武艺相争见短长。”这句各版本相同,证明同根同源,“背”是个白字,是“蔽”字的河南发音,由此可见《九要论》的作者必为河南(或周边)人。济本:“鹞子钻林麻著翅,鹰捉四平足存身。取胜四梢要聚齐,不胜必因含射心。”凌本:“鹯子钻林莫着翅,鹰捉小鸟势四平。取胜四梢要聚齐,第一还要手护心。”李本、赵堡本和济本同,“含射心”不知何意,凌本又有修改,语义明了。在《心意要诀》中,唯凌本不称“鹞”而称“鹯”,查鹯为一种鹞类猛禽,鹞子能入林,鹯子也能入林,又听马拴林(马三元七世孙)老师讲马三元派心意拳中有“鹯形”,类似鹞形而多一靠劲,代表动作为“贴墙挂画”。所有的版本中都有“心毒称上策,手眼方胜人”一句,分析文意,“眼”当为“狠”之误,这个字误在各个抄本中存在,可见来历已久。济本、李本、凌本皆作:“五道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栏。”赵堡本少此一句。心意六合拳论的《六合十大要》中有:“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自遮拦。”可知《九要论》此句的来源,“道”应该是“行”之误。然而所有版本中都存在此误,也可见这几个版本的源头一致,并且此源头本已存在抄误,显然还非真本。济本:“意从足下起,足起快向心火作。”李本作“从足下起,足起快向心火作”,凌本作“足从地下起,足起快时心火作”,赵堡本作“力从足下起,足起心火作”。济本、赵堡本皆作:“我有心肝脾肺肾,五行相推无差错。”李本、凌本皆作“五行相推无错误”。“差错”比“错误”用词恰当。  

交手法  

占右进左,占左进右。发步对(时)足根先著地,脚以十指(趾)爬(抓)地。步要稳当,身要壮(庄)重。捶要沉实而有骨力,去是撒手,著人成拳。用拳拳要卷紧,用把把要有气。上下气相均停,出入以心为主宰。眼手足随之去,不贪不歉,不即不离。肘落肘窝,手落手窝。右足当先,膊尖向前,此是换步。拳从心发,以身力摧手。手以心抱,心以手抱。进人进身,一步一捶,一支动,百支俱随。发中有绝,一握浑身皆握,一伸浑身皆伸。伸要伸得进,握要握得根(狠),如卷炮卷得紧。不拘提打、按打、群打、烘打、旋打、斩打、冲打、奔打、肘打、膊打、胯打、掌打、头打、进步打、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以及前、后、左、右、上、下百船(般)打法,皆要一气相随。出手先占正门,此是巧地。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误事。举手要火,不火则不快。打手要跟,不跟则不济。存心要毒,不毒则不准。脚手要活,不活则担险。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发作要鹰揭勇猛,朴(泼)皮胆大,机要熟运,还勿畏惧迟疑。心小胆大,面善心恶。静似书生,动如雷发。人之来势,亦当审察:脚踢头歪,拳打膊诈(乍),窄身进步,仗身起发,斜行换步,拦打倒身。伸从脚,指东头,(须)防西杀。上虚下必实,着跪蔽指不胜屈,灵机自揣摩。手急打手慢,俗言即是,其真的确。起望落,落望起,起落要相随,身手齐到是为真。剪子股,望眉斩,加上反背,如虎搜山。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雨行风,鹰捉兔,鹞钻林,鸡摸(扑)鹅,摸塌地(狮搏兔)。起手三心相对,不动如书生,动之如龙虎。远不发手,双手双心打。左来左取,右来右迎,此为捷径。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便脚踢,近了便加膝。远近宜知,拳打膀功(动)踢须歪,把势审人,能叫亦思进。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捷取人法,审顾地形,拳打上风。手要急,足要轻,把势走动如猫行。心要正,目聚精,手足齐到定要赢。若是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把(拔)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胁在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  

身动时如(山)崩墙倒,脚落时如树栽根。手起如炮直冲,身要如活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节而首尾俱应。打前要顾后,知进须知退。心动快似马,肾动速如风。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起前手,后手紧摧;起前脚,后脚紧跟。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见空不打,见空不上。拳不打空起,亦不打空落。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前腿似跏后腿似忝,首要仰起,胸要现起,腰要长起。丹田要运气,起自顶至足,一气相贯。胆战心惊,必不能取胜。未能察言观色者,必不能防人,必不能先动。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三节要停,三心要实,三尖要照,四梢要齐。明了三心多一力,明了三节多一方,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明了三节不贪不歉,起落进退多变。三回九转是一势,总要以心为主,统乎五行运二气。时时操演思悟,朝夕盘打,始而勉强,久而自然。(鹞:左要右鸟。凌本作鹞)  

《交手法》济本:“用拳拳要卷紧,用把把要有气。”李本、凌本皆作“用拳要卷紧,用把把有气。”赵堡本作“用拳拳要卷得紧,用把把要把定气。”李本、凌本少字,赵堡本多字,以赵堡本文义更近济本,对此句话很多人意识到了缺字,如马国兴书中作“用拳要卷紧,用把把要有气”,虽修正尚留有痕迹。济本:“握要握得根,如卷炮卷得紧。”“根”应为“狠”之误,他本皆在此句后有“崩的有力”四字,独济本无。这说明济本可能不是余本的母本,或许乃是其母本的姊妹本。济本:“出手先占正门,此是巧地。”李本、凌本作“出手先占正门,此之谓巧。”赵堡本与济本同。济本:“伸从脚,指东头,防西杀。上虚下必实,着跪蔽指不胜屈,灵机自揣摩。”李本、凌本作“抬腿伸发,脚指东顾,须防西杀。上虚下必实着,诡计指不胜屈,灵机自揣摩。”赵堡本“腿伸蹬脚,指东须防西杀,上虚下必实着,诡蔽指不胜屈,灵机贵自揣摩。”这里几句话较乱,李本、凌本、赵堡本似乎做了理顺,但仍然奇崛螯牙。济本:“手急打手慢,俗言即是,其真的确。”李本与之相同,凌本作“手急打手慢,俗言不可轻,的确有识见。”凌本显然做了润色。赵堡本为“手急打手慢,俗言即是,先下手为强,其真的确。”在意义上有所发挥。济本:“人之来势,亦当审察:脚踢头歪,拳打膊诈。”李本作“脚踢头歪,拳打膊体”,凌本作“脚踢头撞,拳打膊作”,赵堡本作“脚踢头歪,拳打膀乍”。“诈”应为“乍”误,唯赵堡本与意义正确,观李本、凌本知“体”、“作”都应为“诈”误,所以此字误来源亦久。凌本缺少“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一句,济本、李本、赵堡本皆有此句,其中济本漏“衣”字。济本:“雨行风,鹰捉兔,鹞钻林,鸡摸鹅,摸塌地。”李本和济本相同,凌本作“雨行风,鹰捉燕,鹞钻林,狮搏兔。”赵堡本为:“雨行风,鹰捉兔,鹞钻林,鸡扑鹅,狮搏兔。”共此三种版本,拿此一句可断版本归属。三个版本呼应而又各异,其中必有文章。济本:“远不发手,双手双心打。”李本、赵堡本与之相同,凌本作“远不发手,双手护心旁。”济本:“拳打膀功踢须歪,把势审人,能叫亦思进。”李本作“拳打踢膀,头歪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进。”凌本作“拳打足踢,头至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进。”赵堡本作“拳打膀乍,足踢头歪,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进。”济本“功”似为“动”误,唯赵堡本语义通顺,似乎参考前文“脚踢头歪,拳打膀乍”作的修正。就语气看,“能叫一思进”后面似应有一句“莫叫一思退”,但观诸版本都没有,也可见现在所见的几个抄本或许关系并不太远。赵堡本另有“是以善拳者,先看地形,后下手势”,“意深自揣也”云云,似为后来所加,济本、李本、凌本等皆无。济本:“总要以心为主,统乎五行运二气。”李本、凌本皆作“总要一心为主宰,统乎五行,运乎二气。”赵堡本作“总要一气为主,以心统乎五行,运乎二气。”语义上还是赵堡本较为完备,赵堡本有抄录者的发挥,不知此处是否是原迹。济本:“时时操演思悟,朝夕盘打。”李本、凌本皆作“时时操演,勿误朝夕,盘打……”“思悟”误为“勿误”,句读再无正确。赵堡本作“时时操演思悟,时时运化,朝夕盘打。”竟然还多出一句,怪哉。结尾李本、凌本有“诚哉是言,岂虚语哉”一句,济本和赵堡本无,此句话似为抄录者评语。另外,济本的“鹞”字写作左要右鸟,是鹞的异体字,凌本在《心意要诀》中写作“鹯”字,在《交手法》中又写作“鹞”。《交手法》在太极拳论里面分称为《论法》、《捷要论》、《无远机论》三篇。依原文分段照录。

太极拳秘籍:《九要论•后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