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把你的话当“耳旁风”?试试这1招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孩子总是把你的话当“耳旁风”?试试这1招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孩子总是不听你的话,这其中的原因你有想过吗?

孩子总是把你的话当“耳旁风”?试试这1招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很多家长平时都会唠叨孩子:


“不要再看电视了”。

“抓紧时间去写作业”。

“动作快一点,不要再磨蹭了”。


殊不知这种都是负面强化,虽然表面上都是明令禁止,但其实强化的都是“看电视”“磨蹭”“动作慢一点”,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到了负面行为,所以才显得家长的话都是“耳旁风”。


01


我一个朋友的儿子,特别调皮捣蛋,才三岁半,就特别闹。根本没人能制得住他,大人说话根本不听。


有次我约朋友去逛街,先到她家等她。小男孩上蹿下跳还爬到桌子上够窗帘,朋友就吓唬他说:“你再这样闹,过会我和阿姨出门不带你,把你一个人关到屋子里。”


没想到,小男孩特别淡定的看了她一眼说:“你肯定不会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然后继续爬高上低。


这才是个三岁的孩子,就已经能分辨出大人说的话是不是有效,更何况哪些与家长“斗争”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孩子。他们根本不会相信家长的话,更不会去做了。


孩子总是把你的话当“耳旁风”?试试这1招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02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把家长的话不再当做“耳旁风”呢?开心老师在这里教家长一招——那就是和孩子签署“行为契约”。

简单说:行为契约就是制定清晰的目标,列出让孩子做到的目标,要完成的量以及要达到的准确率和时间等等,避开家长的负面强化,给孩子引导。


首先和孩子一起填写目标


在建立目标时一定要确认孩子达到的目标和父母必须要实现的目标。比如2小时内做完作业,最慢2.5小时内必须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制定契约,不要一开始就挑战高难度的“不看电视”“不玩手机”等等,要选择孩子能接受的,认可的目标,否则契约就没办法进行。


家长在和孩子制定“契约”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提出要求。比如:


“妈妈不要在我写作业的时候唠叨”。

“完成任务后,可以看电视半小时”。

“我如果写的不好,不要批评我。”


其次确定行为契约的模板


第一步完成以后,接下来就是制定一个合适的行为契约模板。来看下下面这个特别的“行为契约模板。”


孩子总是把你的话当“耳旁风”?试试这1招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再其次制定赏罚清单


这是行为契约中最重要的一步。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完成目标后的奖励与完不成目标后的惩罚。


奖罚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比如孩子做到了,可以增加零花钱,可以和父母一起去某个地方玩;如果做不到,就要做家务,一个月不能看电视等。


家长也要有奖罚,比如家长做到了,孩子可以奖励家长,家长做不到,就要完成孩子的一个心愿等。如果孩子的奖励对家长没有什么吸引力,也可以由家庭别的成员赞助,比如:爸爸请吃大餐……等。


完成后确认无误后就可签字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种仪式感,就像签合同一样,双方彼此握手、拍照、承诺等……这样这份契约就完成了。


孩子总是把你的话当“耳旁风”?试试这1招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最后双方签署契约后要严格遵守


这份“行为契约”的理念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是双方共同协商、共同遵守的关系。


家长也要严格遵守,接受孩子的监督,否则孩子就会觉得这份契约是专门为他制定的,他就会质疑父母“凭什么要求我一放学就要学习,而你一下班就可以玩手机?”


当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完成“行为契约”是,孩子不仅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自律与制约,时间长了自己也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萨提亚曾经用“绳子游戏”来展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他将家庭中任意两个人用绳子绑一起,父子、母子、夫妻、之后发现当一个成员移动时,整个家庭成员都会跟着移动。


这就是制约的力量,只要有一方开始变动,下一个立马就会改变。所以当建立行为契约时,只要家长做出改变,孩子也一定会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