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市南區

來歷名稱 民國十八年(1929年)4月,成立青島特別市,並設立市南區,因地處青島市老城區南部而得名。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青島市劃分為市南、臺西、浮山3個區,1963年3月,撤銷臺西區,合併為市南區。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市北區

來歷名稱 現在的市北區,是2012年12月由原市北區和原四方區合併而成。

市北區,因地處青島市老城區北部而得名。民國三年(1914)至民國十一年(1922年)在日本佔領時期,在境內現聊城路、堂邑路一帶,建立日僑區,稱“新市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改為青島“特別市市北區”設區公所。1951年成立市北區。1994年原臺東區、四方區、嶗山區一部併入市北區。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四方區,由區內最早的自然村落“四方村”而得名。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黃島區

來歷名稱 黃島區以黃島島名命名。黃島,據《膠澳志》載,亦名“齊伯山”,“齊伯山島”。黃島之所以得名,一是位於黃島庵山之北,一是因為四面環海,土層薄而含滷高,土石皆呈黃色,以顏色命名,以別於東岸之青島。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嶗山區

來歷名稱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設嶗山行政辦事處。1953年6月,改為青島市嶗山郊區。1961年10月,成立嶗山縣。1988年11月17日,撤銷嶗山縣,設立青島市嶗山區。嶗山區以境內的嶗山而命名。古稱“勞山”或“牢山”,亦名“輔唐山”、“鰲山”。在今山東省青島市嶗山縣境。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李滄區

來歷名稱 1994年4月,青島市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後設立。由原滄口區的8個街道辦事處、1個鄉和原嶗山區的李村鎮合併後設置。滄口區和李村鎮各取一字,命名李滄區。

滄口之名,始於明代,原名為“海滄”,意思是河海交匯之處。後來,“滄口水道”的繁衍,使這裡逐漸成了膠州灣的一個貨運碼頭,滄口即“海滄口”的簡稱。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城陽區

來歷名稱 明代稱城陽社,民國元年(1912年),改稱城陽鄉。民國十七年(1928年),城陽鄉改設城陽鎮。1994年5月設城陽區,因處在古代不其城之南,即城之陽,故名。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即墨區

來歷名稱 漢置即墨縣,北齊廢,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郡縣釋名》:“城臨墨水,故曰即墨。”據《太平寰宇記》:“墨山在膠縣東北六十里。石色如墨,墨水出焉。”1989年改設即墨市。2017年8月14日國務院已批覆同意撤銷縣級即墨市,設立青島市即墨區,以原即墨市的行政區域為即墨區的行政區域,即墨區人民政府駐通濟街道振華街140號。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膠州市

來歷名稱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膠州,治膠西縣,明省縣入膠州。1913年改膠縣,1987年改膠州市,以膠水為名。《圖經》:“水色如膠。”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平度市

來歷名稱 西漢置平度縣,東漢廢。北齊置長廣縣,隋改膠水縣,明入平度州,1913年復改平度縣。以地處平廣而得名。1989年改平度市。


享有“東方瑞士”之稱,山東省劃分為7區3市的新1線城市



萊西市

來歷名稱 1940年析萊陽縣西境置萊西縣,1990年改萊西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