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

没有哪个清明节像庚子年,让人如此静默。

没有鲜花,没有香烛。

我们心情肃然,哀悼死者,也回望和死亡搏斗的日子…...

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


惶恐让人学会镇定

还清晰记得那个凄风冷雨的街头,一盆盆黄菊花四处被无奈弃置,那是两个多月前的武汉。刚刚封城,人人自危,口罩上方的眼神里,露出的是焦灼、惶恐和不安。

每个武汉人,害怕小区里突然出现120救护车,害怕看见白色生化服们的步履急促。

新增确诊、死亡病例后面的数字,曾活生生地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发生在我们的老友新朋身上,可能他们过年前还和我们一起出场过表演,昨天还上门送过菜……

我们宁愿相信:只要坚持希望,我们终将活得好好的,也不愿相信:上帝开启了随机翻牌模式,而武汉只是它随机抽中的一张牌。

是的,我们惧怕病毒夺命的威力,是因为我们惧怕肉体死亡。

我们经历的焦虑,还有伴随这这场瘟疫,次生的生活格局的改变。房贷、收入、亲人、健康、工作……

惶恐惧怕过后,当再次走进医院、走进公司、走进餐厅、走进商场的武汉人,也许能更体恤更多以前不曾体恤的东西。

有人说,经历了病毒洗劫的武汉人,也经历了最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将会成为不一样的烟火。

是的,惶恐、焦虑,也许有些事情在短期内有出路,有些事情,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路。

可是无论如何,幸运活下来的我们,有了觉悟无常的底气,生活依然要继续。

有人安安静静地浇灌植物;

有人为家人奉献厨艺;

有人好好锻炼身体;

有人耐心地陪孩子画画;

也有人为父母倒水泡脚捶背刮痧……

因为我们不想等到,一切失去了,再去珍惜。

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

村上春树说:

你不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

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

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创痛让人学会疗愈

阴和阳,本是宇宙万物道法之根源,却在这个冬天的一场测试里,近乎成为喜与忧的分界线。

呼吸机、负压病房、插管、叶克膜、血氧饱和度……这些关乎机体生命力的专业术语,被一次又一次带入我们的期盼。因为我们想逃避死亡,奔向生命。

病毒制造了分裂和对峙,我们却通过它学会了融合和转化。

这段病毒肆虐的日子里,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倔强地伪装,我们任凭泪水肆意,让积攒了许久的情绪奋力流泻。愤怒、悲哀、恐惧、感恩、欢喜……一旦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我们就有离爱更近的可能。

四川援鄂医疗队在方舱医院开展了心理互助会,让患者们倾诉自己内心历程,整个心理团队做的心理干预,大概接近400人次。

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


病毒让我们的呼吸多无力,我们就爆发出多顽强的不息能量。

病毒有多残暴,绝处逢生后的我们就有多感恩。

世间的真理,往往都是极致之间的相互转换。

80多岁的武汉老爹爹,在金银滩医院ICU,离死亡近咫尺一步,经过悉心治疗,后来转到隔离病房,再到出院回家,临走前泣不成声,泪眼里满是对医护人员的感激。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武汉市民,感染了新冠肺炎,经历了曲折不易的救治之路后,一结束隔离,毅然带着儿子,各自捐献400毫升血浆,用于救治更多病人。

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

史铁生,一生都在死亡边缘行走的作家,曾说了这样一句有力量的话:

“生死是困境,谁也逃不过,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

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

困难让人学会互助守望

都说武汉人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骂人。

可是表面上”素质低“的武汉人,他们只是在用他们无比熟悉的情感表达方式来唤醒周围的沉睡和麻木,传达温暖和关爱。

骂咧的气焰有多大,他们对自己的家园、对守护他们家园的人的爱就有多深。

一个又一个武汉医疗工作者倒下了,一个武汉爹爹急了,一边看着电视机画面上居高不下的确诊数字,一边用武汉话恶狠狠地骂那些还在外面瞎晃闲逛的人,里面藏着的,全是对一线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紧缺的无比心疼。

在小区门口排队领菜时,大家间隔两米开外,井然有序,没有插队,没有抖狠,也没有不耐烦;

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


针对不会上网手机操作的孤寡老人,社区专门安排商户在小区门口售菜;

楼长耐心教老人家使用小程序,还会帮老人家把米搬到门口;

还有的街坊邻居,在群里一个字一个字敲打着,告诉街坊们,自己选择不抱怨,大家多些体谅多些理解。

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


援鄂医疗队一批又一批撤退,武汉人打开窗户,奋力致谢欢送。

凶险的新冠病毒啊,你帮武汉人民彻彻底底卸了个妆。他们表面骂骂咧咧,火气很大,其实那是化了妆的爱意啊。

一个更温暖的城市,也许是和死亡厮杀过的武汉,获得的“礼悟”。


结语

对死亡的学习,是一旦坐上通往死亡列车的那一刻,就开始的。

古人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死”与“生”相互转换。

清明节,是这节课的最好课堂。让我们明白死,也更懂得生。

唯有爱,才能温暖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