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鸿中短篇小说集《红尘殇事》后记

作者 | 洪 鸿

洪鸿中短篇小说集《红尘殇事》后记

《红尘殇事》封面

这些鸡零狗碎的所谓小说,终于集结成《红尘殇事》与朋友们见面了。对于我来说,自然感到很安慰,但也感到很惭愧。因我年过天命,笔耕30余载,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作品500 余万字,其中所谓的小说只占十分之一,也从未出过一本称之为小说的书。这对于一个从事写作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实,这遗憾本不应该有的,因为这年头出书并非难事。我也曾编辑过几本书,其中主编过的一本青春类美文集在书市上还比较畅销,而我自己被称为小说的文字却一直不敢成书。原因是我怕这些所谓的小说登不了大雅之堂,再就是觉得人渐渐老去,心也渐渐瘦去,没有出书的分量。

20 年前,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文学的情怀,打理行装,背井离乡,直奔北京,圆我心中的文学梦。北漂生涯,使我的人生命运得到彻底改变,一个在家乡毫无作为的人,居然能在北京靠一支秃笔扎下根来,娶了媳妇成了家,老母亲每年还能来跟我住上一段日子,享受这京城的繁华盛世……这一切不都是心想事成的真实写照吗?

更令人欣喜的是,时隔20 年后,我被中央直属机关相关部门推荐,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心中的文学圣殿,成为鲁迅文学院第33 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一名学员。记得那是在2017年的8月7 日,我接到鲁迅文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百感交集,激动的泪水情不自禁地从心里迸发出来……我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进鲁迅文学院的新校址,恍若隔世,一切显得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在教学楼大厅回形的廊壁上,铭刻着鲁迅、沈从文、巴金、矛盾、老舍、叶圣陶等等大师们的肖像,一切都显得那么庄重、神圣。站在这些文学大师们的肖像下,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心里发出一声感慨:这不就是我向往已久的文学圣地么?

这些年来,我矢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坚持文学创作,陆陆续续写过一些文学作品。每当遇到困境,我总会想起当年在家乡时的艰难岁月,为了文学事业,起早摸黑到白石山去拉竹床卖……我始终不会忘记那时的悲壮情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新的时代,新的梦想。我将继续在文学创作之路上奋力前行。“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我相信,在这个波澜壮阔、恍如大唐盛世的伟大时代,文学也必将承担起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精神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人们共圆“中国梦”的精神之塔!在这种情怀的激励下,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洪鸿中短篇小说集《红尘殇事》后记

《红尘殇事》封面封底

2019 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由《中华文学》杂志社、传奇书局特别策划的“新时代丛书”征稿,该丛书旨在“推荐名家、打造新秀,确定九人入围,进行年度重点打造”,在《中华文学》编辑部主任蒋茜的关心推荐下,我有幸入围。不过,我既不是名家,亦不算新秀。这些鸡零狗碎的所谓小说,发表的时间跨度已有20 余年,大部分发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恐怕难合现今时宜。于我个人来说,也只能算是作为一次小说创作的检阅,抑或作为一个小结罢了。再者,作为《中华文学》杂志社的签约作家,亦不敢负其所望,于是我的心就彻底动了起来,诚惶诚恐地将这些陆陆续续发表的小说文字匆匆整理成集。

集子里所收集的19 篇作品,并不是我小说作品的全部,只是精选的一部分,也都曾见过省市级以上的报刊,有的也曾获过地方奖,像《北京文学》《特区文学》《黄河文学》《神州文学》《安徽文学》《青年作家》《阳光》《中华文学》《通俗小说》等文学刊物的责任编辑都为其花费过心血,这本小说集子就算是我前期小说创作的一个小结吧。

这本集子的出版,得到了各界朋友特别是《中华文学》杂志社、传奇书局和湖北省写作学会、团结出版社各位老师的关心支持,借此机会,我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我虽忝列门墙,终因功底浅薄,秃笔无力,书中文字难免粗糙,还望方家不吝赐教,并请批评雅正!

恕我献丑了!

作者于北京通州果园达富苑

2019 年12 月2 日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